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富贵

第九十一章 地图(上) 文 / 午后方晴

    在东十字大街桑家瓦子路口,宋九买了几个肉饼吃。天也黑了,到皇宫里还能讨到东西吃?又递了一个给小黄门。小黄门犹豫一下,也吃了起来。

    吃完,两人抹抹嘴巴,宋九骑马带着小黄门奔向皇宫。

    但这一回不是在皇城,一直被黄门带到东西大街的**,天完全黑下,在里面七绕八绕地也不知带到什么地方,进了一座偏殿,殿中仅坐着五个人。赵氏兄弟,赵普,薛居正与李崇矩。

    宋九施礼,赵匡胤说道:“平身,坐吧。”

    传说前两年宰相范质率群臣奏事,赵匡胤便说你将奏折递过来,范质起身将奏折递过去,一个太监乘机将范质的椅子搬走。范质不好说,小黄门,你给我将椅子搬回来,只好站着,他站,后面大臣哗啦啦一起站起。以后奏事大臣一起站着奏事。出现这种情况是家俱的进化,原先唐朝桌子很矮,也就是矮几,说人坐着,实际人是盘坐于地,于是大儿一起盘坐论道。到了宋朝出现四方大桌,太师大椅,赵匡胤感到这样不大好,于是有了太监偷椅子的故事。

    明朝改成跪,清朝不但在跪,腰杆子还得挺直,根本就没有电视里所演的那种坐着说话的可能。于是气或者血性的什么,渐渐在这些似有似无的规矩里消失。

    总的来说规矩不大严格,宋九与赵氏兄弟也打了好几回交道,在室内基本也是坐着说话。不过宋九自觉,将椅子往后挪,然后又看了看,发觉不对,在正中,又往偏处移动。看着他在耍宝,几人脸上表情都有些古怪,欲笑非笑。

    赵匡胤说道:“宋九,这次南下你做得不错,还找了一个好大哥。”

    “陛下,微臣那样做不需要忌讳吧?”

    “忌讳?你胆子就这么小?”

    李崇矩卟哧乐了。赵匡胤内心却在犯难,这小子惫懒不但让自己无奈,王祜在潭州写了一封奏折,奏折里几乎痛心疾首,有学问,有才情,有智慧,也能吃苦,用心,可能他受了那个西方的先生影响,想法新颖,思路开阔,是宋朝难得的人才,可这小子不思进取,性格惫懒让王祜感到深深痛惜。但赵匡胤有什么好办法?让他南下了,南下做得真不错,性格依然没有改变。难不成用牛鞭子抽他?

    怎么大宋出了这个怪胎?

    不去想,又对赵普几人说道:“就这小子,似乎一无是处,但在南方说了一句话,不打算并入我大宋疆土也就算了,打算并入我大宋疆土,地是我大宋地,民是我大宋民,那怕生蛮都是我大宋子民,尊重善待之,宋九,你一月有多少薪酬?”

    “陛下,微臣每月薪酬有近五贯钱,还有炭柴米布补贴,合在一起能有十贯多吧。”

    实际简单,只要朝廷不过份贪婪,将这些围田变成官田与皇田,问题就能解决。让百姓自己动手去做,大家一起出工,围起来以后这个围田就是你们自己的。

    朝廷仅需要支付一些陡门石料钱,派几个官吏替他们组织安排一下,这时代那怕是地广人稀,百姓还是土地,越多越好。不用多,只要一两个围起来,一年大熟,加上一两年后修生养息,百姓恢复正常,看到成果纷纷学习,百姓就会自发地建起多处围田。

    只是有一个注意事项,与围内挖沟渠塘泊一样,要保持河道畅通,将一些深湖区全部保留,不然汛期到来,河道堵塞,又无湖泊蓄水,必会泛滥成灾。现在不要紧,人少地广,以后百姓必会增加,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有一个统一规划。

    其次山区,说修堰置陂那是不大可能,用钱更多,收益更少,只能等以后国家经济条件好了,人口增加再让官吏想办法。但现在能有一种简易的方法,水中坝。湖南水系发达,可许多山区溪水多,水浅水急,汛枯期明显,汛期不愁用水,枯期各条小溪连水都能看不见。种庄稼不能指望全部在汛期生长,因此也影响了耕种。这个解决方法也简单,于平缓的一段溪面设一小坝,将小溪拦腰切断。小坝高度不用太脯水大时能让溪水漫过小坝流向下游而不会危害两岸庄稼百姓。水小时正好起了蓄水作用,那么一个个简易的蓄水库就出现了,解决了枯水时的灌溉问题。

    也有注意事项,严令上游的居民有意筑堤,筑起高坝。否则会影响下游百姓蓄水,而且一旦坝堤倒塌,下游百姓将迎来一场灾难。说围田不新颖,黄河有河堤,南唐也有少量圩田,只竖家还没有意识到它更广泛的作用,没有大力推广。但这个水中坝却是很新奇。

    最后是无法直接引水的山区,还是有办法,筒车,不仅宋九未来会在河洲设筒车抽水上洲,很早就有了,赵匡义家地势脯无法汲水,派工匠造了一个大筒车吸水到他的府上,灌溉花园子里的花草树木。利用湖南水流湍急地征,用水力推动筒车,将水汲到高处,设一引水渠,于山坡上再开垦梯田。

    这样一来,湖南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变废为宝。不但是湖南,一旦推广,宋朝许多地方都会受益。

    仅凭借这一条,就值得赵普派书吏将宋九几人的日记整理汇报。

    也是王祜痛心疾首的原因。

    但不仅是这些,还有许多好东西。

    坑矿没有多说,但湖南有许多金属矿藏,因为开采冶炼技术落后,都满足不了湖南本身碟需求。宋九做了记录,指出一些矿藏的潜质,希望王祜上书,请求朝廷分配一些官吏带着火药来湖南,将更先进的开矿技术带来。

    然后是农具。农具一耕二耘,宋九也仔细看了,没有耕牛的地方那就不用提,笨拙丹犁、铁搭、钁头成为主题,这还算好的,一路所行,不知道多少地区继续用刀耕火种,更惨不忍睹。但在潭州也看到了牛耕地,然而多数犁是那种既薄且小的直辕犁,而非是江东犁,也就是曲辕犁。又没有看到宋九河北一行犁上开垦荒地所配置的銐刀。不过河北那种銐刀同样落后,当时不是宋九责职范围,宋九未细看,估计在刀头上未配置更锋利的钢刃。后面这一点宋九也老实记下,倒底配未配,他未问不能做判断。王祜看到后不知道该夸奖他是老实,还是其他,抄录的官吏看到这一段,同样啼笑皆非。

    这是耕,还有耘,宋朝北方已出现耧车,听青衣说江南还有一种先进的耘工粳耘荡,不但南唐有,吴越也有,南唐不大好说,宋朝向钱椒讨要制造耘荡技术,难道不给?

    但更重要的却在,特别是赵匡胤手中的那张地图。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