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第三十五卷(24) 文 / 九峰

    第三十五卷(24)

    回到湖滨单身公寓,杨德水先是上网查看。公安厅的邮件已经发过来了。他下载了邮件仔细浏览了一遍,很是满意。周华鸣的工和很得很细,调查报告写得内容翔实,结论明确,并且附了一份被“顶包”的死亡人员名单,还有死者家属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他稍加编辑,略去名单后,把邮件转发出去。随后,打了个电话给刘烨,确认他有没有收到邮件。刘烨正在埋头整理资料,他要把杨德水所给的录音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了一份报道。

    从昨晚开始整理到现在,才疏出个粗稿来。这件事,他做得非常认真,心里是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这是块猛料,太有新闻价值了,一旦报道出去,必定石破天惊。作为一个记者,很难碰上如此有份量的题材,即使有,也得潜下心来深挖洞广积粮,没十天半个月,甚至半年时间调查不出来。自己只是到明州晃了一圈回来,一篇洋洋洒洒的好稿子就出来了,怎么不教他欣喜若狂。要知道,做记者要出名,就必须有重量级的稿子。显然这是篇超重量级的好稿,一旦在电视台上报道出去,立即就会引起轰动效应。兴奋之余,刘烨又不免担心,担心引来报复。报道一出去,别说是龙岩钼矿的老板金统焕要倒大霉,明州一大批官员也要挨板子,甚至还有省里的某些领导也会受此牵连。显然,这些人没一个好惹的,在他们进去之前,没准就先收拾了他这个可恶的小记者。

    这不是杞人忧天,记者从来就是个高危职业,记者被恫吓、被打的报道屡见不鲜,被暗杀也不是个例。记者被打,受到侵犯的,不仅仅只是记者作为公民个人的权益。因为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是公众知情权和表达权的体现,是公众对国家生活监督权的延伸。 官方话说得好听,但记者所面临的威胁并未真正消除过,被瓯打的事件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没有一部法律保护记者的正当权益,打记者的代价很低,往往是按照“一般治安案件”来结案。这显然起不到威慑作用,打人者也就有恃无恐了。 之于,那些“揭秘”的记者被人追杀,更不足为奇。你要端走我的饭碗,断我的财路,我就要你的命。强盗逻辑也是逻辑,从来就没在这世界上消失过。

    听刘烨接起电话,杨德水说,公安厅的调查报告,我发给你了,麻烦你一并整理到你的报道中去。

    刘烨说,杨处,你等一下。边说,边移动鼠标,查找邮件。一会,他回话说,收到了,谢谢杨处你。

    杨德水说,是我谢你才对,还得辛苦你深加工。

    刘烨说,那是我应该做的,你那边什么时候要?

    杨德水说,后天上班,明天晚上怎么样?

    刘烨说,没问题,粗稿我已经整理好了,再把公安厅发来的材料整合进去,再梳理一遍就行了。

    杨德水说,好,那就拜托你了。

    刘烨说,我有个不情之请。

    杨德水说,什么不情之请?你直说就是了!

    刘烨说,这稿子如果要在电视或者报纸上报道的话,第一作者署你的名字,我第二。

    他提这个建议,并不是因为大部分材料来源于杨德水,而是希望潜在的“敌人”看到杨德水的名字后,知难而退。刘烨很聪明,有杨德水的署名,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省委授意调查的,并非刘烨个人行为。这样一来,矛头也就不会对着他了。

    杨德水猜到了他的心思,笑着说,你是害怕有人对你下黑手吧?

    被说穿心事,刘烨涎着脸说,不瞒你杨处,我是有这方面的担心,但主要还是不敢贪天之功。要知道,大部分素材都是你调查过来的,我只是负责整理而已。

    杨德水说,如果我能署名的话,就不会把你叫到明州了。还有,你的担心也是多余的,报道里有公安厅的调查内容,你只要在适当的位置点个题,看的听的人就明白了,这是省委省政府安排的行动,与你本人没有太大的关系。换了刘烨,还有王烨、张烨同样会写这篇报道。再说,昨天我也跟你提过,这篇报道最后怎么处理,还是个未知数。

    处理完这件事,杨德水开始收拾行李。父母很快就要到越州看他来了,这里是肯定不能再住了。本以为自己单身一人,要收拾的东西并不多,可一收拾起来,发现还是不少。香缇湾的新家,东西一应俱全,连被褥,翁梁龙都给准备好了,真正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水准。以前,他总觉得翁梁龙能迅速发迹,除了个人本事外,关键还是运气。有句话说得好,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改革开放,到处都是机会,只要敢闯敢干,谁不是王百万?他跟翁梁龙有亮瑜情绪,觉得自己在哪方面都不比这个老同学差,差的只是机遇。通过这一次香缇湾房子重装修,他彻底改变了这样的看法。

    成功绝不是偶然的,成功者必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精神与品质。作为亿万富豪的翁梁龙,最难得的是他的低调谦逊的态度,做任何事都非常顾及别人的感受,足以让人感受到其知心知性知情。翁梁龙常说,人在世界中,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天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是金字塔的基础,是最根本的关系。小管理者管别人,大管理者管自己。管理是管事理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管别人,而是管自己。他们知道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存在最好能够让大家舒服。对企业管理人如此,对不是企业家的管理者同样有指导意义。

    不排除那些咄咄逼人的人也能获得成功,但获得尊敬又是另外一回事。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做人亦是如此。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杨德水觉得,自己远没达到翁梁龙的境界,超脱而入世,无我中求自我。

    看着满柜子礼品,杨德水觉得自己前途未有的庸俗。这些东西,都是他在日常工作中收受过来的。如果抛开职务的因素,在自己的生活中,似乎只有收获,少有付出。他突然觉得,当官是最没出息的选择。真正的英雄,应该在市场上厮杀,而不是在官场上纠葛。可是,他又不得不把这些东西带走,继续留在这里,只会给房东添疑。从衣服到酒水,从日常用品到侈奢品,这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一样样都飞进了他的家门。

    杨德水整整搬了一个小时,才把柜里的礼品搬完,装了一车屁股兜不说,连车后座也挤满了。载着一满车行头拉到香缇湾自家楼下,刚好碰到有几个工人从楼上下来,便喝住他们三两下谈妥了搬运费,让他们帮着把东西搬进了家。

    时间不早了,他也顾不上收拾,抱起来一股脑塞进柜子里,驱车去车站接父母去了。

    匆匆赶到车站,迟到了十多分钟,父母早已站在路边东张西望,身边还有两个人,是同村的一对老夫妇,男的叫杨丰铎,女的叫梁燕。杨德水把车开到他们身边,走下车,亲亲热热地叫了声,爸,妈!又跟杨丰铎和梁燕打招呼说,丰铎伯伯好,梁燕婶婶好!

    上午跟母亲通话的时候,她并没有说起还有外人同行,杨德水多少有点惊讶。父亲杨恺告诉他,杨丰铎和梁燕是看小女儿杨环娒来的。

    杨环娒原来在荻州市人民医院上班,三个月前调到了省二医工作。杨德水之前听母亲提起过,并答应抽空去看看她。杨德水是恢复高考后,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并且还是全国知名的北京大学,当时全村都哄动了,说是杨恺家出状元了。为此,杨恺还花了一百块钱,请了放映队给全村人放映电影。从那以后,杨德水就成了村里的一面标杆,村民们教育自家孩子时总是拿他做例子。话虽这么说,可总是难以如愿以偿,几年来,村里再也没有出过大学生,直到杨环娒考上了北京协和医大。作为同村人,杨德水当然认识杨环娒,只是两人年龄相差五岁,平时少有来往。

    母亲凤梅答应一声,盯着车子问,你换新车啦?

    杨德水说,是啊,换车了。

    母亲又问,原先哪辆车呢?

    杨德水说,小燕开着呢!

    母亲说,你们呀太浪废了,买这东西又花钱又烧油,一辆就够了,怎么就整上两辆了呢!

    杨德水说,你不知道,像我们这样已经很省钱了,多的人家都三四辆呢!再说,我这车别看是新的,其实不值钱,比起别人几十万,几百万的差远了。母亲是个很节俭的人,杨德水故意不敢说自己花了二十多万买的新车。他边说,边打开车门。(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