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理论联系实际 文 / 再次等候
那邓启帆为护卫们写完家信以后,就想着吴世恭给他安排差事。
那邓启帆还抱有文人鞋。虽然他是被吴世恭强行留下的。但是,邓启帆还是幻想着:吴世恭能够象《三国演义》中,刘备对待诸葛亮那样来对待他。
邓启帆最好吴世恭先来个三顾茅庐,接着邓启帆来个《隆中对》,把吴世恭雷个外焦内嫩。吴世恭再立刻向邓启帆来个长揖,说道:“先生不出,则天下不宁啊!”
可吴世恭会做这么没有脑细胞的事吗?他也根本没有什么商量的语气,直接安排邓启帆去教自己的那些文盲手下读书识字去。
吴世恭自己在前世的文化水平虽然不脯但是他还是很尊重有知识的人的(余子琏除外)。再说,他发现明朝的人,那文盲率也太高了一点儿。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以后自己的军队中,连命令的传达都有问题。手写的命令,那些文盲都看不懂啊。
可听了吴世恭的安排以后,邓启帆更不愿意了。但是他又不敢和吴世恭对着干,于是邓启帆就找理由了:“大人,学生也就一个人而已,教这么多人读书,学生也忙不过来啊。大人还得要多找几位教书的先生啊。”
吴世恭听了邓启帆的话,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可到哪里去找教书的先生呢?吴世恭就想起了自己在守县城的时候,和自己顶嘴的那个教谕龚浩然来。
那一天,吴世恭翻箱倒柜,从装着自己衣服的箱子中,找出来自己文人的长袍,让绣竹给自己打扮起来。
当吴世恭穿好长袍,扎上文士巾以后,看着他的样子,内宅里吴世恭所有的夫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吴世恭一副武夫的模样,却做出这么一副文人的打扮,确实验证了一个成语——沐猴而冠。
吴世恭带着礼物,在旁人奇怪的眼神中,来到了县城教谕龚浩然的住所。
吴世恭和龚浩然一见面,立刻就行了一礼说道:“当日先生对学生的教诲,学生至今铭感在心。今日学生就是来聆听先生的教诲的。”
龚浩然听了吴世恭的话,是很高兴,连声说道:“客气。客气。”接住把吴世恭迎进屋内。
俩人安坐以后,吴世恭对龚浩然说道:“学生这次来找先生,还是有件事来求先生帮忙的。学生这次抓了些乱民,其中还有些小孩。学生想着,那乱民造反,既要严刑峻法让其害怕,还要教授他们知礼仪忠节。这样的话,以后他们也能够自食其力,成为有用之人。因此,在这里就有求先生了,给学生找几位教书的先生,让他们能够教教那些小孩子。”
龚浩然听了吴世恭的话,是十分地受用,他笑着说道:“圣人的教化之意,确实如此。吴千户现在的教化之举,本官又怎么能够不鼎力相助呢?”
吴世恭就向四位夫人解释道:“比如说《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吧。常规的解释意思就是: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了。”
“我们在教授那些识字的人和小孩常规的解释以后,再联系实际,说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加深这些识字的人和小孩的印象。”
“比如就可以说:他们的千户大人就是一个品格很高尚的人嘛。所以就会把那些造反的乱民剿灭,并且收留那些被乱民裹挟的人,让他们做工,吃饱饭,现在还让他们识字。这样一来,他们有了这么高尚的千户大人作为榜样,以后也会成为一名很好的人嘛。”
“你们说说,我这样的教法怎么样?”吴世恭得意地询问道。
他的四位夫人呆呆地看着这个厚颜无耻的丈夫,张大着嘴,说不出什么话来。
还是性格比较直爽的绣竹出声回答了吴世恭的话,她说道:“奴婢也听不明白少爷说的好不好。奴婢只知道,少爷你还真不要脸。”
绣竹的话引起了其他三个女人的一阵娇笑。恼羞成怒的吴世恭,一把把绣竹抓到身爆抱着她向卧室走去。一边赚吴世恭还一边恨恨地说道:“今天少爷就让你瞧一瞧,什么叫做真的不要脸。”
当夫人们按照吴世恭的意思编出这本补充教材以后,吴世恭把那本教材给邓启帆看一下,让他提点意见和建议。邓启帆一看之下,眼珠子都要从眼眶里掉下来啦。
不过邓启帆反应很快,他立刻仔细地看了一遍以后,就和吴世恭建议说:“大人,您这本教材当然很好,可以让那些识字的人有了知恩图报的心思。不过,在教材中还应该突出圣人的话,也还要突出圣上,这样,才不容易被别人抓住小辫子啊。”
吴世恭一下子明白了过来。自己的这本教搏突出自己了。万一流传了出去,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的话,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
吴世恭立刻从善如流,让邓启帆帮忙完善。那邓启帆是首次在吴世恭面前露一手,也使出浑身解数来补充教材里的内容。
最后,这本教材变成了:原文的意思是什么?圣人在以前是怎么做的?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品德高尚的千户大人在现在是如何办事的?这样的一种形式。
而对于邓启帆最终定稿的这本补充教材,吴世恭是相当地满意。自己现在可以利用文化的力量对自己的手下进行洗脑了。吴世恭也对邓启帆大加赞赏,对邓启帆能够发挥的作用也饰目相看。
这知识确实就是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