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第三十四卷(19) 文 / 九峰

    第三十四卷(19)

    说到这里,翁梁龙的眼睛变得闪闪发光,动情道,就这么简单,一是负责找人围拍,二是负责后期的资产变卖,其他的事都由那兄弟来安排。你知道,纺织厂最后的成交价是多少?

    杨德水问,多少?

    翁梁龙得意洋洋地说,八百八十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元!天注定我们发大财,刚拍下来没多久,萧条多年的纺织行业突然火了起来,原材料和成品也是一天一个价地往上涨。这样一来,单是这一笔买卖,我们就赚了近一千五百万。我给了那哥儿们一千两百万,自己只拿了三百万。

    杨德水惊讶地说,不是四六开吗,你应该拿六百万才对啊?

    翁梁龙笑着说,我也有条件啊,条件就是空空如也的纺织厂归自己。

    杨德水笑着说,你那兄弟没答应吧?

    翁梁龙摇着头说,不,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杨德水说,这下你发大了!

    翁梁龙点头说,是啊,几个月之后,一家国外大公司看中了这块地皮,经过几次讨价还价最后以三千多万成交!人生有时就像做梦,一觉醒来,发现梦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甚至比梦还精彩。我永远感谢那兄弟,要不是他给我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让我掘到了第一桶金,我今天还可能给别人打工!

    杨德水说,机会是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这么精明,就是错过了第一站,照样有精彩的第二站第三站!

    翁梁龙说,也不能这么说,精明的人多得是,可能发大财的永远是少数。为什么他们发不了大财,关键还是起点低,起点决定终点嘛!

    杨德水说,你说了半天,跟香缇湾的房子没有关系啊!

    翁梁龙说,关系大着呢!通常说,拍卖行的拍卖比起一般的市场交易更加公开,成交价格也更合理,原因很简单,拍卖物一般由具有资质的评估公司事先评估过,信息也是事前公开的,拍卖的过程也是公开、公平的,价高者居之。之所以会出现低价成交,大概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拍卖物老旧,不讨参拍人喜欢,追捧的人少了,价格自然也就低了。甚至还会出现流拍的情况,没有一个人举牌。第二种情况,就是整个过程被人操控了。纺织厂为什么成交价远低于实际价值,就是因为我那兄弟操控了整个拍卖过程,从评估、到信息公开,到拍卖会上的介绍,及最后的举牌竞拍,都是被做了手脚。用现在的话说,叫利益键,在当时叫投机倒耙,具体地说,银行、评估公司、拍卖行和竞拍者,串通一气,通过压低起拍价,过虑拍卖物的重要信息,或者小范围公告等方式,控制竞拍者的数量,避免在竞拍中产生高价。拍卖时,也可以控制拍卖会的举牌现场,拍卖公司会通过控制举牌人来达到控制成交价格的目的。投资人以低价竞得标的物后,往往不只交付拍卖行“佣金”,作为报酬,还会给评估公司、拍卖行“特别回报”,甚至远远高于佣金数量。通过这种方式,买受人少花钱,评估公司和拍卖行也可以获得更高收益。通过对竞拍过程的操作,让其中一些优质资产以略高于当年抵债时的价格,却远低于目前市场价成交,对于银行、评估公司、拍卖行和买主这四方的当事人来说,都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杨德水明白了,曾杰清一定也是通过这套操控手段低价拿到了香缇湾的房子。他关心的会不会有后顾之忧,便说道,照你这么说,问题很大啊!

    翁梁龙说,不是刚说过吗,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可避免,你就别咸吃萝卜淡操心了。三十六行,行行有门道,这么跟你说吧,我不敢说所有的拍卖都有猫腻,但至少有一半的拍卖都是做过手脚的。到今天为止,你有听说过,哪家拍卖行出事吗?没有啊!为什么没有?因为除了银行、评估公司和拍卖行结成了利益链外,还有那些参拍人,个个都是有背景的人,这个利益链条谁也动不了,一动就会当到自己头上。

    杨德水放心了。翁梁龙的意思是说,能够低价取得标的物的人都跟官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拍卖行就好比是赌场,能把黑的洗白,把非法的洗成合法的,大家有事没事都往拍卖行去洗一洗,谁也不会去追问哪些人到这池子里洗过。

    翁梁龙又问,你不是去年刚买的房子吗,怎么又买房子了?

    去年,杨德水以买房为由向翁梁龙借了一百万买了龙蛋。杨德水说,那房子太远了,上班不方便。你或许不知道,我几乎每天早晨六点钟就到迎宾馆陪老板晨练。

    翁梁龙哦了一声说,那是很辛苦,该换个近的。

    杨德水说,是啊,我看上香缇湾,图的就是一个近字。

    翁梁龙说,听财神说,你对那房子很满意。

    杨德水说,还行吧,就是客厅的吊顶太夸张,显得压抑外,还挑不出别的毛病。

    翁梁龙说,这个简单,我给你拆了重新装修一下就是了。

    杨德水说,对啊,你是搞房地产的,最对头不过了。

    翁梁龙手一摊说,我办事,你放心就是了!

    杨德水明白他的意思,从包里拿出了房门钥匙放到了翁梁龙的手心里。

    中组部同意了江海省省委的推荐方案,经研究决定,赖德胜不再任副省长,改任越州市委常委、副书记,代理市长,王泽同和包成秋成继续当各自的副省长。徐东海非常重视越州市三大常委的公开选拔工作,在赖德胜工作调整到位后的第二天,亲自主持了面试。与他一起组织面试的还有卢国晓、方学刚、张纪清、杨法明,组成了一个小型的评审小组。在面试开始之前,徐东海主持开了个短会,强调了这次公选工作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秉着科学、严谨、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做好面试工作。面试要抛开成见,也要抛开平时的个人好感,按照面试者的面试表现来打分。并国际体育比赛的做法,取五人的平均分,确定面试着的最后得分标准。最值得人玩味的不是这些,而是徐东海请来了十八名退离休了的老干部做听众和监督员。这些老干部虽然早就不工作了,但影响力仍在,包括省委、省政府在内,全省各地的许多现任领导干部都是他们当年的部下。徐东海请他们来掠阵,既是尊重他们的体现,也在提醒卢国晓、方学刚、张纪清、杨法明,众目睽睽之下,千万别营私舞弊。这样的场面,对面试者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对评审小组的成员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公道自在人心,如果有人搞小动作,自然逃不过老干部的眼睛和耳朵。一旦引起他们的非议,以后的仕途恐怕就凶多吉少了。十八名老干部中,有十三名是副省级,五名是正省级。

    面试放在省委党校进行,这样做有两个用意:一是提醒大家,要遵守党管干部的原则,二是要实事求是,用人唯贤。党校是培养干部的地方,进门处就立着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上书着“实事求是”四个红色大字。不知什么时候起,有学员编成了这样一个段子:迎着实事求是来,绕着实事求是走,背着实事求是学,离开实事求是干!徐东海估计没听过这段子,要不,肯定会易地面试。

    这有一点,不能不提一下,那就是面试的顺序。一般来说,面试者的出场顺序由抽签来决定。这一次,徐东海提出按姓氏笔划多少来决定出场程序,笔划少的先出场,笔划多的后出场。别看这个小小的变化,其实非常重要,也很关键。参加面试的有越州市人事局局长杨东和、民政局长高凌燕、司法局长徐桂龙,省教育厅的张月宏,社保厅的韩正邦,还有就是程文浩。按姓氏笔划来算,杨姓和张姓都是七划,徐姓十划,韩姓和程姓十二划。姓氏笔划相同的,再看名字的第一个字的笔划,划数少的先出场,如果还是相同,再看第二个字。这样一来,出场的顺序就变成了这样,分别是张月宏、杨东和、徐桂龙、高凌燕、程文浩和韩正邦。

    这个排序对程文浩十分有利。一般来说,考号顺序对面试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考官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或者是变化的。一般地说,刚开始时,考官精力比较集中,听的也很仔细,评分可能严一些。后来相对松一些,轮到最后一个的时候,考官又会精神振作起来,对应试者也会苛刻些,这与体操、跳水等比赛,是有相近之处的。当然,面试成绩的好坏,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考生临场发挥的水平。但是,当一群水平不相上下的人一起比赛的时候,出场顺序就变得关键了,考官们细微的精神变化,就可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张月宏面试过后,评审小组并就马上给出评分结果,而是等到杨东和、徐桂龙两人也接受面试后,徐东海提议大家一起讨论一番,进行综合平衡,统一评分标准,防止你高我低。十八位老干部也应邀发了言,大部分人都觉得教育厅的张月宏在这轮考核中拔得了头筹,其次是越州市司法局的徐桂龙和人事局长杨东和。综合老干部的意见,评审小组给三人分别打出了84、83、82的高分。接下来的评审也是一样,等高凌燕、程文浩和韩正邦分别面试完了,经过一番合议后,分别给出了84、85和82的分数。也就是说,程文浩在面试中得了第一,张月宏和高凌燕并列第二,徐桂龙第三,杨东和和韩正帮并列第四。接照之前定的方案,软件**和面试各占百分之五十。**成绩早就公布过了,面试成绩一出来,就等于结果定了。敢来这里露一手的,都是高手,大家的**的成绩都挨得相当近,最好的韩正帮是81分,其次是高凌燕80分,再是徐桂龙79.5分,再是程文浩79分,张月宏和杨东和并列,两人都是78分。这样一来,高凌燕和程文波总分并列第一,韩正邦第二,后边的排名是徐桂龙、张月宏和杨东和。

    徐东海当场宣布了结果,高凌燕、程文波、韩正邦成功胜出。同时,对三名落选的干部也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说:

    这是一次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非常好,也非常成功。大家都注意到了,那就是最低分和最高分仅仅是四分之差,可以说是一次高水准的比赛,大家都向省委交出了一份非常满意的答卷。在此,我向胜出的高凌燕、程文波和韩正邦同志表示衷心地祝贺,更向徐桂龙、张月宏和杨东和三位虽败犹荣的同志表示由衷的祝贺和钦佩。为什么要祝贺,要钦佩?是因为你们的勇敢,你们的自信,你们不失为人民的好干部!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公开选拔,它的特殊性在于要经受软件**,更要经受财产申报的**。全省有几百号厅级副厅级干部,为什么报名这次公开选拔的只有十几个人?是因为岗位不重要吗?我看不是,相反,这些岗位都十分重要,甚至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显赫。这么显赫的岗位,为什么报名选拔的人寥寥无几,我想不外乎两个理由,有些同志在某个岗位上干久了,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不想再挪窝了。这种情况,应该占了大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还有一种情况,我可以不客气地说,那就是有少数干部对财产申报心存畏惧,他们怕钱财露白嘛!我钦佩你们,祝贺你们,是因为你们经受住了组织的考验,经受住了钱财的考验,说明你们都是心胸坦荡的人,都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好官!我建议,省委组织部要将桂龙、月宏和东和同志列入今后领导干部考察提拔的重点对象,合适的时候大胆加以提拔和重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言一出,立即引来了如雷般的掌声。徐桂龙、张月宏和杨东和脸上的阴霾早已一扫而光,代之以阳光般灿烂的笑脸。虽然公选失败,但目的却已达到了,三人在省委书记心里扎了根,不愁没有出头的日子。老干部们的评论更是热烈,纷纷朝徐东海竖起了大拇指,有人干脆坐不住了,跑到前排跟徐东海热情的握手,夸他是人民的好书记,英明的当家人。

    徐东海则表现得彬彬有礼,谦虚非常。他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古人有云,当官不能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徐东海只要在江海一天,就不敢稍怠,辜负了四千多万江海人民的期望,辜负了组织的胜任。江海这片天地是你们老一辈一代代创造出来的,我不能辱没了你们的英明,如果今天我不努力,不勤政,将来江海省的某项事业要是退步了,那么,你们就会把帐算在我头上。既往开来,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义务。借此机会,我祝愿在座的各位前辈身体健康,生活民愉快。同时,也真诚地恳请大家,对我的工作给予支持和理解,对不足之处,提出中肯的批评和指正。

    有几个老干部被他真挚的话语打动了,洒下了几点老泪。有人说,徐书记,你的事迹,我们早就听说了,我们都支持你,谁要是反对你,我第一个骂他的娘,掴他的掌巴。有人说,你是江海之幸,有你在江海主政,江海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还有人说,徐书记啊,好话我就多说了,听其言观其行,你是言得正行得方,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重用人才,发展经济,夯实基础,你是样样走在全国兄弟省市的前边……

    不少老干部都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见证和饱受了建国后左倾右倾思潮的斗争,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对于强省强国有着比普通人更炙热的希冀。

    老干部的支持让徐东海越发感动,他动情地说,对你们的深切关怀,我徐东海无以为报,唯有旦夕在公,不敢稍有松懈!

    老干部的热情把面试推向了高潮,大家都觉得这此公开选拔人才,开启了用人的新途径,纷纷表示要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央为徐东海邀功。

    徐东海说,我可不能贪天下之功啊!说起功劳,让我想起一个人,那就是荻州市组织部的陈绍民,他把国际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套引进到我们的干部队伍考察、考察、**和提拔中来,非常有创意。实践证明,这次公选中最后进入面试的六位同志,不管是个人素质、学历、能力等各方面都很不错,这说明一点,他的创意是有实用价值的,对我们今后如何提拔领导干部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江海省能不能继续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上走在兄弟省市的前列,依我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用好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不能调动全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个满头银白,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干部危颤颤地说,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干部讲的是敢不敢玩命,会不会带兵打胜仗,那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谁厉害,大家就服谁,就推他当领导。现在是和平年代,讲的是德能勤俭廉,讲的是知识和综合水平,而这些又少有具体的衡量指标,结果也就可想而知,经常有小人窃居了高位。你说的那个陈绍民很不简单啊,解决了这么复杂的问题,那等于让我们有了一双火眼金睛,辩得出是人是妖,是仙是怪。这样的人,更应该受到重用。

    徐东海握着山羊胡子的手,说,胡老,你是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啊!又回头对纪光清说,光清同志,胡老的意见就交给你来落实了,你看看省委组织部有什么岗位合适的,把陈绍民调过来。要不拘一格用人才。

    这个胡老可不是一般人,而是江海省第二任省长,第三任省委书记,叫胡学元,柳树智就是他一手栽培起来了。当年,中央多次邀他进京担任国家领导人,都被他拒绝了。

    说起个中的原委,就不能提起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胡老当省委书记的时候,老伴不幸离开了人世。那可是在枪炮和硝烟中结下的革命伴侣。老伴的去世,对胡老的打击很大,有那么一阵子,他悲痛欲绝,以致郁郁成疾,最后住进了医院里。胡老是个才子,年轻的时候留学莫期科,早年加入了苏共。回国后投身了革命,曾是柳树智父亲麾下的一员骁将。柳树智的父亲牺牲后,胡学元奉中央之命,率领新四军北上抗日。途中,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追堵围截,成功地带领部队到达了山西日战区,开展敌后抗日活动。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在栗裕麾下屡建奇功,成了让国民党闻风丧胆的战将。全国解放后,国家的重点转到了建设上,考虑到其学历背景,中央把他从军队换下来,放到江海省担任省长。

    在医院里,胡学元经常练字解闷。他的书法本来就很不错,文人嘛,喜欢舞文弄墨,再加上长期戎马生涯的锤炼,字里行间更多了份天马行空的飘逸和苍劲。在当时,敌我斗争还挺尖锐,经常有国民党特务分子行刺大陆的官员。因此,胡学元住院期间,身份是保密的。负责看护他的小护士只知道他是个当官的,却不知道他是一省之长。那天,小护士捧着本罗蒙诺索夫诗集一边走一边看,或许是看得太入神,以致忘了敲门,一头就撞进了胡学元住的病房。(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