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借天改明

第六十二章 义捐 文 / 叫天

    两个御史这个时候已从房子里出来,明白了前因后果,对这个老汉也有点佩服,能够转身就把刚得到的十两纹银捐出来,而且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这样的人,他们还真没怎么见过。

    很快的,在御史的监督下,登记完了物资。于海宁本来还想过去跟昨天在身边的那些人说下,中兴伯的东西已送到。但看着营地里早就不是昨天的那个环境,几万人,也找不过来,就算了,回去还借来的平板车了。

    户部的吏员手脚都还没活动开,就又闲得无事了。

    其后,断断续续地来了几个,都是奉了府里老太太,夫人之类信佛人的命令来捐款的,户部的吏员也都认真的记了下来。

    再说那一伙公子哥们,吃得酒足饭饱,相约来到迎春楼。

    此时,里面的姐儿刚起床,杂役也还在打扫卫生。这伙人就先在大厅喝起了茶,大声的聊着天。

    其中有两个人无聊,又拿大白话的布告来当笑料讲,嘲笑起朝廷来。

    迎春楼的头牌,月儿姑娘,正好梳洗完毕,隐约听到那两个聊的内容,有点奇怪,让服侍她的丫鬟小柯去打听打听。

    很快的,小柯打听完了上来跟她说起这个笑话。

    没想月儿根本没有像她所想的那样笑,而是站起来,匆匆下楼。小柯带点奇怪,跟着月儿下去。

    楼下大厅的一桌公子哥看到迎春楼的头牌月儿姑娘,朝他们走过来。都兴奋起来,纷纷迎了过去。

    月儿姑娘见他们围了上来,就停住脚步,向他们浅浅地福了福,然后张开樱桃小口:“请问,是哪两位公子在谈那个,那个大白话的布告?”

    一伙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月儿姑娘是什么意思。不过能和月儿姑娘说说话,也是乐意的,那两人就承认了。

    没想月儿姑娘带着笑容,轻声细语道:“两位公子少年才俊,不知是否记得布告内容?”

    大白话的一个好处,就是容易记忆。

    大家都想表现一下,没想其中一个自告奋勇的抢先说了:“月儿姑娘,本公子记得,记得一字不漏。”

    月儿姑娘朝他一笑:“能否劳烦公子背一次给奴家听听?”

    都以为月儿姑娘是想听笑话。那个人就背起了布告上的内容,还抑扬顿挫的卖弄着自己的朗读水平。

    没想,整个布告背完了,也没见到预想中月儿姑娘笑得花枝招展的模样,反而没有了开始的那丝笑容。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难民营的情景,但东阁大学士温体仁的文笔不是盖的,有过苦难经历的月儿姑娘深深地体会到了那大白话布告里面难民的悲凉处境。

    月儿姑娘在这个时候,才明白了老鸨的用意。有点无语,但回头一想,自己的用意,不也实现了么。于是,心里也就释然了。

    那伙公子哥们在一边从头看到尾,直到捐款车队离开迎春楼,才缓过神来。

    这些人,有的连道倒霉,早知道就不说了,这下没乐子了。

    有的人说换一家不就得了,那还没有乐子。

    但也有几个若有所思,告辞了同伴,回家去了。

    基本都是在一条街上的,迎春楼的这份动静,惊动了其它。

    能开在京师的老鸨都不是笨人,一见迎春楼的阵势,顿时明白了用意。也不甘落后,纷纷做出了相应的行动。

    一时之间,京师的很多人都被街上的喧闹惊动了,纷纷出来看热闹。

    明白了原委后,有骂作秀的,也有骂不要脸的,当然,也有佩服的,惭愧的,不一而足。

    这也影响到了一些比较富裕人家观点的转变,总不能比风尘女子还不如吧,也准备捐点东西。

    沉静的京师一下热闹了起来。

    王恭厂的吏员,看着登记簿上面寥寥无几的几行文字,有点叹气,也有点无奈。

    本身就是朝廷该管的事,让老百姓来做,老百姓会乐意么?这不,一共才来了几个人。就这么点东西,够几个难民过冬啊!

    正当他们为这些难民哀叹的时候,听到了远处传来锣鼓喧天的声音。

    一时之间,吏员,兵丁,难民营里面的难民,还有屋里的御史,都被惊动了,纷纷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过去。出了什么事了?

    很快的,队伍出现在他们眼前,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浩浩荡荡的一支车队,各种乐器,标语都有。

    难民营这边的人根本不用猜他们的来意,因为全写那横幅上了。

    两个御史相对无语,终于盼来了捐款的人,结果却是如此身份之人。

    难民们却不是这个想法,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生死挣扎的时候,伸手帮了他们一把的,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都是感激的。人不就传承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么!难道还有哪位听到过这句话有限制条件,一定要有什么样的身份才要感恩?

    很快,这么大的动静,被刚放出笼子的东厂番子调查清了原委,一份报告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以此纪念明末那些节比有些读书人高得多的风尘女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