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借天改明

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泥 文 / 叫天

    崇祯皇帝一听,心里暗道:怎么还有啊!但表面不动声色,向温体仁道:“温卿,有话直管说。”

    “陛下,说句不中听的话,臣对都转运盐使司和盐课提举司的官员能力信不过。”温体仁在殿内几个可以信任的人面前,直言不讳道。

    户部尚书毕自严听了,脸上稍微有点挂不住。但他知道温体仁说得也是实情,要是那些官员的能力真强的,也不需要这些盐政革新了。

    “那依卿之见呢?”崇祯皇帝请教道。

    “陛下,臣的建议是朝廷派出敢于任事,勇于革新的巡盐御史前往督促各司用心做事,并保证盐政革新之策到地方不出现偏差。”

    “哦,那温卿可有人举荐?”崇祯皇帝听了温体仁的建议,觉得也有道理。

    “臣举荐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张太岳的曾孙张同敞为巡盐御史。”温体仁虽然对张居正的改革很不感冒,但却很反对哪些在张居正死后清算他并累及张子孙之人。

    他刚从南京调来京师的时候,了解到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很有其曾祖之风,敢于任事,对错分明。今天所议之事,就直接想到了他。

    钟进卫在一边认真谍温体仁和崇祯皇帝的对话,同时也在考虑着。

    温体仁所说的确实是个问题,据他自己朦胧的历史了解,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就是因为政策颁布下去后,地方执行不力,出现偏差,反而成了害民之法。

    钟进卫听到温体仁推荐张同敞,隐约记得这个好像是南明时期的名人,但具体事迹不记得了。

    这时,崇祯皇帝点头对温体仁道:“温卿所荐之人,应该不错,朕想见他一见。他在何地,现任何职?”

    “现任中书舍人,从七品。”温体仁答道。

    听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的对话,钟进卫忽然有了个想法,就插话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听了温大人的话,也有一个建议。”

    “钟师傅,请说。”

    “陛下,可以招都转运盐使司和盐课提举司的一、二把手来京师,当面讲清盐政革新之策的内容和对他们的奖惩。再加上温大人推荐的巡盐御史的监督,哦,如果再加上东厂的暗中监督,臣觉得效果会不错。”

    王承恩一听钟进卫在给他揽活,心里乐得像朵花似的,厂卫就是要有事干,才有权。

    崇祯皇帝听了,问在文华殿的两位大臣道:“钟师傅滇议,两位看是否可行。”

    “臣附议。”温体仁当然同意了,这是对他所提问题的一个补充。

    “臣没意见。”毕自严也同意,能把盐政革新真正实施下去,最大的好处就是他这个户部尚书了。

    “好,既然都没意见,那朕就一起见他们了。”崇祯皇帝下结论道。

    “陛下,臣不是想说都要用青石铺路,而是有一种东西,臣叫之为水泥,其功能,功能”钟进卫一时不知道怎么形容,忽然想起古代黏合用的是糯米汁,于是马上接上道:“功能形同糯米汁一般,却又比糯米汁好百倍,不管是用于修路,建房,造桥,皆有大用。嗯,可以这么说,用了这个水泥之后,世界将会翻天覆地。”

    “此水泥成本几何?”毕自严连忙问道。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也问道:“如何翻天覆地?”

    钟进卫看看毕自严,然后转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这种水泥是一种粉末状物体,加水变成浆糊状,能黏合沙石等材料,并能在空气和水中凝固。用于建房则火烧不燃,用于修路则雨天平整完好。用于修桥,可建跨海大桥。”

    跨海大桥,这也太夸张了,殿内几人自动理解为钟进卫的一种夸张的说法。

    不过就算如此,此种名为水泥的东西在他们听来也是逆天的存在了。

    “此水泥成本几何?”毕自严提高了语音再次追问道,急啊,这好东西要是成本太脯那就可惜了。

    崇祯皇帝听的那是心痒痒,但好东西的成本一般都脯崇祯皇帝心中祈祷别贵但吓人。按照钟进卫所说功能的话,光全国的道路和房子,都需要花数不清的水泥了,太贵了朕用不起啊。

    “据我所知,水泥的成本应该不贵,原料都很普通。”钟进卫笑着答道。

    “中兴伯不要开玩笑啊,这么好的东西成本不贵。你是在哪里见到的,还是说只是在古书中见过?恕我孤陋寡闻,没听过,也没看到有书提及过。”毕自严有点不大相信。

    崇祯皇帝,温体仁和王承恩却知道钟进卫的来历,明白应该不会有假。

    王承恩见话题可能会涉及钟进卫的来历,就挥手把两名内侍给赶了出去。

    钟进卫看看崇祯皇帝,然后神秘地对毕自严道:“天机不可泄露。”

    毕自严一听,怔了下,然后就准备发飙,老夫和你正正经经的议事,你来搞神秘。

    崇祯皇帝适时说话了:“钟师傅,朕相信你说的,快说此水泥成本具体多脯如何做出来?”

    张同敞,晚明舍身赴死的英雄,书友可以,此时应该在二十左右,这里贴一首他的绝命诗:

    序云:被刑一月,两臂俱折。忽于此日,右手微动,左臂不可伸矣。历三日,书得三诗,右臂复痛不可忍;此其为绝笔乎?

    一月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后诗。

    破碎山河休塟骨,颠连君父未舒眉。

    魂兮懒指归乡路,直往诸陵拜旧碑。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