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小钢炮闯水浒

第四章 太尉要来看打炮 文 / 小钢炮

    老孙头的遗体躺了一天一夜,田氏母女俩也就哭了一天一夜。

    但凌振带着四十多个炮营兄弟们来了,情况就不一样了!

    凌振头缠白布,亲自给老孙头抬棺,小虎在前一边敲锣,一边撒纸钱,四十多个兄弟浩浩荡荡,抬着棺材来到北山演武场东边的一个水库边。根据凌振的建议,老孙头就葬在这里:有山有水,还能和兄弟们在一起。

    葬礼上,先由凌振致悼词,然后由演武场的三门大炮鸣放九响,老孙头的棺材才缓缓下葬。一时间炮声阵阵,哭声震天。

    当晚,凌振又在老孙头家的院子里摆了四桌,请前来帮忙的兄弟与邻居喝了一场,老孙头的后事才算有了完美的结局。

    在凌振的持下,这件事办得风风光光。当何春来代表凌振把十两银子交给老孙头的老伴田氏,让她做点小生意时,田氏对凌振更是感恩戴德,涕泪交流!

    同时凌振惊讶的发现,兄弟们看他的眼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眸子里全是了一种尊敬、崇拜的目光!

    凌振的心里美滋滋的。

    当晚,凌振被以何春来为首的弟兄绵了个半死,但他心里明白,这四十多个弟兄,从此就是他凌振的人了!

    想要干一事业,没有这几十个死校地的弟兄帮衬,什么事也干不成!

    凌振烂醉如泥,睡在了老孙头的家里。

    直到第二天早晨,都监府衙役吴六儿来找他时,凌振还睡得昏天黑地!

    吴六儿把凌振叫醒,说吴大人有请。

    这个吴六儿就是都监府把门的衙役,现在他非常后悔刁难过凌振,还讹过人家的钱!

    不行,得找个机会跟凌振喝个酒。吴六儿暗暗下定了决心!

    跟着吴六儿来到都监府,远远的就看见吴尽忠正坐在花厅的石桌旁,认真的研究着凌振的设计图纸。见凌振急匆匆到来,吴尽忠点点头,沉肃的对凌振说:在他的极力游说之下,高太尉已批准铸造新炮。他现在命令凌振即刻携带太尉府公文,前往京师铸炮厂,监造新炮!

    “凌振,这是老天赐予你的良机,一定要把握好!”老头盯着凌振的眼睛说:“如果真按你所说,铸造出如此威力的大炮,一旦试射成功,高太尉一定会嘉奖于你!到时候你再携此大炮,协助呼延灼一举平定水泊梁山,老夫一定会在太尉面前大力保举于你,你说不定就是甲杖库的下任都监,你明白老夫的意思吗?”

    “我回来的时候,兄弟们心须每人负重五十斤,连续跑二十里不休息!”

    当然了,必须给兄弟们加强营养,就用上次给老孙头办丧事剩下的钱。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的时间里,凌振带着小虎,一边在京师铸造厂监造新炮,一边还要考虑另外一件事--在哪里试谢新炮。

    新炮射程达到十五里地,威力如此之大,如果选址不当,开炮后打中居民,造成无辜的伤亡,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跑了好几天,凌振觉得还是放在北山演武场比较好,这里东面五里地是一个大水库,水库旁边除了老孙头的新坟,就只有一座废弃的破庙;再往东十里左右,是一座荒山和一望无际的森林,渺无人烟。

    好,试炮场就放在这里!

    在此期间,吴尽忠则安排高志负责发放呼延灼要的八千副盔甲,高志见牵涉到剿匪,不敢怠慢,为发放这些盔甲整天忙得顾头不顾腚,哪还有心思管凌振干什么去了!

    十五天一晃就过去了。这天下午,凌振来到吴尽忠府上,向他报告:新炮铸成!

    吴尽忠定定的看着凌振,怎么样?你试过了吗?新炮达到设计的威力了吗?

    “大人,还没有试过。”凌振摇了,但他亲眼看见了这门炮铸造的整个过程,没有问题,与设计无二。他心里清楚,这门炮实际上就是一个现代火炮的简体版,只不过没有膛犀炮管的加工质量较差罢了;但炮弹实质上就是一个火箭增程弹,部分弥补了没有膛线的缺陷。按他的设计,别说打十里地,就是打十五里地,也是小菜一碟。

    “我本来想试射的,但火炮与炮弹并不在一起铸造,此外到处都是民房,没法试。不过,”凌振坚定的说:“大人,没有问题的,您放心好了。整个铸炮的过程我都看了,炮弹我也认真的检查过了,一点问题也没有。”

    “那好吧,明天安排试射,我要亲自去观看!你看在哪里试射好?”吴尽忠下定决心说。

    “在北山演武场吧,把火炮摆在那,向东面开火,那里五里处是一座水库,再往东是一片荒山,周围是大片的森林,人烟稀少,正好试炮!”

    “那好,你在这等着,我去报告太尉!”吴尽忠坐上轿子,直奔太尉府而去!

    不上一袋烟功夫,就听见府门口有人高喊:“老爷回府了!”

    怎么这么快?凌振正在疑惑,就见吴尽忠急匆匆走了进来,一进花厅,老头就哆哆嗦嗦的对正站在那里的凌振说:

    “明天高太尉要亲自观看试射!凌振,你可千万不要搞砸了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