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再生缘之侠隐

第三十七回 煞费苦心 运筹留贤相 情牵骨肉 舍命护乔装( 文 / 萧竹老人

    众王侯、官员忙分班垂首肃立,殿上安静下来。成宗也侧身立于御座之旁候驾,肚里暗暗叫苦:“今日是越闹越糟啦!”

    远远只见白旄、黄鉞、掌扇提炉,一队队太监宫女,排开全副銮驾,簇拥着太后从中央御道直趋金殿。

    成宗心中诧异已极:“母后今天是怎么啦?不但僭用帝仪,摆出全副銮驾,还竖起了白旄、黄鉞!难道连她也忘记了国家法度不成?”

    要知道在当时这白旄、黄鉞乃是最高的仪注旌节,就是当今皇帝也只能在郊祭祀天,或征伐誓师这等极其隆重的场合才能动用,平日擅用了它也是僭妄亵渎。弘吉喇氏虽然尊为太后,却没握有政柄军权,是不能动用这代表皇帝最高权力的白旄黄鉞的。倘若擅用,轻则在宗庙以族规责处,重则交由国法制裁。因此成宗心中惊惶,乱上加乱!不知今天会闹出个什么局面来,只担心无法收拾残局。

    太后稳步登阶,上了丹墀,径向御座傍对着成宗站定,肃容叫道:“请弓!”

    一阵雄壮军乐奏起,乐声中二十四对黄衣太监引导,掌宫太监景庆云和司礼监孙奉抬着一张黝黑沉重的大铁弓,庄严地步入金殿,走向御座,把这张铁胎铜把硬弓,恭恭敬敬安放在御案之上,垂手退开。

    成宗和各宗室王公,一见这张弓,慌忙统率百官,俯伏在地,三跪九叩,高呼万岁,声震屋宇。

    原来这张弓非比寻常,乃是天可汗成吉思汗遗物,历来便是蒙古最高令符。此弓所到之处,有如成吉思汗亲临,持弓人发出任何命令,蒙古全族上下一概凛遵,不得有半分违拗。当年成吉思汗逝世之时,把这张弓传与幼子拖雷,拖雷传忽必烈。忽必烈曾因轻信谗言,逼死了真金太子,内疚不已。后来选定真金第三子帖木儿为皇太孙,恐自己死后宗室中有人恃强夺位,便暗自把这张弓授与帖木儿之母,真金侧妃弘吉喇氏。嘱她妥为保管,必须在遇到有关社稷存亡的大事时,才可请出御弓,镇服各宗室亲王。当时忽必烈用意是在凭仗此弓稳保帖木儿登基继位。弘吉喇氏识得厉害,把此弓慎秘收藏,连儿子也没告诉。忽必烈逝世时,皇太孙帖木儿远镇和林,得报后匆匆赶往京城。待弘吉喇氏携弓追到京师,成宗已在伯颜等顾命大臣拥戴下登了龙位。弘吉喇氏进位太后,住进了万寿宫,就把这张弓供奉在紫云阁上,阁下静室作了太后佛堂。

    先时太后并没想到动用御弓,直到长华情急,说出闯殿替死的主意。皇后若死,龙胎夭折,这还了得!要护龙胎,保贤相,稳定政局,非用非常手段不可。这才一下子想到御弓这件宝贝,所以才向长华说她有办法镇住众王侯。却怕过早泄机,再引出什么意外之变,不肯细说。不想引起长华误会,疑是太后骗她,因而凌晨直奔金殿,临行时差周若兰去上宫禀报太后。太后大惊,急急排起銮仪,捧弓追来,到得正是时候。

    成宗一见御弓,心神大定,知太后要仗御弓威权硬保郦君玉。自己正好乘机做出一副公正无私面孔,既彰明法制,又缓和宗族王侯对严遵法纪而引出的怨气。

    拜罢御弓,参了太后,太后叫人扶起皇后,命众臣和郦君玉等各自归班。自己和成宗在龙案两端对面坐下,赐皇后坐于肩下。一片肃穆中,太后手抚御弓,发话道:“本后弘吉喇氏,凭先祖成吉思汗御弓,过问保和殿大学士郦君玉一案。”目视成宗:“皇帝,郦君玉身犯何罪,因何待罪问斩?”

    成宗站起身来,躬身答道:“郦君玉原是龙图阁大学士孟士元之女孟丽君。他女扮男装,逃婚抗旨,罪之一也;招亲相府,蒙骗师尊,误人婚姻,罪之二也;以女子应试居官,窃据台阁,混淆阴阳,罪之三也;贪恋禄位,不认父母,金殿之上,诡辩惑众,当面欺君,不忠不孝,罪之四也。有此数罪,按律当斩!”他数了四大罪,却把要命的罪避开了。

    信王八拔力多忍不住出班奏道:“太后,郦君玉援引重用汉人、南人,结党营私,压蒙抬汉,罪在不赦。还要清查他的党羽,统通杀头,以绝后患。”

    威侯叫道:“郦君玉当了官,杀的办的,都是咱们蒙古世爵勋贵,提拔的多是汉人、南人,就是那个……那个复辟倒算。信王说得是,该当全部杀头!”

    裕王桑噶柯道:“太后明鉴。郦君玉若是孟丽君,他还另有包庇纵容,提拔叛臣孽子,以权谋私,瞒上欺下的大罪。当年恩科招贤,皇上曾有明谕,所有罪囚通赦,唯独不赦皇甫少华姐弟,只为怕他姐弟取得军权,和其父里外勾结,颠覆卖阵。郦君玉却力保王华抡元挂帅,还主谋招安吹台山草寇,公然抗旨不遵!他那时可还没有掌握刘捷通敌害贤的实证哪。请太后依信王所议,彻查他党羽、阴谋,一网打尽。斩他一人,岂能了结。”

    诸王秃喇大叫:“是极,是极!女人管男人,该杀,该杀!”

    忠孝王听他们不仅攻击恩师,还要借机兴起大狱,排斥汉、南官员,怒气勃发,出班奏道:“臣……”

    北王坎盎哪肯容他说话,冷不防抢着叫道:“你就是郦君玉死党!第一个就从你查起,这里还有你说话的份儿么?”

    皇甫长华忽地站起,高声道:“太后,臣妾昭阳院皇甫氏有话启奏。”

    众汉官中会武艺的也自动涌到忠孝王身后,准备还击。殿上乱了。皇甫长华不由得按剑而起,太后心下惊惶,只拿眼望向成宗求救。

    御弓在案,成宗心下笃定。他心里是惟恐王侯不闹,越闹得厉害,皇后和保和学士越能相信自己摆出的那些难处不是虚言,胜如自家辩白。如今见双方剑拔弩张,一言不合即将动武,是时候该收拾打住了。这才拍案而起,暴喝道:“住口!御弓到处,有若成吉思汗亲临,谁敢放肆无礼?”一摆手:“传令下去,若有人再敢不守规矩,咆哮闹殿,即以慢弓之罪,推出午门斩首!”

    侍卫统领隆康应声:“得令!”立刻一递一声从金殿传至御阶之下,三百御林军军刀出鞘,殿内侍卫手按剑柄,踏前一步,分列御座两旁,冷森森凛烈杀气笼罩金殿。坎盎等全被镇住,一个个低头噤声,退回班列。

    太后这才正容道:“适才皇后列举事实替郦相辩护,说他功足抵过。现本后再向众卿查询,郦君玉从政以来,有无偏差?可曾屈枉一人,错断一案?可曾徇私舞弊,渎职卖法?皇后所述,有无不实?只管据实直陈,本后才好依据事实,作出公正裁决。”

    忠孝王皇甫少华出列道:“臣有两点补充。一是我和恩师素未谋面,一直不知他是孟,后来得见真容,虽心有所疑,仍不敢肯定,到他在孟府认亲之后,才敢陈情认妻。由此推之,郦兵部当日也决不会想到王华便是少华。第二,当年臣离家游学,得遇仙师,带往仙山学艺。离山之日,仙师才告知家遭巨变,已成钦犯,命我改名换姓报考,为国效力,破敌救父。并说罡星会于河洛,令我招为国用,因此绕道河南,得与母姐相见,细察吹台山虚实内情,向皇上提议招安。后来皇上与恩师、刘捷合议,招安韦部事需有大臣作保,刘捷已被授权代皇上拜印、授印,替吹台山作保就只有恩师担任。所以此事并非恩师主谋。”

    北王坎盎忍不住在班列中咕哝:“我就知道他是会偏帮郦君玉的!”

    老亲王甘玛八达为人正直,在宗室里颇有威望,看坎盎又待闹事,喝道:“你又想胡缠么?”

    坎盎一脸委屈:“侄儿不敢,只我原是直性人,有话不说憋得慌!”

    成宗微哂:“谁又不许你说话了。只要不是谩骂动蛮,出言无状,尽管说来。”

    坎盎出列道:“太后是持弓人,刚才说了要凭事实,要公正。郦君玉是忠孝王老坡,皇后又是忠孝王亲姐姐,他们的话能信么?能拿出凭证来证明那些话不假么?”

    太后和成宗都被难住了。却见一个青年吏员出列登阶,俯伏奏道:“臣保和殿司档吏员男爵迭迭图,谨禀太后、皇上。北王之言有理……”

    这迭迭图职位虽低,却是已故重臣不忽术之子,荫袭男爵,所以参加了这次朝议,且能发言奏对。太后和儿子对望一眼,心道:“难道他要偏帮北王!”

    只听他继续奏道:“依法断案,重在事实、证据。东征选帅,郦主考力荐王华是事实;十八王侯命题特试王华也是事实。既已证明主考是秉公取士,也就足够,其他尽属末节。即便主考认识王华,不也可以内举不避亲么。招安吹台山一事,也有凭证。皇上日常起居,处理国政都有记录,调起居注一查不就可以证明忠孝王所说是否属实了么?臣一直在郦丞相手下办事,所有案卷都由臣整理归档,可以担保他署理保和殿以来从无偏差,不曾屈枉一人,也未错断一案,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如有任何怀疑,可以立即调档查阅,厘定是非。”

    这番话有理有据,成宗暗暗点头:“此人是个能员,大有乃父之风。”

    话一说开头,便有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官员纷纷发言,列举郦相功绩善政,竟挑不出他半点毛病。

    到北王等再也无话可说,太后才起身手抚御弓,以持弓人身份作了结论:“郦君玉一案,现已查明,他从政以来,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为朝廷屡建功勋,实为本朝贤相,第一良臣。所有过错皆属小节,一概不究,立更女装,另加封赏。北王与威侯、应侯,粗暴无礼,轻慢御弓,冒犯国母,辱骂同僚,应予重惩。姑念尚能知错知悔,暂行削爵,罚往礼部读书学礼,以观后效。诸王等随声附和,信口雌黄,着箭一次示警。如此裁决,皇帝、众卿可有异议?”

    成宗忙起身躬身道:“谨遵谕旨,不敢有违。”

    群臣亦皆称服。

    太后道:“既无异议,此案已结。请弓,摆驾。”率众拜了御弓,太后一手携皇后,一手携保和,共上御辇,摆开銮驾,回宫去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