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清风吹散往事如烟灭续

故人故地(中) 文 /

    作者有话要说:==〉有人提到,说一下我的看法。

    宝珠一直陪在8身边,患难与共,却始终无法走进8的心里,无法替代楚言在8心里的位置,挺让人遗憾的。对她,对8都造成无法弥补的残缺。其实,宝珠付出的情用的心,比楚言多,比楚言实。说白了,这两个,一个实诚快语,一个圆滑懒散,对待感情,一个紧一个松。不能说谁好谁不好,只不过,文中的8是喜欢明前龙井的。

    ==〉应不少人要求,最后分析一次4。分析内容为上一章4大爷表现。不爱看的,请跳过。爱看的,也没下回了。

    首先,4防备的不是8。认为4费尽心机把楚言和8隔开,实在是太“言情”。4防备的主要是佟家。一二卷里,4设法强调他是佟皇后养子,楚言是姓佟的,如今,这两条依然成立,但他已是亲王,楚言是御封公主,佟家失势(佟国维鄂伦岱自不必说,舜安颜被夺额附,法海因13之故获罪后被流放)。佟家也许会借着楚言回京之机,搞点动作,图谋东山再起。也许,佟家并无此打算,可4不能不妨。楚言身份微妙,西北局势微妙,康熙对楚言不放心,这时尽量淡化她的姓氏才是对她最安全的做法。这么想很势力,可当时的情况人人忙于自保,人人忙于算计,实在无可厚非。

    楚言单住,住寒水处,都不能摆脱佟家的势力和影子。佟家开了口,楚言不回正经娘家,去5或14家,不合适。

    4的offer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京城佟府并无她的父母近亲,名义上,4是楚言的“同母哥哥”,孰近孰远,一目了然。4自己远在行宫,出面邀请照料的是四福晋,不用担心谣言,有嫌隙的人也没什么可不舒服的。

    这些安排背后,是4对正妻的信任和依赖,夫妻之间的默契。四福晋的招待淡淡的,并无特别热情殷勤,却很合楚言的性情,真做到“宾至如归”。楚言对这一切明了于胸,温婉地接受,幽默地感谢,真诚地用四福晋舒服的方式赞美她。这便是她能让德妃和四福晋这样真正精明的女人认同的原因。

    前面有人说过树还是藤的问题。德妃四福晋是树是藤?我以为,是树。四福晋让我想到后院里树形不好看的那种高高的松树,不幸生根在4的背后,伴着4一同长大,帮4挡去一角的风雪,可惜太近太习惯,又太安静,有敬意有感激却很难有爱情。然而,成功的4的背后,只可能是她,不会是任何一个穿越女,也不会是哪个x妃。说实话,我很喜欢很尊敬这一类的女性。前卷里对四福晋着墨很少,可每一次都想凸显她和其他女人不同,只是从没人注意她。

    回到4身上。4给我一个感觉(别问从何而来,那是逼俺写论文呢),口才不错,但不大会说话,平时摆酷,也许是为藏拙?心虚时会比较多嘴,然后,言多必失(很多人这样啊)。当然,4心虚的时候不多。前卷里,那最后一搏的“肌肤之亲”是一次。他知道这话出口,康熙和楚言都会气得冒烟,不论对哪个,他都心虚,连头不敢抬。老爹的怒超出他的估计,他有把握,康熙不会杀楚言,却怕康熙急火攻心,冲动下把楚言怎么了,过了半边脑子地又来了一个“腹中骨肉”,是想让康熙看在“皇孙”的份上,少折腾楚言。这个谎太离谱,倒叫那两个回过气来。4其实蛮有搞笑天赋,呵呵。

    这一次,4去迎接楚言夫妇。楚言称四爷,主要是因为习惯,被阿某一提,从善如流地准备改口。4说了一堆似是而非的理由,拦住了。4用自己的心度阿某的肚子,就有了点心虚。再来表关心时,阿某在场,4有心粉饰这“兄妹关系”,先拉拉家常。可惜,4不是个会拉家常的人。

    孩子,本该是个很安全的话题。4说你们不会管孩子,阿某承认了,说拿女儿没招。一般人会怎么回?有几个会象4那么来一句“有其母必有其女”,把话题绕到孩子娘身上去了?接着阿某的话,似乎在说“她妈也常对我哭,哭得我也头疼”。4,你不是她妈的亲爹啊!

    楚言听得不乐意,4自知失言,赶紧说正题,一口一个你嫂子,拼命想传达“我是她哥”,却没叫一声妹子。好在主要目的达到,提到小峰,4心里一宽又起捉弄之意。前卷里,楚言固然恶整4几次,4也喜欢捉弄她。

    他两个说了半天,把“妹夫”撂在一边,4过意不去,觉得该让“妹夫”有参与感,就来了一句“难得见她这样,倒也有趣”。是想告诉“妹夫”,你都见过他老婆怎样怎样呢?

    最后,楚言不过道了句谢,4又来一句“嫁人了,知道跟我客气了”,好像他们之间原来很不分彼此似的。

    这几句话,就算是正经哥哥说出来,也显得和妹妹特别的亲昵,何况是这么位不让妹妹叫他妹妹的主?让人怎么想呢?难怪楚言对这位“老哥”只能垂首微笑,无语了。

    如果阿某是个醋坛子,4的表现真够楚言喝一壶的。好在阿某在人情世故上段数比4高多了,只要搞定老婆,其他不管。

    个人感情上,我对4和8没有多大偏向,不过,4有很多供解剖的,满足我的恶趣味,8没留下什么痕迹。

    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里面登登登地冲出来几个人。

    十四阿哥走在前面,张口就是抱怨:“怎么才来?非要再三派人去请。”

    五阿哥笑着劝道:“楚言到得不晚,是我们来得早了些。带三个这么大孩子出门,不容易。”

    十阿哥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我们没事儿,来得早些,楚言有事,到得晚些。还不是都来了?”

    不等楚言一个个问候,十四阿哥嚷着:“到后面园子里,再慢慢说话。人都在那儿呢。堵在大门口,多难看!”一把抱起怡安,叫弘时带着弟弟们跟着,领先往后园去了。

    十阿哥连连称是,和五阿哥一左一右夹着楚言往里走,一边连珠炮似地问这问那。

    楚言含着微笑,耐心回答他,间隙间问候着五阿哥一家。

    八阿哥落在后面,嘴角噙着笑,默默地望着那依然苗条的身影,心中踏实而安慰:“她回来了。她看着很好。”

    来了五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十四阿哥别墅这个园子不小,可因为阿哥福晋们也来了不少,加上跑跑跳跳追逐玩耍的孩子,有些拥挤地热闹着。

    女人们,见过没见过,好歹都带给编号,按拨儿坐着,总能分个大概。小孩子们蹦兵跳,年纪和名字又经常差不太多,一个个上前拜见姑姑。一圈下来,记住脸的没记住名儿,记住名儿的没记住脸,更多的啥也没记住。楚言脸上笑着,不住地夸这个长得好,那个聪明,再那个乖巧懂事,心里暗暗嘀咕着:人口就是这么样增长起来的。好在她和这些孩子没什么交道要打,也不知怡安能记住几个。

    忍不住用眼神四下搜寻女儿的所在,不意望进隔着一段距离树下那双了然含笑的眼睛。

    他远远站着,望着众星捧月般被包围着的她,看着她巧笑盼兮,耐心周旋,不知都说了些什么,哄得周围的人一个个心花怒放,笑声不绝,心里就是知道,这些小阿哥小格格,她怕是一个也没记住。她一向不大会记人,尤其不善记名字称号,不过,她自有一番打混的功夫,轻易不会叫人看破。见她抬眼暗中张望,知她挂心爱女,从他的角度微微一扫,已然发现那个小小的身影,悄悄努了努嘴,不动声色地往那个方向走了几步。

    楚言依他指点看去,果然见到假山后依稀可见的粉紫色小衣裳,有小岚和弘时陪在她身旁,放下心,抱谢地一笑,继续扮演她的省亲角色。

    弘时本来蹲在地上陪怡安看蚂蚁搬东西,看见他,连忙站起来:“八叔。”

    小岚也连忙行礼问安:“见过八爷。”

    他对这个丫头有些印象:“你就是当初淮安那个小姑娘吧?听说做了四福晋的大丫头,帮着福晋管教几位小阿哥。可是弘时太淘气,不好好念书,福晋命你专门看着他?”

    没想到八贝勒还记得她,小岚又惊又喜,竟没听清他后面的话。

    弘时抗议道:“八叔也太看不起我了。小岚和姑姑有些渊源,福晋特点让她过去服侍姑姑一段日子。我这么大人了,哪还淘气?前些日子,夫子还对福晋夸我呢。今儿,福晋特地让我来,帮着姑姑照看怡安。对了,怡安,这是我八叔,你该叫——”

    “怡安拜见八叔,八叔吉祥!”怡安笑嘻嘻地接了下去,学着小岚的样子福了一下,眼睛骨骨转了转:“我不磕头了。地上都是泥,把新衣服弄脏,图雅会骂我。”她刚才磕了多少个头啊?十个指头都数不过来。额头都扣了。

    看见那肖似的清秀眉眼,那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灵动顽皮,他的心微微一揪,勉强抑制住,蹲下身,伸手替她抹去腮边一道泥印:“好,好。你喜欢就好。”

    弘时觉得有义务纠正她的错误:“不对。怡安,这是我的八叔,是你的八——”

    八阿哥已经定下心神,淡淡笑道:“不妨事。她年纪小,一下子要认得这么多人,已是为难。让她跟着你叫,也是一样,草原上原没这么多讲究。”

    弘时心中一动,想起一样,弯下腰问:“怡安,你叫我什么呢?”

    怡安歪着头眨巴着眼睛:“你不是叫做弘时吗?”

    八阿哥失笑:“弘时大了你那么些岁,好歹也得叫声哥哥吧。”

    小岚笑道:“称呼这事儿上,怕是没法让她明白了。我听公主身边的图雅说,那边平辈之间多是以名字相称。她除非求她哥哥做事要东西,从来不叫哥哥。”

    弘时挠挠头:“若是这么着,不叫哥哥也罢了。”

    八阿哥摇头笑笑,没说什么。小岚抿着嘴偷笑。

    怡安拉拉八阿哥的衣摆,甜甜地笑着:“八叔,我要那个。”她听不懂那么多话,可看得出来,这位八叔会对她很好。

    “蜻蜓么?八叔试试,抓不抓得着。”

    “怡安要抓。”

    “好,怡安自己抓。”他笑着,抱起小丫头,让她伸手去够叶子上停着的蜻蜓。

    蜻蜓飞飞停停,他慢慢跟着挪步子,看着她小薪出手,懊恼又开心地笑,把目标扩大到两只蝴蝶,最后拿了弘时捉住的一只知了玩起来。

    见她的眼睛还跟着蜻蜓打转,弘时安慰说:“你要喜欢蜻蜓,过几天,我带你到外头去。我们园子往北,一片水渚,长着好些芦苇,有好些蜻蜓。叫人弄些树脂,一沾一个准儿。”

    “胡闹!”八阿哥轻斥:“那地方也是你们随便去的?落水了,弄伤了,被毒虫咬了,可怎么是好?这话要被你阿玛听见,打一顿还是轻的,罚你半年别出门。”

    弘时暗悔失言,知道八叔听见无妨,只拉着小岚央道:“好姐姐,我说着玩的,你千万别告诉别人。”

    小岚悄悄看看八阿哥,红着脸啐道:“三阿哥,你正经跟八爷学点好的吧!怎么倒跟怡安学起这一套了?”

    弘时再要分辩几句,一眼望见那边一人,连忙规矩地站好:“八婶。”

    八阿哥转过身,望见宝珠立在那边廊下,也不知看了多久,先递过一个微笑,慢慢把怡安放下,嘱咐小岚两句,回身向她走去。

    八福晋心头笼着一层惆怅一层失落,也不知是为他多点,还是为自己多点。那个人出现,下意识地她就留心着他的神情。看到他刻意地拉开一段距离,远远地看着,脸上淡淡的,甚至不曾走上前见礼,她明白他的心里不可能象表面这么平静无波,可不知他是情怯伤感,还是,这么远远看着已经满足。十四福晋过来,她不过扭头说了几句话,一转眼竟把他的身影丢了。她有些慌张,担心他心里难过,有意避开,若是那样,她希望能陪在他身边,虽然他也许并不希望有她陪着。

    不好找人打听,她只能做出兴步走走的样子,四下张望。她看见了,他抱着她的女儿,象托着一个宝贝,一脸疼宠纵容。她的心被刺了一下。他是个好父亲,细心耐心,从不打骂孩子,对儿子女儿都是一样疼爱。一有空闲,他会教弘旺认字习字,拉弓射箭。冬日的长夜,他会一边一个地揽着一双儿女,给他们讲故事,含着微笑,认真地听他们的童言稚语。他也会陪孩子们玩耍,可是,她从来没见他这般模样,象是对怀中的娃娃怀着虔诚珍惜之心。只因为,这是她的女儿,生着与她相似的眉眼。只可惜,这不是他的女儿,是另一个男人的血脉。

    望着缓缓走近的他,她的心在疼,但不知是为他,还是为自己。

    察觉她神色有异,他心思微微一转,已经明白她的想法,暗自叹息,没想到,被困的最深,最走不出来的,竟然是她。有心解释安慰两句,又觉无从说起,也怕在她心里越描越黑,这些年,她的性子其实一点没变。当下开颜一笑,轻声问:“那件事,你可拿定主意了?若是定了,不如趁着今日人来得齐全,当面说了。商量着,定个大伙方便的时辰。”

    八福晋愣了一下,方才反应过来,说的是给她过生日的事。

    得知那人已在回京路上,她想起一件事,思量一番,说出来与他商量:“楚言妹妹出阁之前,我曾邀她回京省亲时,到我们府里做客,还说帮她把相好的那些女子全都请来,一块儿聚聚。”当日说那话,确存了两份卖弄争强之心。这些年,出了那些事,多少人对他们避之不及,唯恐沾了一身腥。他们也刻意低调,不想再惹什么麻烦。可说出的话,就算做不到,也得找个过得去的理由。

    宝珠康复,府里大小事务安排妥当,他本要尽快返回行宫,听说她已经来京,又犹豫起来,深怕在路上错过,待她回到行宫时间不多,照个面也不容易,不曾想宝珠和她之间还有这么一约。略一沉吟,试探道:“你病刚好,我们如今又是这个样子,大宴宾客,恐怕不合适。就算我们请,人家未必没有顾虑,未必愿意来。我看还是算了,她未必还记得这个。”

    “万一,她还记得呢?”对方是她。说她好胜也罢说她赌气也罢,她最不愿被她看低了去。

    他想了想,笑道:“你若要请客,眼前正有一合适的机会。你的生日可不快到了?出了孝,这府里也该热闹热闹,正好借着你的生日,叫上九弟十弟十四弟几家,把她也请来,实践前言,了了你一桩心事,也不显得刻意为之。至于宫里出去那些女子,还是算了。她真要见那些人,自有她的办法。在我们府里,她们有所顾忌,也没法畅快。”

    她的性子本是爱热闹的,这两年清清静静地守着丈夫孩子,虽然也过得有滋有味,到底有些不得已的成分,又听他说要为自己过生日,更加欢喜,转念一想,又有些迟疑:“你不要赶着去行宫么?要我张罗着为自己过生日,也怪难为情的。”

    他笑道:“皇阿玛命我回来把家中诸事料理妥当,没说几时一定要回去。好几年没给你过生日没宴客了,也算府里一件大事。晚几日回去不妨,最不济,再挨一顿训斥罢了。”顿了顿,又道:“你若觉得我留下,既使不上力,又碍事,我走就是。托给九弟九弟妹,让他们替你张罗,想必比我周全。”

    她有些窝心,又有点心酸,脸上微微一红,啐道:“是你自个儿说要给我过生日,怎又不肯出力?叫老九张罗给我过生日,成什么话呢?”

    他笑着作了个揖:“是。为福晋过生日,为夫的责无旁贷。”

    话说到这样,真到要往各府递帖子,她又有些犹豫。他也不催,只管从自己的用度里拨出一笔钱,交给管事采买各项用品,最后到底请不请,由她定。

    此时,经他提起,她低头略微思量,抬头笑道:“难不成,你连帖子都懒得写?”

    几个半大小子玩官兵捉大盗。大盗流串到席间,官兵蜂拥追过来,推推搡搡。女人们有的叱喝,有的尖叫,有的忙着闪避。男人们喝骂着上前欲拉儿子侄子。

    眼见一个年纪较小的孩子脚下一绊,额头直往桌角撞过来,楚言探过身,伸手扶住。

    那孩子趔趄了一下站稳,不明所以地看着她。楚言一放手,小家伙支溜地跑开了。

    楚言坐回去,微微而笑,下一刻笑容僵住,只觉胸前一热,欲哭无泪。

    十阿哥骂骂咧咧地去拉长子弘暄,嚷着要好好教训他一顿。弘暄挣脱,情急之下钻进楚言坐的那张桌下,却被十阿哥扯住一条腿,往外拉。弘暄使劲挣扎,不知怎的竟把一条桌腿抬了起来。

    楚言躲避不及,被汤水酱汁洒了一身,虽是淡色的薄绸夏衣,好在旗装宽大,还不至于曲线毕露,可粘粘嗒嗒,气味熏人,十分难受,更兼尴尬,恨不得立时晕过去算了。

    事出突然,所有人都愣住了,反应过来,都觉得好笑,却没人敢笑出来。几位皇阿哥把带头的几个大孩子好一顿臭骂,又急急叫人收拾,又忙忙地叫热水毛巾。

    十阿哥慌得不知如何是好,憋了一口气,只是骂弘暄。弘暄从桌下爬出来,一脸委屈。

    楚言见状,连忙笑道:“十爷别骂了。不是什么大事。他这点淘劲儿比我家里两个差多了。这么大的孩子,正是该玩的时候,别拘着他。若不是十爷把孩子吓着了,我怕不没这一灾呢。”余光中见到八阿哥八福晋并肩站在不远处,看清了方才那一幕,像是颇为动容,只得报以一笑。刚才那孩子跑过去抱住了他的腿,他蹲下身搂住孩子,两双相象的眼睛直望过来。恍然想起那是弘旺,他的独子。两张脸摆在一处容易看得出,脸型和眼睛极像他。

    八福晋拉着弘旺,上下察看一番,确信无事,放下心,念叨起来,怪他淘气又没礼貌,要他过去向姑姑赔罪。

    八阿哥给儿子理了理衣服,摸了摸他的头,柔声道:“听额娘的话,不可再淘气。饿了么?可要吃点东西?不要,就别往酒席那边跑,记住了?去吧。”对上宝珠有些责备的眼神,笑着解释:“孩子小,一心念着玩,压根儿没明白方才出了什么事。你逼着他过去赔罪,他最多不过照你说的念一遍经,有口无心,又何苦呢?”

    “你说得轻巧,叫我心里如何过意得去?”想她方才想也不想地伸手护住弘旺,必是因为弘旺是他的儿子。可弘旺也是她的儿子。他心里,总觉得没必要与她分辨。可她总不愿意欠了她的情。

    他轻轻叹道:“她也是做额娘的。疼着自己的孩子,也就舍不得叫别的孩子伤着。你真要谢她,回头再说也不迟,何苦这会儿上去添乱?”

    那边,有人递了毛巾过来,哪里又擦得干净?十四福晋想起自己是女主人,连忙命贴身丫头回屋取一身自己还没上过身的新夏衣,亲自领了楚言往花园里一处精舍去换衣服。楚言没有给自己带替换衣服,感激地接受了十四福晋靛贴。

    十四福晋细心地让人送来大桶热水,新毛巾,梳妆盒,茶水。楚言趁机擦洗整理一番,确信清爽了,又略微休息了一会儿,这才循着来路往回走。

    那边花架下,九阿哥不知为了什么事,在训斥他家带来的两个嬷嬷,身边站了一个年轻妖娆的女子,不时抚胸拍背,象在安慰,更象在调情。

    楚言停下脚步,冷冷地看着。也许被女色消耗了太多精力,也许是坏脑筋动得太多,也许是钱多烧得慌吃得太补,九阿哥明显地胖了虚了老了,女性化的阴柔美用不了太久就将达到“人面菊花”的境界。

    感觉到她极不友善的目光,九阿哥挥挥手打发了两个嬷嬷和侍妾,慢慢地踱过来,沉声道:“你看什么呢!”

    “我想看看,唐九是不是死得一点骨头渣也不剩了。”

    “你!”九阿哥勃然变色,磨了磨牙,强压住怒气,冷声道:“不愧是同宗姐妹,一样的不识好歹,得寸进尺。”

    楚言冷哼道:“九爷不愧是皇阿哥,只看得见自己的寸许,看不见旁人的丈余。天下人为你受苦掉脑袋都是应该?不但应该,还得深感荣幸,是否?”

    九阿哥冷笑:“好个准噶尔王妃,翅膀硬了,对皇上也敢含沙射影!大逆不道!”

    “噢?皇上的影子在哪儿呢?难不成九爷就是皇上的影子?谁个对皇上不敬,谁个大逆不道,九爷心中有数。我嬷嬷家大大小小,哪个少一根毫毛,九爷就等着到宗人府领罪去吧。”

    九阿哥脸色一变再变,口气有些软下来:“我根本无意取他夫妻性命,若不然,哪里会等到让你知情。”

    十四阿哥来寻楚言,远远看见他两个对上了,只暗暗叫苦,硬着头皮打点起笑脸:“九哥,楚言,你们两个到底还结着一层亲戚,难怪比别个亲近些。躲到这里商量些什么呢?”

    看见他,那两个都不说话了,象斗鸡一样对峙着,闻言都向他看过来,目光如刀如针,直要在他身上戳几个窟窿。

    十四阿哥口中发苦,强撑着陪笑道:“话若是说完了,咱们还是都回席上去吧。十哥嚷着要向楚言赔罪。方才,九嫂还在找九哥,不知有什么事儿。”

    九阿哥狠狠地瞪了楚言一眼,忿忿地哼了一声,大步流星地走开。

    十四阿哥陪着小心劝道:“楚言,九哥有什么不对不好,你看在我的份上,今儿且饶他一回?”

    楚言有些好笑:“放心吧,十四爷,不会把你这别院拆了。我没那本事也没那体面敢对九爷怎样,他能饶过我就不错了。”

    十四阿哥放下心,笑道:“你和九哥都一样,心细,嘴狠,其实没把对方当外人。”

    “不当外人,还有谁敢把九爷当内人么?”

    十四阿哥喷笑出来:“趁这会儿没别人,你要怎么损九哥就怎么损,也让我听着乐一乐。”

    “想的美!”楚言抛开那一头的恩怨,问出心中疑问:“十三爷怎么没来?十四爷没请十三爷么?”

    十四阿哥对她这一问早有准备,深深地望了她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没请。知道请了他也不会来。”

    见楚言盯了他一眼,目光飘向别处,若有所思,十四阿哥叹道:“我不是说十三哥不肯见你。这几年,十三哥把自个儿关在府里,哪儿也不去。先前,兄弟里谁有个喜事儿办个寿宴的,还记得给他递个帖子。他人也不来,只派人送个礼,大伙都知道他的日子不宽裕,本来是想热闹热闹,白白叫他颇费,心里过意不去,一来二去,索性都不去麻烦他。他对你与别个不同,兴许会乐意跑这一趟,只是,他住在城里,又有腿疾,听说前一阵子又犯了,跑一趟也不容易。”

    “他的腿到底怎么了?”

    “鹤膝风,时好时坏。依我看,腿疾还是小事,要紧的是心里不痛快。早些年,除了二阿哥,就数他最受皇阿玛宠爱,加上太后的一份,我们这些人,哪一个比得上他风光?从云端里落下来,摔得自然要重些。如今,只有他无爵,又腿脚不便,就不爱同我们一起了。我请了七哥,七哥不也没来?”

    “十三爷,怎么就触怒皇上了?”

    十四阿哥有些支吾起来:“这,你得问他,我如何知道?那年,十八弟没了,皇阿玛十分伤心,大阿哥二阿哥又乱七八糟地弄出一堆事儿,朝臣跟着起哄,惹得皇阿玛大怒,看谁都不顺眼,把大阿哥二阿哥关了起来,把八哥十三哥也关了起来,赏了我一顿板子,其他的,没挨训斥的也没几个。”

    知他不肯吐实,楚言也无心追问:“十三爷被关了好久?”

    “没多久,在八哥之前就从宗人府放出来了。皇阿玛派人传话,训了他一顿,命他闭门读书,好好修身养性。我看皇阿玛还是雄他的。隔了两年,闭门读书的禁也给解了,十三哥也出门走动了一阵。有一回,我们一块儿上请安折子,也不知那阵子十三哥又作了什么,又挨皇阿玛一顿骂。从那以后,十三哥也不知是赌气还是灰心,就自个儿把自个儿关在府里,不肯出来。要我说,还是他自个儿想不开。老子骂儿子,有什么大不了的?前几年皇阿玛被二阿哥闹得心烦,逮谁骂谁,除了小的那几个,我们哥儿几个,哪个没挨过骂?挨骂最多最重最难听的,要算八哥,可八哥还不是照常过着日子?”

    楚言叹了口气,默默无语,想象不出这些年他,他,他们,他们的家人,还有皇上,都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过来的。

    十四阿哥摇头笑道:“都是过去的事儿了,提它做什么?咱们回去吧,十哥坐立不安,一定要向你赔罪。”

    楚言叹道:“你怎不替我劝劝十爷,无关小事,赶紧丢开,免得又惹出笑话。”

    十四阿哥笑嘻嘻地过来拉她:“这可都是你自个儿惹出来的。谁让你当初一进宫就讹了十哥一个西瓜呢?”

    小家伙们玩得太疯太累,上车没一会儿,一个个东倒西歪地睡着了。小岚守着怡安,也开始打盹。

    楚言默想了一阵,轻声唤道:“小峰。”

    峻峰打马走在车边,闻声靠近来:“公主有何吩咐?”

    “我想哪日去看看十三爷,可有什么不方便?”

    “没什么不方便。公主想撵去?我让人早一两天过去通报一声,就是了。”

    楚言暗暗盘算着日程,明晚要去五阿哥那里,七日后是八福晋生辰,道理上得先去佟府走一趟,说不定还要进趟宫,寒水是块心病,得尽快抽空去看看:“眼下,我也难说准定日子,三遂后吧。”

    “明白了。”

    许是没了差事,清闲下来,除了隆科多,都在西郊几个别墅住着避暑。楚言还是头一回,一下把佟府的老少爷们都见着了。鄂伦岱象是有点别的想头,却被佟国维止住了,没让他说。一向精神的佟国维显出了老态,浮光掠影地聊了几句近年变迁,细细介绍了家族里的人事变迁,哪个娶了亲,哪房添了口,哪房的谁过去了,江南那边又有什么变化。

    “你爹和我一直通着信。他要我告诉你,他很好,没病没灾,硬朗得很,这几年带着你继母走遍了东南几个省,前几个月去了雁荡山。你大弟和妹妹一嫁一娶都是很好的人家,日子过得很和美。老二让人费心点儿,人是极聪明的,小小年纪中了乡试,却不想从科举上出头,非要从军,你爹也由着他。你叔叔生意做得不错,眼红你爹的逍遥,正慢慢把生意交到小辈手里,也打算去游山玩水。他们兄弟两个,会享福!”

    “是会偷懒吧。”楚言笑道:“从前,皇上四爷就骂我会偷懒,老爷子可明白我这身毛病是哪儿来的了?”

    “会偷懒好啊!”佟国维感触万千:“可惜我活了大半辈子,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你们可别象我这么糊涂!”

    “老爷子岂是不明白?是放心不下。”

    “是放心不下。”佟国维慢慢扫过屋内的子侄,缓缓道:“可操不了心的,不放心也没用啊。倒不如学着偷偷懒。”

    唠了会子家常,吃了顿团圆饭。大太太二太太还嘱咐在京时多回来走走。

    佟国维却道:“皇上念旧情,家里就是这样了。你往常送回来那些东西,都收到了。你如今身份不同,不要太惦记着家里,在京里有什么要办的事,快些办完回行宫去,多在皇上太后跟前尽尽孝。有什么事,写信来,或者,请四爷给隆科多带句话。”

    楚言一连应了几个是。这位国舅大半生尊荣,也算为国尽忠,最后跌这么一跤,总算还能想得开。

    洛珠嬷嬷一家已经陆续搬到汉口居住。得知楚言回京,靖夷芸芷陪着洛珠返回京城,应寒水之邀,住到了她自己在城外的庄院,方便寒水和芸芷商量生意,也省得楚言多跑一个地方。

    楚言离京前曾央求隆科多有机会给靖武寻个外任的位子。隆科多只当她要为靖武谋个出身,反正靖武是他的人,就答应了。不到一年,汉口出了个六品武官的缺,官阶不高,肥水不少,隆科多在几位阿哥面前略略提了提。那几个都知道靖武是什么人,看在楚言的面上也要玉成。

    玉茹好容易在京城住得熟了,又要搬到人地两生方言不通的汉口,万般不乐意,只说清粥小菜一时放不开手。芸芷刚生下头胎,洛珠嬷嬷走不开,就叫靖武自己先去赴任。过了半年,那边传来消息,靖武常被同僚和商老板拉去酒楼妓馆,玉茹呆不住了,把小店交给靖夷和芸芷,带着孩子忙忙往汉口去。官太太的日子虽然风光,也无趣,汉口九省通衢,极是繁盛,玉茹好歹经营过一家饭庄,又与楚言寒水芸芷厮混久了,一待后院安定,就想起要做生意,写信向寒水和芸芷讨主意。

    洛珠嬷嬷是个最爱为子女操心的。最放心不下楚言,可楚言跑得太远,她白担心也无用。儿子两家一南一北分在了两下,也把她的心分成了两半,不论身在北京汉口,都有一半空落落的,没法安享天伦之乐。

    芸芷看在眼里,与靖夷商议了一下,就决定把清粥小菜,云想衣裳和润玫阁的生意转托给寒水,全家搬到汉口去,在那里开一家药行。

    最早阿格策望日朗找上门买药,同仁堂的当家人感激他对乐家山和芸芷的救命之恩,想着最多不过几年一次的生意,量也不大,就给了个极好的价钱。楚言有点迷信名牌,临去西域又点着名到他家买了些成药。她与芸芷是没有名分的姑嫂,在芸芷夫家分量极重,几年间有心无心地替同仁堂拉来几家有头有脸的大客户。开朝以来,第二位御封的异姓公主去和亲,也是一等大事,乐家掌门人精明地看到这个广告机会,又大方了一把。想不到的是,没多久这位公主做起了药材生意,每年从同仁堂买进不少成药,卖去蒙古,还送了几张方子来,请同仁堂代为配制。

    楚言的习惯是在商言商,不了解关内药材的行情,也不知道秘制成药的工本,考虑着长期合作,根据以前的价格,又加了个自认为合理的利润空间,就要锁定价格。同仁堂多了一个大主顾,起初也挺高兴,随着楚言在关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进货量越来越大,就有点受不了了。要说,楚言没想让他们赔本,本着互惠互利,同仁堂偶尔从寒水的药行进些西域来的贵重药材,寒水给的价钱也很好。可是,同仁堂自己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楚言要得最多的几样都不是他们的主打产品,甚至在关内没多少市场,需要另外组织生产,这份工夫和成本放在别的生意上,省了不少力气,还能多赚不少。可这位公主,于情理和利害上,却是不好得罪的。

    乐家老少几个爷们来回商量了几次,把芸芷找了回来。这样的人家,商业上技术上自然有些秘密,一向是传子传媳不传女。芸芷自幼聪明,跟着生母念了几本医书,偶然帮着配个药,抄个方子,没正经受教,可悟性比几个兄弟都强,只是性子和顺,胸无大志。楚言当初看医书,有不懂的,也会拿来问她。两人讨论,还有不懂的,楚言就去问太医们,再把太医们的说法拿来同她讨论。一来二去,芸芷在医药上的造诣已经不输于父兄,只不过,外人不知道,她自己也不知道。芸芷嫁给靖夷,一个跟医药完全不沾边的武人,乐家爷们悄悄舒了口气,可没想到她那个公主“小姑子”却办起了药行,做起了药材买卖。到头来,还得靠这个女儿来给他们解套。

    楚言早在第二次跟着康熙南巡前,就把云想衣裳和润玫阁的生意交给芸芷打理,收益归洛珠嬷嬷所有。之所以名义上股本还归她,一是怕过早自己的打算,二是希望几位阿哥顾念旧情,照拂那些女子一二。后来,楚言鼓动寒水办药行,九阿哥倒是很愿意支持入股,楚言却不许他插手插脚,怕寒水人单力薄,不懂这行,就要她和芸芷联手。芸芷顾忌着娘家的想法,只肯为寒水解疑,教她识别药材,不要股份,也不肯拿好处。

    寒水是商家女儿,九阿哥挑上的妻子,楚言认定的妹子,原以为自己就会看看账本,真做起生意竟很快上手。她不缺钱,当作正经事情做,就想做得象样。可巧玉茹动了心思,寒水就拿出楚言鼓动她的那套,再加三分火候,鼓动玉茹办药行,与她一南一北相互呼应,把西域药材卖到南方去,采购南方各省的贵重药材,卖到北方来。

    玉茹虽然心动,又哪里会这个?就来拉芸芷。

    乐家爷们想的办法是教会芸芷制蜜丸的工艺,把楚言要进的成药全部交给她来生产供货,条件是她不能私传给任何人,除了给楚言供货,也不许做这行买卖。

    泥人也有三分土性。要制成药,就得进生药。同仁堂把这个包袱甩给她,就是嫌钱少,又不好意思与楚言讨价还价。她若是从同仁堂进生药,就得去和楚言商量价钱,或者拿楚言在别的生意上赚的钱贴补。芸芷固然不愿意让娘家不高兴,也不想让楚言吃亏,提出要在汉口开一家药行,自己采购生药,就地炼制,除了给楚言供货,不会做成药买卖。药行是婆家的本钱,与同仁堂无关,但是,如果几时同仁堂要进货,可以提供优惠。

    乐家爷们没料到,自家这个女儿的悟性不但在医药上,行商交涉上的本领,也被楚言和寒水熏陶出来了。

    几年下来,一南一北两个药行,经营规模虽不大,品质好价钱公道,在业内颇有口碑,利润也很理想,又成功地帮楚言控制了成本。靖夷和芸芷在汉口站住脚,最后两年,又帮着楚言和英国人做上了生意。

    ==〉那个南北方的说法,有点开罪人。那就把北方南方拿掉吧。

    楚言当然不是龙井。写8喜欢明前龙井时,想起一旧日挚友,北京长的上海MM。此妞只喝龙井,每次只放指尖尖一小撮,某次,我特地数了数,杯j□j四片叶子。我笑她不如喝白水,省得麻烦。她说我浪费茶叶,因我喝的乌龙泡开有半壶叶子。

    她说,绿茶的境界就是清淡,似无却有,说有又抓不住。我等俗人就嘲笑她喝意境茶。

    ==〉字数,字数!下一定要把京城的事情办完!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记住新龙腾小说永久地址:http://www.xltxsw.com,方便下次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