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禅魔

第六十章 秋夜剪影负长卿 文 / 间安

    青年男子听到洛长安的,又是不觉抬手搔了搔头,憨厚地笑了笑,或许着实手痒了的缘故,略微迟疑了片刻便坦然答应了下来,挽起半边长袖,执笔入墨,抬手处整个人的气势顿时变得完全不同,之前的朴实憨厚尽散无遗,横眉冷目,透着一股子令人胆寒的凌厉气息。

    长笔落在春芽纸上,明明力透纸背,可青年男子转笔之间却又显得格外的圆润轻柔,笔锋所向,一座通天巨峰跃然纸上,山石嶙峋,长蜂如剑,透着厚重、古老、沧桑、磅礴的气势,其间佐以流云雾霭,尽显山之幽奇险奥的神韵。

    青年男子作画十分的迅速,从落笔时起到提笔画成,仅仅不过盏茶的工夫,但是画出来的画却笔墨饱满,圆融大气,神韵隽永,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大师之作。

    仁者乐山,洛长安看着青年男子的画作,心底不觉涌出这么四个字的评判来,再看那男子此时又回复了略显憨厚的模样,就又更加确实了三分,不经意地抬眼看了看对门的高墙上挂的那幅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看到了这一半字幅,那么另一半字幅自然也就落入了洛长安的眼底,忽而心中微微一动,浮起一个灵动的念头,既然青年男子画的是山,那么自己应证一幅水图最为合趣。只是要画水,不难却又很难,而且意境和气势上要不输于那幅山画才行,画三百里壮阔青溪,显然不够大气,画四万万里炎罗河,又未免太过铺张。一时间倒还真的有些拿不定主意。

    青年男子见洛长安皱眉不语,眉头微微动了一下,不过却也没有开口催促,他来找洛长安切磋是早就有所准备的,而洛长安明显没有准备,而书画这种艺术就像诗文一样,讲究一个灵性,妙手偶得才是精品。青年男子不船一旁没有完全散尽的客人却悄然围了上来,再加上斋忻临街而立,十梓街头往来之人甚多,不用刻意去宣扬,店里的热闹就被外面的人给瞧了去,不过片刻功夫,便围上了里三圈外三圈。

    洛长安不理会那些前来看热闹窃窃品头论足的人们,微蹙着剑眉暗自沉吟,寻找那一点作书写画的灵性,不觉间双眼又落到了高墙上萧半如写的那幅字上,看到字不免又想到人,想到人就又想起那一身烈烈如火的红装,想到红装又想到红莲,想到红莲,心头微微一颤,忽觉福至心灵。

    洛长安淡然舒畅一笑,探手执笔入墨,悠然挞落纸端,一笔三画,勾勒出一条弯弯的小河,再起笔浮掠,在小河两岸牵起一座古朴的拱桥。

    再落笔时,桥上自西边徐徐而来三个人,当先一人皓首银须,座下一只昂首倨傲的毛驴,竖耳旁听流水,后面一头老青牛拉着辆破车,走得极是缓慢,仿似在俯首听琴,车舆上端坐一个中年男子,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车斗中慵懒地斜靠着一个青袍老宅口角微张仿似就要打一个呵欠,眼角微撇,望向桥栏外。

    桥栏下水流脉脉,月色朦胧,一高一低两片风举的荷叶翩翩交错,再一笔下去,正要往荷叶中间隐伏半支红莲之际,一直神色平静的洛长安忽地眉头紧紧一蹙,昨夜落下的伤势复发,五脏六腑一片剧痛,手指微微一颤,笔锋轻抖之间,连忙暗念千叶千言伏魔印中的七字真言,凝聚心神,极为凝滞而缓慢地点缀了一朵半开的莲花。

    为了保持创作此画的初衷,洛长安强忍着痛,转笔至画首,草草数笔,写下了一行恣肆潇洒的小字:天池六月莲花开,鱼跃龙门在此时。

    至此,整幅画才算完成,洛长安缓缓放下手中长笔,感觉后背已然湿透,暗地里深深吸了口气,若无其事地接过古长灵递上来的毛巾和茶水,悠悠晃到古老蒂椅前,慢慢斜靠了下去,双眼微阖,于书画一事再也不闻不问。

    既然一开始就跟那青年男子说好了以文会友,而且他作这幅画也尽心尽力了,这就已经足够,至于到底哪幅画更好,那就不是他心,也不是他想心的事情了。

    四周的看客,有的已然不是第一次见洛长安作画,也有的还是第一次见,首先不论他这幅画作得到底如何,单单就他作画时的那入神忘我的状态,便已让他们在无形之中屏住了呼吸,让他们感觉心底沉甸甸的了。

    青年男子怔怔地看着洛长安的画,整幅画看起来浑然天成,独独最后点缀的那支莲花有一丁点的瑕疵,不过就是那的一笔所造成的这点瑕疵,却渗透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无上禅意,美得让人心悸,让人着迷。

    良久,青年男子方才缓缓吐了口气,郑重地卷起洛长安作的那幅得月桥观莲图,回身朝着洛长安恭敬执手一礼,诚恳说道:“阁下神来之笔,颜渊佩服。”

    洛长安斜靠在老藤椅上啜饮着热茶,暗地里舒缓五脏六腑间的剧烈痛苦,看到青年男子如此恭谨,淡然微笑着起身,执手还礼,说道:“颜公子过谦了,阁下笔下的山大气磅礴、崔嵬巍峨,方是大仁之象,令人景仰。”

    颜渊听到洛长安口出大仁之象四字,脸色微微一怔,随即又不自觉地抬手搔了搔头,很是憨厚地笑了起来,正待再谦逊两句的时候,人群外忽而掠起一声冷笑,只听得有人阴恻恻地嘿嘿说道:“字画作得再好,还不是腐儒一枚,于这乱世家国,又有何用?”

    从未时过半一直到暮色沉沉,洛长安与洛阳明就那么默默地站着不说话,晚上在破落的小院囫囵吃了顿寒酸的团圆饭,饭桌上只有两菜一汤,而且没有油水,洛长风不知道是吃不惯这样的饭菜,还是有意避开而给二人留下一个说话的机会,因为只有他们说话的时候露出破绽,他才有于花余庆身前建功的机会。

    吃过晚饭,又喝过一盏苦茶,洛长风便去而复返,领着洛长安就往外赚洛阳明淡然送出门外。

    洛长安走了两步,脚下微微顿住,转头回望了一眼,看着窄门下疏淡的灯影里洛阳明萧索的身姿,淡淡问了一句:“洛长宗和洛长宇知道你住在这种地方么?”

    洛阳明听到洛长安说的是“这种地方”,而不是简简单单地说“这里”,感觉到他话语间深藏着的愤然和关切之意,显得有些凌乱的眉头蹙动了一下,仿似自我解嘲一般索然一笑,淡淡说道:“他们和你一样,自小就很少住在家中。”

    洛长安听到洛阳明回了这么一句话,默默地转回头继续向前赚只是藏于袍袖间的双手紧握成拳,绷得指节发白,藏于夜色中的双眼凝眸冷视,三寸寒光隐现。他很清楚,洛阳明这句话看似自我解嘲,甚而是对父子间情感淡漠有些许的忧怨,而实质上却是在警醒他,以前怎么样对待你父亲的,现在还怎么样对待你父亲,千万不要有丝毫关切的表现。

    洛阳明站在幽暗斑驳的灯影下,看着洛长安宛若标般远去的背影,眼底浮起一丝欣慰,他刚才看得很清楚,洛长安在回头过去的刹那身形猛地微微一震,之后便再也没有其他任何异常的表现,很明显是明白了他话里深藏的警示之意了。

    一直看着洛长安的背影消失在夜色深处,洛阳明方才缓缓转身进屋,口中不禁悠然一声轻叹,喃喃自语道:“但愿你真的能够再也不来。”

    洛长安走在狭窄而幽暗的小巷夜色之中,表面上很是平静,内心却是激怒异常,洛阳明刚才的那句话,除却深藏警示之意外,也从侧面折射出了花余庆的筹谋深远毒辣已至诛心的程度,为了免却洛长宗和洛长宇对洛阳明的父子牵绊,打从他们一出生,便被接到了龙城花家来抚养,直到懂事之后才偶有回青溪镇,而且放他们回去,也不是冲着洛阳明,而是要圆一个花千容与他们之间母子情深的结。

    为了一卷『大魔经』,牺牲至为宠溺的女儿,斩断他人父子伦常,如此狠绝地无所不用其极,花余庆只怕算得上是独一份的了。洛长安激愤之余,又不禁暗嘲一番,同时也在心底做了一个狠绝的决定,纵使粉身碎骨,也绝不把『大魔经』丝毫泄露出去,因为这世上有一个花余庆,就会有千千万万个花余庆,倘若『大魔经』便是造就类似花余庆这般狠辣无情、扰常之人的根源,便宁可它随着自己消亡而消亡,永远都不再现身于世,也绝不再像前人一样仅仅只是将其封印。

    当然,洛长安暗地里作出这样的决定,并非是认定『大魔经』自身有什么过错,就像和氏璧一样,玉石无罪,怀璧其罪,祸在人心。

    洛长安这般想着心思,不知不觉就要到了窄巷的尽头,忽而脚下一个磕绊,紧接着后心一阵刺骨钻心帝痛,一股大力直入肺腑,身不由己地往前栽倒在地,尚未回头便听到洛长风桀桀阴笑着哈哈说道:“原来你三少爷也一样的走路不稳啊,这回去的路还长,又黑灯瞎火的,可得小心着些呢。”

    洛长风说完,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洛长安趴在地上缓气,直到心气平和,方才扶着道旁冰冷的石墙艰难站起身来,缓缓拐过屋角,走上朱雀大道。

    只不过洛长风适才下手太重,致使他伤上加伤,每走一步,五脏六腑便像热锅上的芝麻一样跳跃翻滚,堪堪走到第五步,便再也忍受不住,一口热血喷薄而出,宛如一根枯木一般,僵直往前栽倒。

    洛长安这一倒,自觉一时半会是起不来了的,不禁黯然落寞一笑。就在他这么一笑的刹那,一道略显清减的倩影浮掠而至,用柔韧的后背稳稳接住了他,两支柔荑往他双腿上轻轻一托,一下子将他背了起来。

    洛长安感觉到胸前一片温软,鼻端满是风尘的味道中又略约浮动着一抹熟悉的淡淡幽香,黯然落寞的笑容不觉浮起一抹爽朗之意,淡淡说了一句:“你来了啊!”

    及时出现在朱雀大道文渊大学士府门前的,正是星夜兼程一路从青门峡追着洛长安而来的萧半如,虽然她一路上马不停蹄,但此前在青门峡因战事耽搁了两日,终究一路上都没能追上洛长安,也比他晚了两日才到龙城。

    萧半如一进城便直扑斋忻而去,从古长灵那里得知洛长安来了花家,便又一路寻了过来,哪知刚到府门前便看到洛长安伤重难支,连忙眼疾手快地一把将他背住。

    萧半如经过半个多月的万里追赶,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神,都早已极为疲惫,但是此刻清减的身形背着沉重的洛长安,却走得异常的坚定平稳。她也不再回斋忻,就那么背着洛长安,转身往不远处的萧府走去,口中淡淡回了一声他刚打招呼的话:“龙城又不姓洛……”

    呵呵,空荡而清寂的长街上传出洛长安低弱而爽朗的轻笑,深秋的夜里仿佛忽有一缕微醺的春风吹过,透着一股暖暖的温馨。作者间安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