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品富貴

第二十三章 父輩(上,四更求票) 文 / 午後方晴

    看到宋九逃跑,三人將樸刀又放回刀鞘,隨後就追,兩個家丁也跟著追。宋九跑得快,五人追得快。追了一個多時辰,從東水門跑到太廟,從太廟跑到相國寺,從相國寺跑到宣德樓,從宣德樓跑到御史台,宋九跑得氣喘吁吁,心里面在喊冤,我沒做什麼啊,只是唱了一首小令,問一下姓什麼,何至要這麼拼命?京城人多,巡邏兵士也多,宋九追得沒辦法,沖一隊兵士大聲喊︰“兵哥子,有人要行凶。”

    十幾兵士駐足,結果看到那三青年,馬上縮頭裝作看不到。宋九氣得想要罵人,只好繼續逃,他累得不行,身後那五人同樣累得不行,最小的那個已丟下,一個家僕因為受過傷同樣也丟下,還有兩個大的帶著一個家僕在追,同時脅迫道︰“小子,跑得了和尚逃不了廟。”

    宋九打了一個冷擺子,說得對,難道以後不回家?

    正好前面是開封府,天大地大,肯定沒有這個大王大,要大的只有皇宮那位。開封府也不是那麼好闖的,兩個衙役將他抱住,兩青年追過來要輪起拳頭打,其他幾個衙役一邊制止一邊問︰“潘大郎,潘二郎,這小子怎麼得罪你們?”

    雖在制止,那是有限的,宋九閃也不行,挨了幾拳頭,宋九心中明白,這個制止是做樣子,自己還得挨揍,只好用拳頭當鼓錘,往門口大鼓上擂。而他心中又想到一件事,那就是潘!“潘美啊!”姓潘又師將,不是潘美是誰?是潘美就能理解,他師將同時還是一個美男子,年輕時風流倜儻,武藝出眾,只有潘美才能有如此漂亮的女兒,自己怎麼未想到呢?宋九想抽自己嘴巴,好不好怎麼“調戲”到潘美的女兒,這個麻煩可大了。

    趙匡義听到鼓響,讓衙役將三人帶上,看到他們,趙匡義也不問案子,只是笑,他什麼都知道!

    宋九心里卻叫不妙,難道這個大王也要來官官相護,急忙躬身道︰“臣拜見大王,臣有冤要訴。”

    “你有冤嗎?記得小隻初,兩重心字羅衣,不冤哪不冤。”

    壞就壞在這一句。

    宋九當時說一句粗話,事後也就了之。偏偏作了一首不錯的小令,使人傳揚,宋九不認識潘憐兒,有人認識,但不好公開說。京城起初在疑問是那個隻兒,在一些貴族閨密圈里,卻有各家娘子拿這曖昧的一句打趣潘憐兒。趙匡義雖做了幾年開封府尹,年齡也不大,僅二十五歲,公務之余與二世祖們也互有來往,便听到這件事。不過在潘妻阻止下,潘家沒有找宋九的麻煩。然而宋九再度與那個小隻來往,京城好事人也就再度議論,不免又引到潘憐兒身上。大約忍無可忍,潘憐兒鼓動兩個哥哥殺到宋家。

    他心中感到很好笑,這小子好的壞的都有,但每每與他在一起,總會讓人感到很開心。

    背後還有許多故事。

    小里說是宋九那篇科舉古散文,大里說是從平湖南開始的,五代時馬殷在潭邵二州建立政權,遭到不甘寂寞的李進攻。李很快拿下湖南,但拖到泥沼戰中,又在北方飽受著柴榮的折磨,馬殷部將劉言趁機收復湖南。不久劉言又被部下干掉,殺過來殺過去,最終受益人是周行逢。

    周行逢死後,十一歲的孩子周保權繼位,他父親部下另一員勇將張文表馬上起兵反叛。周保權身邊大臣派使向宋朝求救。使者來到京城,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得到湖南,可以西上巴蜀,可以東下南唐,但趙匡胤神情平靜,讓使者先下去休息。直到江陵高保勖死,高繼沖繼位,臣屬死了,趙匡胤派使去吊唁,使者帶回一則信息,荊南甲兵雖整,而控弦不過三萬,年谷雖登,民困于暴政。

    趙匡胤看到這一段,能不驚詫?

    而且宋九說的頗有道理,這樣一來,就將他心中的所有構畫一起推翻。不知道是否宋九誤打誤撞,不能僅是一個十九歲舉子,比自己想法還要超前。所以讓趙匡義派人暗查,結果一查,無意中查到宋九的父親宋德……

    這才是朝廷關注宋九的真正原因,而非那個起重吊機,為此趙匡胤還便裝親自去了河中,第一次是裝吊機時,就是他說的話,器械出來了,人不好處理,河中利益如何分配,河北的力役又會產生什麼想法。第二次宋九聚會時又帶著趙普與屬下到場,宋九那番話差一點驚呆了趙匡胤。然而宋九虎頭蛇尾,最後還是為了錢。趙匡胤氣得哭笑不得回宮。後來學舍種種,數學,器械,以及算盤、粉筆、物格都趙匡胤法眼,小子缺點不少,可不得不承認他有才氣。但有一條趙匡胤也未注意,那就是會計,宋九正在教一種了不得的算賬方法,可惜養在深閨人不識。

    趙匡義知道大哥想法,提出任用宋九,趙普卻反對之,這背後所發生的一切,宋九肯定是不知道,更不知道他這個名字無形中佔了許多便宜。看到不妙,又躬身說道︰“大王,那只是一個巧合,就算不對的地方,大王也要看我為大宋做了貢獻的份上,化解化解則個。兩位哥哥,在下賠禮。”

    潘美的兩個兒子也不理他,對趙匡義說道︰“二大王,臣也要訴訟這小子,懇請大王處理。”

    “潘大郎,潘二郎,你們認為如何處理?”

    “調戲良家子,應杖一百。”

    宋朝律法處執很簡單,最重的是死刑,在宋初還保留著前朝族誅、凌遲、杖殺、棄市等酷刑,到了真宗時這些死刑才一一取締,只保留了絞刑,公開斬首示眾的棄市都少用了,這個宋九是犯不著。

    次之配役,集杖、黥、流、役于一身的重刑,先打了,再于臉上刺字,然後流放做苦力。這個宋九也犯不著。

    再者就是對官員的管置,是流放,在流放城中有一定人身自由,可以與親友書信往來,可以為當地人講學,可以與家屬同住,但不能離開所在城市,十天向所在城市長官報到一次。這個宋九想享受都享受不到。

    最後是笞杖,笞是用小棘條打屁股,最少是十次,最多是五十下,杖是用三尺長的竹杖,也是打屁股,最少是六十次,最多是一百次。總之,量刑向寬松化方向發展。唐朝時不但打得重,打的部分也狠,有腿有背有臀,往往能將犯人活活打死。但在宋朝不會。

    如果宋九認識衙役,打得輕,六十杖對皮粗肉厚的宋九來說,頂多是痛一下。但不能打,這些衙役好象大多數認識這兩個潘公子,只要一杖,下手必重,只要一重,那怕就是六十杖,宋九也會吃不消。趙匡義真的判了幾十杖,憑借自己“調戲人家”,也能判。

    而且看樣子,這個陰險的二大王很是很是想看到自己被揍。宋九腦子急轉彎,眼楮一轉,計上心頭,趙匡義就看著他,眼楮眨都不眨一下,看看這小子如何表演的,他表面上正襟危坐,實際內心在大笑,難怪劉判官說他是活寶。宋九道︰“大王,真打臣一百下也行,不過若是將臣打壞了,再也沒人教那些學子。”

    本來趙匡義不想打他,一听反而下令道︰“來人哪,將此人拖下去重杖一百,記住,是重杖!”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