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唐

第108章  晚宴(七) 文 / 召白

    已入深夜,夜风低吟,气温已经降了下来,众人都回到了房间里面围坐着闲聊,观看宴会间的歌舞,晚宴已经过了最热闹的时刻。

    悬挂的各种花灯已经被仆人们换过好几次蜡烛,虽然依旧明亮,但在夜风中檐下的灯笼晃动着沁出略显冰冷的光来,场间的灯谜早就被之前兴奋的人们都给猜了去。席间不断出现叫好的诗词,被公认为才子的几人也都有了自己的诗作,被其他人赞叹和传唱着。这时候参加宴会的众人兴致已经不是太脯没有了先前的兴致,大都坐在各自的坐位上喝些温酒,品些美食。

    李清坐在崔琚和王维等人的身旁,倾听几人蹈话,偶尔也会问几句关于长安城中那些文人或者诗词的事情。崔琚整晚上显得兴致勃勃,看上去完全不像将十多岁的老人。众人蹈话并不仅言语诗词等文学上的事情,有时候也会谈论长安城中官场上的一些辛密,然而因为很多皇室成员在场,凡是涉及到这些,话题都被无形中转移了,但是李清依旧还是了解到不少东西。

    在今晚玉真公主的众多宾客之中,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宴会的场地设在了两处,身份、地位相对较高的人被安排在了红楼,其余的人都去了水馆。在红楼的这些宾客之中,诸位王子或者公侯家的子嗣自持身份,没有人去往水馆那里,而水馆之处的客人大都也不被允许过来红楼参宴了。整个晚上除了不多的几名较为出名的才子被到红楼这里来坐了一会儿,双方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员来往,倒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宴会。

    然而两处宴会上发生的事情还是很快的都被对方知道了,水馆那里每出现一首不错的诗词,大约过不了一盏茶的时间都会有人誊抄了送来红楼,同样红楼这边差不多也是如此。

    送来红楼的诗词基本上还是在崔琚、王维等人的意料之中,因为有唐方远和于是之这样的才子在,水馆那里今晚上比较好的诗词还是出自这些人之手。这几人也被请到红楼这里跟崔琚和王维等人见了面,崔、王几人说些称赞、勉励的话语,倒是让这些人颇有些受宠若惊了。

    然而红楼和水馆两方还是有着差别出来。虽然红楼这边有王维、崔琚这样的顶尖的诗家和纬老宿在,但是因为几人并没有出手作什么诗,今晚上红楼这里传出去的诗作要远远比不上水馆那里,单从质量上也是不如水馆的。虽然崔琚等人并没有说什么,但是从整晚的表情还是可以看出来,崔琚有些感慨这些王侯家的子孙的不学无术。

    “今天这个宴会,水馆那里倒是出了不少好诗。哈哈,整个晚上还没有见摩诘写诗,不如这时候也作上一首让大伙品评品评?”

    崔琚笑着对王维说道。

    现在红楼之中,能那得出手的除了几位老者就是王维这位诗词大家了。崔琚不指望那些王侯子嗣能写出什么好诗来,而坐在旁边的李清一晚上也是兴致缺缺,没有要作诗的打算,大约是没有什么好的灵感,崔琚看着李清心想,也就没有提议李清作诗。

    “年轻人今晚才情渐露,我哪里还要在这里献丑。”

    王维谦虚道。

    “摩诘,还是作一首吧。今晚上这些年轻人的诗是不错,但是还是有些浮躁的味道在里面,毕竟历练不足。你也好写上一首让年轻人学习学习。”

    崔琚说道,旁边的其他几人也随声附和。李清也是颇为希望王维能写一首诗的,不知道是不是后世流传的佳作了。

    “那……恭敬不如从命。”

    王维笑着,迟疑了一下说道。

    随即有服侍的人拿过笔墨纸砚来。王维也不起身,让人把面前案几上的酒食撤了下去,在案几上铺开纸张,略微沉思的片刻,提笔在笺纸上书写起来。这时候在红楼中有不少人齐聚了过来。

    诗作一气呵成,是一首五言律诗。王维放下毛笔,拿起笺纸轻轻吹了吹,待墨迹干了,递给崔琚说道:

    “请崔公指正。”

    崔琚接过笺纸,拿在手中看了一遍,口中默念着,看到最后,笑着点点头:

    “摩诘的诗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单就这首诗也是可以流传百世的了。”

    随后崔琚把诗作递给旁边的几位老者欣赏,接着吩咐在旁边伺候的人说道:

    “抄一份送到前面的水馆那里,让大家都学习学习。”

    有仆人忙抄录了去,随即送去了前方。

    水馆之中,李婉儿坐在那里轻轻的拨动琵琶,轻捻慢挑,轻声细唱。周围一片寂静,唐方远、于是之及众人围坐在周围倾听李婉儿的歌唱。场间没有了猜酒划拳、呼朋唤友的声音,多数是轻声闲谈。

    “于兄,今晚上那红楼好像并没有多少诗作传过来啊。”

    唐方远对于是之说道,语气中倒是有些微的讥笑。

    从刚才几人对猜灯谜平局之后,两人就坐在一起谈论些诗词方面的东西,两人才学相近,大约是惺惺相惜,虽然性情大不同,但是依旧找到了共同话题,一晚上谈性颇浓。

    唐方远的意思于是之自然知道,因为红楼之中大都是权贵之家,相对来说总体上还是不如像他们这些从底层出来的才子,毕竟十年寒窗苦读的大都是寒门子弟,那些所谓的权贵子们哪里会下大工夫攻读诗书,才情不如水馆这里的人也是有道理的。

    “估计是都没什么人出手作诗吧。刚才我谬去的时候可是看到了崔公和王摩诘在那里的。这几人的才华可是远胜我等。”

    于是之说道。

    “不如崔、王两人,我是承认的,其他人,呵呵,这可未必了。”

    唐方远笑道。

    “不要忘了作刚才那个灯谜的人也在里面,看刚才的两句诗,这人也是极有才华的。”

    “哦,我们刚才过去的时候,没人引荐,也不知道哪位是灯谜的作者。不过那人一晚上没有作诗,想来也许并不怎样吧。”

    唐方远说道。虽然刚才的灯谜确实难住了几人,后来李瑞念出的两句诗也确实很好,但是唐方远还是觉得仅凭一个灯谜、两句残诗就认定那人才华横溢有些武断了。

    于是之摇:

    “这倒是不清楚。不过我倒是希望那王摩诘能作首诗让我等欣赏欣赏。”

    刚才说话的那人拿了过去,低头看了几眼:

    “‘沉舟侧畔千帆过’,这谜底有何难?谜底就在下一句诗中嘛,谜底是,是……”

    本想张口而出的话语堵在了心口,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一句诗到底是什么,甚至于自己印象之中就没有过这首诗,口中喃喃,说不出话来,脸色因为情绪的变化倒是一阵红一阵白的变换着。

    周围之人看那人的神情,诧异起来,都在猜想是怎样的一个灯谜竟然让这人哑口无言的顿在了那里。众人迟疑着把灯谜接了过去,看过的人心中默念着,一边把灯谜传给另外的人,看过的人低着头开始猜想着谜底,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李清并没有去看,刚才那人念出谜面的时候,李清心中颇感无奈了。其实这灯谜并不是什么太难的灯谜,只是在之前众人并不知道这首诗,而囿于猜灯谜的规则,想着谜底就在后一句。因为没人知道下一句到底是什么,所以大都卡在了那里。

    这时候寿春公主凑到李清跟前,笑着说道:

    “小表兄,这不是你白天……”

    “是。我们不要猜了,出去走走吧。”李清打断寿春公主的话,正要起身的时候,旁边的李珍说道:

    “二郎这是要去哪里?正好二郎一晚上也没有写诗,这时候猜猜灯谜吧。猜出来的话,本王这里有件礼物送给二郎。”

    “就是,听人说李兄之前可是‘神童’,想必这灯谜也难不住你了。哈哈。”

    却是武十一郎在说话,

    “不如我也压些什么东西,要是你能猜出的话,一并送给你。”

    倒是有几个人附和着起哄。

    李清皱了皱眉,随即笑了起来,正要说话时,那寿春公主拉了一下李清,随后对李珍说道:

    “还是王兄你们猜吧。我们就不凑热闹了。”

    李清也笑着站起来,跟崔琚和王维说道:

    “今晚家兄也过来赴宴了,就在前面水馆,清过去看看,失陪了。”

    随后并没有理会武十一郎,与李珍点头示意了下,出了红楼。

    武十一郎倒是追问了句:

    “怎么不敢猜了?还是猜不出来啊?哈哈哈哈。”

    坐在一旁的李俶这时候沉声对武十一郎说道:

    “我要是你们,这时候最好闭嘴。”

    诸人想了片刻,并没有猜出谜底来,有人问崔琚道:

    “崔公可知这谜底?”

    “哈哈,老朽倒是也没有猜出。不过听刚才的仆人说,在水馆中也是难倒了所有人的。后来还是一个商人见过这首诗才知道的谜底。”

    “不知道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哦,这样就通了,‘枯木逢春’嘛。”有人恍然大悟。

    “不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我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首诗。”

    “听那商人说好像是那人的兄弟写的。”崔琚说道,“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见一下这位作者。”

    “从这句诗可以看出来应该是一首不错的诗词,想来这作者也是很有才华的。”王维在边上说道。

    “崔公刚才不已经见过这首诗的作者了。”

    旁边的李俶笑着说道。

    “哦,不知道是在座的哪位?”

    “人已经去往水馆看他那位商人兄长去了。

    “这个灯谜是白天寿春公主让李清作的,没想到被挂到水馆那里去了。这首诗也是今早的游戏之作,是李清的兄长让李清为家中写灯谜的时候,临时写的一首诗。”

    “你是说这首诗是刚才的李清所写?”众人惊讶道。

    “是啊。呵呵,可笑的是还有人让出灯谜的人去猜谜底。”

    李俶看着武十一郎几人讥笑道。作者召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