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袁氏三国

第三章(修) 文 / 宁辰2008

    回到渤海郡的治所--南皮城后,袁绍召集众人与袁斌相认。随后大摆宴席,众文武齐贺袁绍得子之喜。当夜,袁绍与众文武大醉而归。袁斌因不胜酒力,开宴不久,即告退回房。袁斌终于见到了袁绍,那个“仪容甚伟,折节下士;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袁绍,在乱世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号召力。他思考良久,觉得在这个乱世之中,应该先依靠袁绍的力量,先平定青州(今山东半岛东部),冶山为铜,煮海为盐,凭借青州丰富的物资来争霸天下,建立一个太平盛世。当夜,袁斌心潮澎湃,久不能寐。

    第二天,袁斌专门拜访了一下袁绍手下的首席智囊--钜鹿田丰(字元皓)和广平沮授(字则注)两位先生(田丰一开始是韩馥的手下,但不被重用,后袁绍诈取冀州后,提拔为从事,因为本篇乃是YY小说,故此在一开始把田丰安在袁绍手下)。但袁斌只是个私生子,即非孝廉,又不是茂才,素无名气,在东汉那个以名看人,互相标榜的时代,寒门士子及那些有才无名的人,想要出人头地,干点业绩,那真是太难了。

    田、沮二人虽智计无双,但到底未脱俗流。二人看不起袁斌,并未接见,袁斌吃了个闭门羹。

    袁斌见无法打动那些所谓的名士,只好另寻他法。袁斌想道:“君子这条路行不通,只好去找小人了。”

    袁绍身边有田丰、沮授这样的能臣、忠臣,自然也会有一些佞臣、小人。其中郭图(字公则)就是这样的小人。他虽然与郭嘉、徐庶、辛评、陈群等都是颖川的名士,但郭图此人没有名士应该有的文人风骨。他凭借着阿谀、逢迎袁绍,才得到袁绍的信任,本人素无德行。他也有自知之明,平素并不与那些才子、文人交往,他把全部的精神都放在如何讨袁绍的欢心上了。凡是袁绍喜欢的,他必定支持;凡是袁绍厌恶的,他必定反对。

    袁绍身边还有一个作风不太好的人,叫许攸(字子远),是南阳人,他为人十分贪财,但他与郭图不同,他本身也有相当的才干。他可以说的上是“老江湖”了,他与袁绍、曹、张邈等许多大佬,都是好友。他以前在冀州刺史王芬的帐下任幕僚,后来王芬因图谋另立皇帝未成,自杀而亡,许攸就逃到袁绍那里,找老朋友避难。从此就留在了袁绍的身爆可以说的上是袁氏集团的元老了。但因为他十分贪财,所以受到袁绍身边的一些人的鄙视,认为他没有德行,不愿与他交往。而许攸也有自知之明,为人行事都相当的低调,轻易不发表意见,只有袁绍问他,他才指点一二。

    袁斌就是看上许攸孤立无援,行事低调这点,才主动与许攸结交。他把自己那个护身符取下来,去掉红绳,把玉佛仔细清洗干净,再用锦盒装上,来见许攸。

    许攸自是识货之人,见这玉佛晶莹剔透,雕工精细,盛在锦盒之中,栩栩如生。这样的宝贝可是万金不易。

    许攸笑道:“四公子此番父子相逢,可喜可贺,攸尚未与四公子道贺,公子反而登门,还带此重礼,攸受之有愧。”

    袁斌心想:“真会装蒜,受之有愧,收礼的时候,动作迅速,没见你愧在哪里。”面上笑道:“哪里,许先生乃当今名士,袁斌末学后进,自当前来拜会。”

    许攸道:“攸不过一腐儒而已,哪里称得上是名士,主公帐下田丰、沮授二位先生,才称得上‘名士’二字,攸与之相比,不过是萤火之光之于皓月;太仓之粟之于北海。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袁斌道:“先生何太谦也,斌此番相见,乃是有事相求。”

    许攸心道:“戏肉来了。”说道:“公子不必如此,但有所求,若攸可为,决不推辞。”

    袁斌道:“即如此,当与先生剖心以对。斌自幼长于汝南,近日方与父亲相认,才知父亲身爆袁斌之上,还有三位兄长。袁斌孤身远来,苦无可以亲信之人,如有疑难,亦不知可与何人相谈。斌只为此苦恼不已。”

    袁绍接获曹抵董檄文后,忙聚众商议。谋士郭图立而谏曰:“主公,曹孟德乃宦官之后,人轻言微,天子怎会将密诏传与此人?定是此人假传圣旨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今番书信相邀,实欲借主公之声望再抬其身价耳。况董卓势大,不如回书以绝曹,再与董卓修好,主公必不失封侯之位。”袁斌旁边的许攸冷笑连连。袁绍帐下另一谋士田丰怒斥郭图道:“郭公则怎敢公然与董贼张目!今董卓灭国弑君,残害百姓,其罪恶简竹难书。主公祖上世为汉臣,深受皇恩,今正当借机为汉家除残涂秽,匡扶汉室。汝却献此无父无君之言,有何颜面于堂上商议国家大事,还不速退!”郭图满面羞惭,低头掩面而出。

    袁绍另一谋士沮授谏曰:“主公,田元皓之言甚是,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渤海稽首。主公可速行伊尹、霍光之事,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若不速为,人将先我而为之。”

    袁绍大喜,起身道:“好,即如此当兴兵讨逆,匡扶汉室。”

    众人齐道:“兴兵讨逆,匡扶汉室。”

    谋士逢纪道:“主公,曹孟德虽发矫诏令众诸侯兴兵靖难,但其本身是宦官之后,身份卑微且又实力薄弱,全凭陈留大户卫兹(《三国演义》上是卫弘)和陈留太守,号称‘八厨’(注2)的张邈(字孟卓)的支持,不足以调遣天下诸侯。主公身份高贵,实力雄厚,当为盟主,应多带兵马,震慑众人。”

    袁绍道:“我有渤海精兵六万,此番前去,我带五万兵马。”

    许攸忙与袁斌耳语数句。袁斌道:“父亲,万万不可。”

    袁绍道:“我儿,有何不可?”袁斌道:“父亲,渤海之西有黄巾余孽于毒、白绕、眭固等,拥兵数万在河间一代做乱,白波贼李乐、胡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于河东一代做乱;黑山贼首张燕亦有精兵三万余。若父亲将主力调赚渤海空虚,若贼人乘隙来攻,父亲基业失矣。”

    袁绍道:“唉呀,非我儿之言,大事休矣。如此,当如何为之?”

    袁斌道:“父亲,今番众诸侯前去会盟,不是图利,就售风,真心为汉室者寥寥无几。众人各惜羽毛,必不肯倾巢而出。众人带兵少则三、五千,多则万余人,父亲带三万精兵足矣。父亲此去,我等兄弟四人为中坚;郭公、逢公为谋主;麴义为先锋,韩猛、蒋奇、淳于琼为羽翼,田、沮二公与颜、文二将军留守城池,以挡黄巾贼众。”

    田丰见袁斌侃侃而谈,条理清晰,暗自称奇,不由对袁斌另眼相看。对袁绍道:“主公,如此安排,实无懈可击也。”

    沮授道:“四公子思虑周详,言出惊人,虽张良、陈平亦不及也。主公有子如此,何虑大事不定。”众人亦赞之,袁绍闻言大悦,只有袁谭、袁熙、袁尚三兄弟不喜。

    注1:大汉军制,五人一伍,两伍为火,五火为队,两队为官,两官为曲,两曲为部,两部为校,两校为裨,两裨为军的编制。曲长统辖两百人。

    注2:八厨,东汉末期的八位名士,以轻财好义,任勇为侠著称。分别是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