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再生缘之侠隐

第十七回 再探安期 礼敬谒药仙 遣使西凉 灭口杀济格(4 文 / 萧竹老人

    “公开捉他,难免打草惊蛇。这事目前还不宜闹开,以免影响前敌军务……唔,有了,济格前番探敌绘图,有功漏赏,以此为名调他来京,量才升职。待他来时,立即软禁,不容他和刘捷接触相见,待等大军还朝,便可审讯提证了。”

    素华喜道:“好主意,明天就去调么?”

    明堂道:“此事要先奏明皇上,领了旨意才好办事。我估计大军平定高丽,最快也还须数月,时间尽来得及,且从容办罢。”

    次日早朝,郦兵部上殿,呈上前敌捷报,启奏又获大捷,攻克白翎岛。细叙高丽军师深夜行刺,皇甫长华追敌劝敌,说服神武真人;熊浩力斩赤蛟,王华亲探安期岛,访药仙,求解药这几件特大功劳。见成宗听得眉飞色舞,喜动天颜,便乘机奏请对有功漏赏人员补行奖赏,成宗正在高兴头上,立即准奏,命由兵部全权处理。

    那刘捷自送霍显去后,心怀鬼胎,天天留心打听前敌消息。此时他正在班列之中,把郦兵部的奏对听了个清清楚楚,不由得胆战心惊,心中打鼓。皇甫长华既已劝服高丽军师,济格之事只怕已经败露了!这便如何是好?挨到散朝,匆匆回府,冥思苦想如何毁灭罪证,逃避追究,保住自己。

    郦明堂早朝之时已留心到刘捷在班列之中,神色不定,因此特别着重说明神武真人救了元军毒液之难后便飘然远去,不知下落,以安刘捷之心,免教他有甚异动,却哪里想到刘捷已知道了王华便是皇甫少华这个秘密。是以回衙之后只管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的查档卷,清理有功漏赏之人,列出姓名,结果查出只有岑英、济格二人有功未赏。岑英阵亡,已依例抚恤,可无庸议。只有济格一人现在西凉州天祝县任守备之职。明堂立命办了文书,差兵部得力差官杨春和赉文往西凉州立调守备济格来京,面试武技,量才补赏。杨春和行前,明堂唤他来密嘱:“这济格和一樁军机大事有关,你和他一路同行,到京后即行带到兵部衙门秘密看管起来,任何人也不许与他见面交谈,候本官亲自审查。”

    杨春和领命下去,别过家人,赉文径往西凉州。其时已是报捷的三天之后。他心知这趟差使不同一般,一路上哪敢有半点耽延,快马加鞭赶到凉州,投了文便去天祝县调人。到得天祝,时已黄昏,杨春和便投了店,次晨早起用过早餐,在店中寄顿了马匹行李,问清路径,到县衙投文。衙役回说太爷有公干去了,叫他下午再来看看。杨春和无奈走了出来,想到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守备衙门看看,先把升官喜讯告诉济格,叫他备好行装,投文后立即上路,正好补上这半日耽搁。见街旁有个小酒店,因走进去向店小二打听去守备衙门路径。

    店小二笑道:“您老是差官罢,也要赶着去看稀罕,凑热闹么?”

    杨春和奇道:“我去找济守备的,他那里有什么稀罕热闹哪?”

    店小二指手划足的道:“不就是济老爷家么!济老爷昨天还鲜蹦活跳的一个人,一家子高高兴兴招待远客哩,今儿早起不见开门,喊也喊不应。兵卒们急了,掇开门进去看时,一屋子全是死尸!济老爷和他的老娘、媳妇、儿子全都死了!那个客人也死在客房里。无缘无故死了这许多人,把整个县城都闹动了,赶去看稀罕。这不是异事一件么?”

    杨春和吃了一惊:“你这话是真的?”

    “怎么不真。刚才县太爷打轿到守备衙门去验尸,轿后跟了许多人去看热闹。你若要去,从这里过去,倒个拐就望得见那个守备衙门了。”还待啰嗦,杨春和已拔足就跑。

    到得守备衙前,果见围了一大群人,挤得水泄不通。杨春和高叫:“借光!”分开众人,挤了进去。天祝知县白荣宗坐在堂前,地坪上衙役们平端水火棍拦着闲人,坪中心好几个人在那里忙着,想必是仵作在验尸。杨春和从怀里掏出公文给衙役看了,放他上堂去见知县。

    白荣宗听杨春和说明来意,看过公文,忍不住叹道:“原来上差是专程来调取他升官的,可惜济守备无福,昨晚一家四口和来访的客人全都暴死!现今仵作正在验尸,他已不能奉调了。”

    杨春和道:“这件事太惨!不过说与你听听倒也无妨。我是奉差来天祝县调一个姓济的守备进京领赏升官的,谁知昨晚他一家暴死,连个客人也跟着遭了殃!家里摆着大小五具尸体,好生凄惨。我只想人生无常,鲜蹦活跳的人一夜之间全家死绝,是以心中凄惶发闷。”

    那老妇听到“姓济的守备”,似乎一震,浑身一阵寒颤,再听到“全家惨死”,那眼泪竟汩汩流了满脸。杨春和沉浸在惨境中,浑没发现老妇这些细微变化,见她流泪,歉然道:“是我不好,不该说起这件惨事,惹得你老也伤心起来。”

    老妇勉强笑道:“这就叫‘听评书掉泪’么。你看这粥已熬好了,客官不嫌简亵,喝一碗也暖暖身子,好么?”

    杨春和冒雨赶了这一程,正觉肚里发空,连忙道谢。

    老妇笑道:“一碗粥所值几何?客官何须多礼。”解开身旁一个蓝布包袱,摸摸索索取出一只木碗,一柄木匙,擦了又擦,端起小锅倒出满满一碗热粥,递给杨春和,把木匙也递过去。她自己就用那长柄小勺儿到锅中舀粥喝。不多时,两人把一锅粥吃得干干净净。杨春和收起碗勺铜锅,拿到小溪边洗净,回棚交还老妇。老妇把这些东西一件件收进那破旧包袱,一面似不在意的问道:“客官方才说的济家惨案,官府是怎样了结的呢?”

    杨春和笑道:“你还在家着这件事?”

    “女人的心软么。上了几岁年纪,更容易动慈悲心肠,挂心别人的难处呢。”

    杨春和把白知县的处置都告诉了她,她叹息一番道:“官人如今是要回京销差么?”

    “正要回京。你独自一人往何处去呢?家里的儿子媳妇,也放心让你独自一个出门么?”

    老妇眼圈一红:“老身满氏,原是京师人,随丈夫、儿子到天祝县开店谋生,不想丈夫死了;今年春天,儿子上山砍柴,又被狼吃了!撇下老妇孤苦无依,店也开不起啦,只得变卖了房屋家当,凑集盘缠回京师投靠娘家侄儿去。客官既是回京销差,老妇人大胆,求官人带挈同行,路途之上有个照应。”

    杨春和为难道:“我寿差,沿途要限时按站行赚不能耽搁。你怎能跟得上我的马呢?”

    “这倒不妨,咱们乡下女子大都会骑牲口,我到前面镇上雇一匹马,跟上客官便是。为的路上有个伴,心里踏实些。决不敢拖累了官人。”

    杨春和为人厚道随和,见她一个孤身老妇,背着大小包袱,里面装的全部家当,独自上路,确乎不妥。听她会骑马,喜道:“若你会骑马,那就好了。我把这匹马让与你骑,我凭公文到驿站要马,是不费事的。你也不必另雇牲口了。”老妇大喜,谢了又谢。请教过官人姓名,二人便结伴同行。

    杨春和见那老妇穿的虽是打了补丁的粗布衣衫,却不是寒伧,且甚是好洁,总是收拾得干净利落,又极会做菜。投了店总要上街买些新鲜菜尸整治出来佐膳,吃得杨春和赞不绝口。只有一件古怪处,她那么好洁,却不肯洗脸,也不爱梳头,一张脸总那么脏兮兮的,叫人看不出她本来面目,发髻也时常乱蓬蓬的。杨春和心中暗自纳罕,却不好问她。两人一路走着,说些闲话儿解闷,满氏似有意似无心的把杨家人口、亲眷都问了个遍。

    不一日到了京城,两人在城门口分手。满氏又细问了一遍杨家所住街巷院落,说寻到侄儿后,要和侄儿同来杨家道谢,谢官人带挈同行之德。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