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残寇

第一百六十六章 分流 求收藏 文 / 猪太帅

    祸胎,就应该扼杀在襁褓中。

    再不济,也要祸水外引,以邻为壑,周晓峰绝不会介意友邦近邻们都去做世界大同奠国美梦。

    想当年,聪明的日耳曼人就曾经将某个伟大思想输入到贫苦动荡的俄罗斯,并帮助某位伟人建立了崭新的国家。在其后的数十年,俄罗斯人民享受到了天国的无上幸福

    直至后世周晓峰所生活的时代,依然还能感受到那种幸福的温度。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希望石达开能够不负所望,率领着天国将士,到西北,到中亚,乃至到中东建立起一个举国无私,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政权吧。

    周晓峰不由得想起了强大的金王朝,那个人人歌颂伟大领袖,百姓幸福美满的伟大国家。

    即便是吃不饱,穿不暖,那也都是美帝的罪证!

    “入了湘军,我们是可以过上温饱无忧的好日子,可是天下还是满人奠下,富人奠下,我们穷苦人还是没有出头之日啊!”

    不同的声音总是存在的,尤其是投降过来但平军战士,在他们眼中,满清以及做了满清官兵的原本都是‘阎罗妖’,吃人的世道并不因为他们转变了阵营而改变。

    清醒着是痛苦的,而找不到希望更让人苦闷。

    “自己和家人能过上好日子,你管那么多呢?”

    “少说几句吧,小心被人告发你有反叛的念头。”

    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当兵?

    这是许多新兵起过的念头,而湘军中的诉苦大会过后,各个基础部队内部也会有谈心会,一些有不同想法的战士往往会被军中的文书找过去谈心,然后,有些人被调走了

    休整一个月,拿了许多明的暗的好处,也该有所表示了。

    如今湘军和粤军等同一体,无论是军制、服装、旗号、待遇等等都是一样待遇。

    四万余兵勇,都是按五五编制,五人为一伍,五五为一队,五队为一哨,五哨为一营,五营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人数在一万五千人左右,现在差不多三个师的兵力。

    银子和权力的委实动人心,湖南各地以致是更远的广东福建都有许多人踊跃参加团练,首选当然是湘军和粤军。只在新宁一地,江忠源兄弟数人就招募了一个新兵旅。

    在乱世能吃饱饭具有极大的力,兵源根本就不缺,涟水大营的选拔标准虽然越来越严格,仍然挡不住来应征的民壮。

    湘军待遇好,也导致了许多人托关系想要来走后门,周晓峰虽然不大管事,却也不胜其烦

    “大帅,小弟为你介绍,这位是彭玉麟,这位是刘长佑,都有大才,不知能不能入您的法眼。”

    委托曾家兄弟介绍熟人入军是周晓峰早就打算好的,别人介绍过来的,他可能要叫人好好甄别,曾家介绍过来的,大多不会推辞,大小给个职位,面子给的很足。

    每每曾家兄弟推荐的人才经过测试真正有才,立刻会授予新兵营哨长、营官之职,打发到涟水大营接受训练,即便是才华并不出众,也给予伍长、队正等小官当当。

    曾家兄弟自觉特有面子,不仅是经常被周晓峰表扬鼓励,想要走他秘系的老兄更是极力拍马,令他们好不得意,感觉人生从未如此风光。

    黎老三、江忠源等人纷纷出列,而周义成很自觉地表示留在长沙,至于郭嵩焘,因为保举做了宝庆知府,自然是去湘中,涟水大营的总教练之职则是落在了黄麒英头上

    “周郎,我也要回湘南去了。”

    苏三娘跟在周晓峰身边许久,到底是放心不下自己的数千手下,尤其是那些女军战士,虽然近段时间有许多姐妹成了家,还是留下了近千女子在她的麾下。

    因为苏三娘改变了太平军男女不得结婚不得同居的约束,军中显得和谐了许多,她的威信更是无人可比。

    “玉娘,你的身子,才两个月受不受得了?”

    “我现在身体好着呢,不信我们再比试一下”

    想到比试,她不由得又想起了当初两人相识的情景,俏脸飞红。

    “反正没有关系啦,我现在比以前功夫强多了。”

    “那可是我的功劳!”

    滋润了这一个月,苏三娘和谭家姐妹都比从前美艳了许多,体质远好过以往,这倒确实是周晓峰的功劳了。

    “死鬼!臭!啊别闹了,外面还有客人呢。”

    “嗯娘子,说正经的,这次回衡阳,顺路帮我到湘乡办件事,如此如此”

    “一个小小文官,这还不容易嘛?唔”

    临别销魂,自不可对人言

    咸丰二年十一月下旬,湘乡守制官员曾某家中遭劫,该员失踪。

    受害人资料:

    曾国藩(1811-1872年),男,汉族,湖南县人(时为长沙府湘乡县),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出身地主家庭,父曾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以设馆授徒为业。

    曾国藩幼从父学。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

    履历: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翌年就读于长沙书院,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曾某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

    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

    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

    是年十月,因母丧丁忧在家

    下节预告:大劫案您看完了,作者还有话要说哦!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兴汉》睡秋:野鹤的书恶搞中颇有内涵,可以品味一番。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