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國

第11章 南洋立國 文 / 方曉

    安置好難民後,穿越一家在林曉的引導下來到了自己在肖良群島的家,這個家在島的中部,也是一個四合院,不過比林長富島的院子要大些,功能也齊全一些。

    回到家時已經是午飯時分,女主人們已經在院子中間的涼棚里的長桌上擺好了飯菜,大家簡單洗漱了一下,就聚在涼棚下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研討起工作來。

    自端起啤酒杯開始,林南洋和張景華就向留守人員繪聲繪色地介紹了一番難民的營救情況,沒有救到這個時空的林家和鄭家的遺憾,讓大家又是好一陣長吁短嘆。

    林曉也跟著感嘆了一番,但很快就被鄭風給他的印度尼西亞難民的人員情況統計吸引了,他仔細地瀏覽了一遍統計情況。

    按理論推測,時空蟲洞要在3年3個月後消失,所以想依靠時空蟲洞來取得發展優勢的穿越一家在這段時間內肯定要以南沙群島為活動中心,就是要向外發展,也會把南沙基地牢牢控制在穿越一家的手中,所以林曉不惜成本在林鄭群礁造陸地十幾平方公里的計劃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但光有地不成,還得有人口,穿越一家才能真正保證對南沙群島的有效控制,所以遷徙本時空人口來南沙就是成了負責南沙建設的負責人林曉的渴求,所以這次營救印度尼西亞難民的行動讓他動了去南洋移民來南沙和心思。

    現在看到這些難民的素質如此的脯林曉不由地感嘆道︰“這樣的人口素質,原時空的大陸包括台灣都不一定能達到!看來我們的移民重點應該定在南洋,如果這樣素質的移民能移到南沙幾萬,加上我們穿越一家的物質基礎和超前的意識和技術,我們南沙的發展一定前途無量。”

    林曉這一感嘆,把大家的思想引到了大家關心的移民問題上,其中曾參加了統計的鄭拂接言道︰“這批印度尼西亞難民的素質雖然不能全面反映出南洋華僑的人口素質情況,但至少可以反映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印度尼西亞華僑保留了人重教育的傳統,重視子弟的教育,有通過培養人才改變家族命運的意識;二是印度尼西亞華僑勤勞節儉,善于經營,致富有道,普遍都比較富裕,有能力送子女求學;三是印度尼西亞土著存在仇富心里,反華排華的目標首先針對的是華僑中的有錢人,有錢、有地、有房的華僑先倒霉,這和二戰時歐洲的猶太人一樣,這些印度尼西亞難民的財富成了他們災難的根源。”

    林清道︰“有錢就成了原罪,那這樣也太不公平了,這樣不行,我不服,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以改變這種現象。”

    “難啊!”生長在印度尼西亞的林長富非常了解本時空南洋華人的情況,對改變南洋華人的狀況明顯信心不足,因此道︰“南洋的華僑都分門、分派,什麼泉州人、潮州人、客家人,共黨派、國黨派,千奇百怪,而且內斗不斷,是切切實實的一盤散沙,他們自己不團結、不爭氣,再加上祖國不維護他們的利益,要改變他們的命運,就一個字‘難’!”

    鄭風回應道︰“其實不團結並不是華人特有的現象,就是以團結聞名的日本也經歷過戰國時代,德國戰車也是鐵血宰相卑斯麥以後形成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華人華僑團結光靠教育忽悠是不成的,關鍵是在于利益的一致性,如果我們能保護他們的利益不受侵害,還能使他們的利益最大化,那華人華僑團結也就不是個問題。”

    這個觀點鄭風思考過一段時間,還從網上查了不少的資料,這些資料表明,清末南洋華人是海外最支持革命的團體,戰爭南洋華人也是心向著祖國,他們的這個行為明顯就是希望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但祖國好不容易把日本人趕了出去,又自己打了起來,直到現在台海兩岸還是武力對峙。

    四胞胎的意思就是從原時空再請過來三個自己,這一創意來自肖良群,剛才張景華還極力反對,但談到具體的軍事問題上,他自己卻有了松動,看來四胞胎還真有可能出現,大家不由得都笑了起來。

    張景華跟著笑了笑,又道︰“海軍方面,歷來有百年海軍一說,我們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建成一支有模有樣的海軍。但陸軍可以,本時空印度尼西亞軍隊的裝備非常落後,組織性也不是很好,陸軍實力很弱,再空軍的配合下,我們如果能組織起4千以上訓練有素的陸軍,我們就可以控制納土納群島、阿南巴斯群島;有2萬至4萬陸軍,我們就可以把你說的寥內群島、林加群島甚至西加里曼丹都控制在手;有5萬以上的陸軍,我們就可以把印度尼西亞從地球上抹掉!”

    听張景華這一說,鄭風深受鼓舞,于是插言道︰“有張叔這一說,我都覺得南洋立國就在眼前了!只是陸軍的裝備怎麼辦?空軍的地勤保障怎麼辦?沒有地勤,飛機是沒法上天的。另外,沒有初、中級的教練機,殲-11BH和殲-16的飛行員培養也是一個大問題。”

    由于哥哥是空軍,鄭風對空軍比較關注,提的問題直中要害。空軍要形成戰斗力光有飛機和機場是不成的,還得有雷達、空勤、地勤等部門的配合。

    鄭拂答道︰“這個我有考慮,但需要大家的同意。我們可以與大陸聯系,用飛機換陸軍裝備和空勤地勤保障設施、教練機甚至飛行員。大陸空軍的飛機都來自甦聯技術,大陸與甦聯反目後,甦聯不想提供先進的飛機,生產技術更是層層限制。雖然通過種種努力,1961年大陸中共與甦聯簽訂了轉讓米格-21及其發動機制造技術轉讓協議,但甦聯大部分資料都沒有給中共,給了的資料也錯誤百出,真正有用的也就是幾架樣機。所以大陸不得不照貓畫虎以米格21為原型自行研制飛機,直到1966年1月才仿制出自己的飛機,也就是殲-7飛機。在原時空,雖然殲7飛機2006年停產,但因為軍費不足飛機換代較慢,我們師就還裝備有殲7的改進型殲-7B和殲-7E飛機,我的二個死黨就駕駛這二個型號飛機,如果我動員他們飛過來,我們就能擁有很多殲-7B、殲-7E飛機,這些比米格21更先進的殲-7的改進型飛機,大陸空軍一定能會不惜代價得到它們。我記得七十年代末期,大陸就曾經用550萬美元購買過埃及因事故報廢的米格21改進型米格21MF飛機。因此,我們拿出幾駕殲7B型飛機,肯定能從大陸空軍那里換到我們想要的一切。”

    “你們南航還裝備有殲-7B?不是你海航已經列裝了殲-10、殲-11和殲-16嗎?”听了鄭拂的一番話,鄭風非常疑惑,想了一下,又道︰“呃!我知道,怪不得你們南海艦隊遲遲不敢對南沙動手,原來是裝備不行!我原來還責怪對內有手段,對外無雄心呢!原來是對外無能力啊!難怪!難怪!”

    出于保密原因,刻板的鄭拂以前從來不談自己部隊的情況,裝備情況就更不露一絲的口風,現在穿越了,保密已經沒有什麼意義,鄭拂也就沒有什麼可忌憚的了,于是回應道︰“由于經費和產能問題,海軍航空兵總是先換裝把守京津門戶的北海艦隊航空兵,然後換裝針對日本、台灣的東海艦隊航空兵,最後才輪到我們南海艦隊航空兵。我們南航目前主要裝備還是殲-7、殲-8、殲轟-7和轟-6,殲-11BS、殲-16只裝備了少部分。”

    “我們穿越的時候,網上不是說有殲-10在西沙起降嗎?”鄭風又問。

    張景華道︰“這也不是空來風,目前有兩架殲-10A在南海進行適應性訓練,就駐在我們的陵水機場,不過是空軍的飛機。目的是為突發事件做準備,也就是積累南海地域的飛行和空勤保障經驗,一旦南海發生軍事沖突,殲-10就能馬上進駐,並很快形成戰斗力。”

    林清問道︰“為什麼不直接用你的殲-11BH和殲-16飛機與大陸中共交換?殲-11BH和殲-16飛機不是更先進嗎?”

    鄭風道︰“呆!殲-11BH和殲-16飛機在當下是超時代的飛機,以現在中共的技術能力和生產能力不可能仿制出來,而殲-7B就不一樣了,能生產殲-7,生產殲-7B就沒有什麼大的難度,當然,仿制殲-7B的雷達系統和電子設備還是會有難度的。”

    “三豆說得對,給最好的不如給最合適的。”鄭拂肯定了鄭風的觀點,又道︰“大陸仿制殲-7都用了六七年的時間,而發動機還很長時間不過關,所以當時的吳法憲喊出了殲-6萬歲的口號,後人都吳法憲眼光短淺,其實是殲-7老掉下來,吳法憲不敢用殲-7。而殲-11BH和殲-16飛機采用的新工藝、新材料更多,就拿發動機來說,直到穿越一家穿越時都過不了關,以大陸目前的技術能力根本就無法仿制出來,連維修都保障不了,因此,當下真正適合大陸空軍的飛機應該是殲-7飛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