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国

第80章 前线视察(二) 文 / 方晓

    前线视察是解放军的传统,也是一种鼓舞土气的最好方法,特别是在作战前夕,战区最高首长出现在前犀前线官兵会产生一种首长就在自己身后看着的心理暗示,从而得到鼓舞和激励。

    刘亚楼就是要前线的官兵感觉到他的存在,所以他视察的范围是下察隅的所有部队,并出现在最前沿的沙马哨所,哨所的对面就是阿三的嘎合据点,这让丁盛和130师师长董占林非常紧张,总是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亚楼的前面。

    刘亚楼不领这个情,把董占林挤到一爆然后用望远镜观察了好一阵,才回身对张景华道:“张司令!对面阿三部队的战斗力如何?”

    与张景华接触多了,刘亚楼知道南洋兄弟会的情报能力比总参三部还强,所以经常以张景华交流,受其影响,也喜欢以帝国主义的走狗阿三来称呼对印度。

    “目前对面有锡克联队4营和库马盎联队6营,锡克联队4营的兵力分散在各个据点里,库马盎联队6营则据守瓦弄。虽然,阿三在瓦弄经营了近二十年,但公路并没有修过来,离最近的公路也有100公里以上的距离,所以补给基本靠空投,人员补充则靠一个能降落直升机和一次能运7人的‘水獭’飞机的机场,有时也伞降……”

    张景华对原时空的中印战争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第一阶段阿三军队的部署是熟记在心,张口就来。接触过张景华的丁盛还好,但董占林却是大吃一惊,待得到丁盛提点后,又是大喜,马上与张景华交流起来。

    原时空的董占林在2011年的时候接受过媒体的采访,张景华认真研究过董占林描述的瓦弄作战细节,现在把一些情况提前告诉董占林,倒是可以让他少走一些弯路。

    “……瓦弄的工事地堡都是经过严密布置的,都是曲线炮射击的死角,炮火一般够不着,但它的缺点是土木结构,无后座力炮、高射机等直射火力都可以对付它,而我们研发的自动榴弹发射器就是专门为摧毁阿三的薄弱工事准备的,我们给54军已经空投过20门,最好你们把它们都布置在一犀这样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董占林回应道:“自动榴弹发射器是好东西!只是700米以内的有效距离短了一些,不过你说的高射机直射倒是一个好办法,两件武器搭配是最好的办法。”

    高射机直射压制阿三的工事就是董占林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现在提前成为攻击方案,肯定能减少部队的伤亡,这让张景华很心慰。

    原时空瓦弄打得挺惨的,1100人的伤亡,300多人的牺牲,所以张景华更希望本时空能改变一下打法。补给靠空投的瓦弄对于现代战争来说是一个孤立的死地,只要绕过瓦弄,再切断其空中补给,瓦弄的阿三必然不战自溃。张景华前期提过这个方案,但被远在北京的伟人给否了,其目的是要通过硬碰硬的攻坚来震慑阿三,这也是北京点名把130师这个王牌放在瓦弄一线的目的。

    张景华一边擦脸,一边回应:“当然先听好消息?”

    郑拂苦着脸道:“好消息是台湾那边派代表到南沙,国民党代表像打了鸡血似的要和我们合作JG-1歼南攻击机和J-1歼击机,还不管不顾、哭着喊着要买我们JG-1的样机歼轰-7!”

    “这不是好事嘛!你应该高兴才是啊,愁什么?”张景华笑呵呵道。

    郑拂南道:“我愁的是给台湾空军打鸡血的人太让我失望了!”

    张景华问道:“怎么?这鸡血不是老蒋给他们打的?”

    “那跟那呀!包括老蒋在内的整个中华民国都被人打鸡血了!”林南洋看了看疑惑的张景华,抛出了自己的答案。“这就是我要说的坏事!给他们打鸡血的是他们的老对头——中共,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却是我们……”

    原来大陆得到南洋兄弟会的歼-7B后,并没有遵守歼-7B不主动用于台海对峙的承诺,把部分歼-7B调到了福建前犀并于十一国庆节那一天主动出击,用歼-7B干掉了台湾空军的5架F-86F‘佩刀’,让台湾民国空军大吃一惊。

    自1958年台海两岸九二四温州湾空战后,台湾方利用AIM-9响尾蛇导弹的威胁力,一直在空军方面优势,牢牢控制着台湾海峡,控制范围一直达到大陆沿海。这次大陆方主动出击是非常反常的现象,肯定是有所持,找来败退的飞行员一问,果真如此。

    大陆共军空军出战的是一种新式飞机,这种飞机不仅速度快、机动灵活,还携带着空空导弹,台湾空军被击落的5架F-86F‘佩刀’飞机,有3架是被导弹击落的。

    第二天大陆空军再次出击,有了教训胆湾空军谨慎拦截,但还是被大陆的新型飞机干掉了2架,1架是导弹击落的,1架是机炮干掉的。

    再次证实了大陆新型飞机的厉害,得到空军详细报告胆湾紧张了,立即与老美进行了沟通,并向美方提出了购买新型飞机和合作研发新飞机的申请,同时派人来南沙寻求与南洋兄弟集团的合作。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