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富贵

第二十四章 父辈(下) 文 / 午后方晴

    一百杖还要重杖,宋九汗如雨下,大声喊道:“大王,不对。”

    “有何不对?”

    “唐得天下,尉迟恭有功于唐,益骄。唐太宗在皇宫摆酒宴款待群臣,尉迟恭也回京赴宴,席间他看到有人坐在他席位之上,大怒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下首的李道宗反复劝解,尉迟恭勃然大怒,殴打李道宗,李道宗猝不及防,一只眼睛几乎被打瞎。唐太宗非常不高兴,对尉迟恭说道,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由是尉迟恭改过自新,君臣得以从始得终之美。”

    李道宗就是防备,也不会是尉迟恭的对手。

    宋九道出这段故事,是说他们是潘美的子女,你是皇弟,潘美到湖南替朝廷收拾烂摊子,你就应当管得更严,以免祸害了潘美。

    赵匡义不紧不慢地说:“那是陛下的责任,与本官有何干系?”

    宋九看着赵匡义,心想原来现在这个二大王还没有产生野心哪,没野心这一招就不管用,宋九又想出第二招,转过头来看着潘美的两个儿子,道:“两位大郎,我补偿,为你父亲做一首小令如何?”

    “你还做小令啊!”潘美二儿子潘惟固举着拳头要打。

    “是好的,是好的,保你父亲名扬千古。难道你不想你父亲名扬千古?”

    “你骗谁啊。”

    “潘二郎,你就听他一遭。”赵匡义阻止道。

    不过宋九也看出一些事,想来宋朝才立国几年,制度草创,规矩不严,象今天这种情况,往后推迟几十年,是不可想像的。制度严密就繁琐,但也让人产生畏惧,制度松容易贯彻,也让人容易钻漏洞,还有就是不畏惧,宋九丹田一沉,朗声读道:“醉里挑灯看,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五十弦翻塞外。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最初出来是为了便于唱的,这首《破阵子》乐律是出自唐时龟兹部所作《秦王破阵乐》部分节奏。辛弃疾这首词韵律不是太标准,也不大容易唱。朗读可以。

    潘美大儿子潘惟德不满道:“胡说八道,我父亲大人才四十岁,什么白发生!”

    “这是比喻,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真的会有这么缚”

    赵匡义却郑重起来,军事是他的弱项,不过宋朝未统一天下,战争不休,这首词多少赢得他内心的共鸣。

    他徐徐道:“宋九,你这首小令虽然粗野,倒是佳作。潘大郎,潘二郎,你们也不用争。本官说一段故事给你们听一听。”

    “十年前周世宗刚继位不久,北汉与契丹联手,由勇将杨衮率一万骑兵,五万兵步,会合于晋阳,攻向潞州。周世宗下诏让符彦卿截断后汉军后路,王彦超军东下夹击,樊爱能、何徽、向训向泽州正面迎击。因为情况紧急,无论法召集更多兵力,周世宗只率领很少的军队就出发了,那一行中有陛下,有潘美,还有一个人。”

    “周世宗到达潞州时发现后汉军队不在,派探马侦查,才知道北汉与契丹联军早就扑向南方开封京城,周世宗只好急行军,于高平将北汉军队堵住。这时候军队未到齐,来的兵士也是疲军。周世宗果断主动出击,没有想到后汉军队一触即溃。周世宗随后就追,兵追到巴公原时,忽然看到漫山遍野的敌军。东边是北汉无敌前锋大将张无徽,西边是契丹主帅杨衮,中间是北汉皇帝刘崇。”

    “中计了?”宋九不由问道。

    “是中计了,但周世宗果然发出命令,让白重赟与李重进对阵杨衮契丹部,樊爱能、何徽对阵张元徽部,他率领史彦超、史向训、张永能立阵中央。正好风向转换,变成南风,吹来的尘埃刮向后汉军队,正在周世宗部下以为喜时,后汉主动发起进攻。最先是张元徽,樊何二将不敌张元徽,对周世宗又没有太大忠心,一触即溃,留下一千多兵士被分割包围,居然向北汉山呼万岁,举戈投降。本来周世宗手中的兵力很少,加上他们呼万岁投降,一时间整个军队士气沮丧摇动。”

    宋九无奈答应。潘美是赵氏兄弟的从龙功臣,心腹,得力大将,现在宋朝只能说勉强开始重视文治,据他所观察的,武将地位非是象宋朝后来文人所写的那么低,大约让后来宋朝那些龌龊的文人多少篡改了这段历史。潘家自己得罪不起啊,以前的交情,以前是以前,十年前,后周的交情,亲戚发达了都不认亲戚,况且这种上下级的交情。

    ……

    宋朝皇宫后面是御苑,御苑的西北是天波门,天波门右侧是金水河,两边没有多少商业区与手工业区,多是居民,因此风景秀丽,环境安静,许多达官贵州人居住在这里,包括潘美的府邸。

    潘宅就在金水河南岸,有湖,但与宋九记忆中不同,虽有湖,可湖很小,肯定不是他记忆中的龙井湖。至于天波杨府,现在只是一个笑话。

    潘宅不远就有一个茶楼,此时来了几个人,进了茶楼的二楼雅间,在这里能看到潘宅的大门,甚至能听到大门口说话声。

    不过来的人身份很是尊贵,正是赵匡胤兄弟,赵匡胤私自出宫与宋徽宗私自出宫性质不同的,仅是他手中的盘龙棒与一套太祖长拳,就不知让多少英雄竞折腰。而且两人自律更是天壤之别。

    几名侍卫散开警戒,大伯端上茶水,果子,退下,太监逐一尝后,退立一边。赵匡胤呷了一口茶道:“二弟,不要顾虑我的感受,你说这小子能不能用?”

    “皇兄,真的不大好说,昨天我问过蔡四子,然后派衙役询问一些挑筋教人,西方是有讲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过这些挑筋人也不大懂。”

    “这就对了,我也在纳闷呢。但他所会的有多少是学来的,多少是想来的?”

    “皇兄是指……”

    “那怕其中两成是他结合知识想出来的,此子也可以用。”

    “皇兄,那人离开,这个不大好求证,我听衙役说在大食往西,还有许多国家,有的国家文明发达程度不亚于中原。”

    “那就不要想他是学来的还是想来的,此子能否用乎?”

    “皇兄,此子优点不少,缺少同样更多,并且喜欢耍宝,臣弟时常忍着笑与他谈话,不过以臣弟之见,他年龄还小,才十九岁,也莫急,反正姐弟四人全在京城,跑不掉,不如再观察一段时间。若怕天下人误以为朝廷不重视人才,可以赐一八九品散阶官给他,也遮住了那三题之丑。”

    “这个方法好。”赵匡胤说完,看着潘府,门口站着许多青年,都是二世祖,大半都是赵匡胤能认出来的,个个嘻嘻哈哈,看热闹,那来的正形。赵匡胤却陷入深思,若是原来,这种情况是他所想要得到的,父亲是名将,在他们教导下儿子也容易成长为名将,儿子是名将,孙子是名将,那么其家族威望会越来越脯最后会威胁朝廷统治。不过宋九那句话让他如鲠在喉。此时庙堂名将如云,都是打出来磨出来的,若是逐一释去兵权,万一国家有事,那来的将领领兵打仗。

    赵匡胤越想越头痛,最后道:“等会儿朕将他喊来,他不是想要与喝喝茶,谈谈心吗?朕就给他一次机会。”

    站在边上服侍的黄门一边笑一边说:“陛下,那他会美死的。”

    赵匡义道:“也未必,这泼货胆贼大。咦,皇兄,他来了。”

    赵匡胤探头看去,宋九走向潘府,大约是担心,一副贼头贼脑的样子,十分猥琐,赵匡胤拼命想,时间过去得久,交道打得又不多,但能想出宋德一些模样,郁闷地说:“他们还是父子吗?”

    “皇兄,放心,不要被他表面假象蒙骗,一会儿你看看瞧。”

    宋九来到潘府府门,与潘家几人说话,长子与次子在宋九交谈,三子攥着小拳头,不停地示威。其他十几个二世祖在七嘴八舌,说什么,听不清楚。忽然宋九大声冲墙内喊道:“潘小娘子,我错了。”

    里面的人不满意,跑出一个丫环,不知说了什么,宋九抓耳挠腮,忽然唱歌,听到歌声,赵匡胤差一点要喷茶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