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第三十三卷(23) 文 / 九峰

    第三十三卷(23)

    到了收发室,邱辉雄拿过两张椅子,说,杨处、叶处,你们先坐一下,我去给两位领导泡茶。

    叶福祥说,我的就不要泡了,你给杨处泡一杯。又回头对杨德水说,杨处,你坐。

    杨德水说,你我兄弟客气什么呀,一起坐,一起坐。

    叶福祥说,你是我领导,领导不坐,我怎么敢坐啊!

    杨德水也不客气,便一屁股坐下来,跟邱辉雄说,茶下次再喝吧,先看你写的月报。

    邱辉雄打开电脑,打印出一份月报后,双手递给杨德水说,杨处,请过目。

    等杨德水接过月报,他转身出门去了。

    月报的内容并不多,一共三页纸,也就是五条信息,但都是省里最重要的事项,有经济方面的,也有安全方面的,还包括省委领导的主要活动情况。文章虽然写得不多,但非常精练,每一个用词都恰到好处。看得出来,小伙子是经过仔细推敲的。还有一点特别让杨德水欣赏,之前,不管是旬报、月报还是季报,版面都十分死板,可以说是千篇一律,千文一面。而手里这份月报,却处理得十分精细,不同的信息,选择不同的字体和排版风格,而且每一条信息的重点词都用黑体字标出,整个版面看起来,又丝毫没有杂乱的感觉,相反,浑然一体,给人的感觉非常舒服。

    杨德水对叶福祥说,你找到了一个好帮手啊!

    叶福祥说,是啊,小邱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负责、认真,他那较真劲,我都自叹不如!

    这时候,邱辉雄端了两杯茶进来,听了这话,谦虚地对杨德水说,杨处啊,你别听叶处的,我都是跟他学的。说完,把一杯放到杨德水面前,一杯放到叶福祥面前。

    杨德水说,年轻人谦虚没有错,但太谦虚就错了。叶处跟我是老同事,他过手的稿子我看得多了,要说文字功底,你肯定要向叶处学习,如果论美工,我和叶处都不如你了。他这样说,一来维护了叶福祥的面子,二来肯定邱辉雄的工作。

    人在官场,不一定要干多少事,但一定要会说话,干得好不如说得巧,说得巧不如拍得妙。不管是对上级,还是对下级,说话是一门技术活,有时候,一两句好话,胜过做一堆工作。

    邱辉雄不但会做事,而且很会说话,他彬彬有礼地说,杨处,你给我指点指点。

    杨德水见好即收,直奔主题说,这月报弄得很有特色,我没别的意见,一会公安厅会传真过来一篇通报,你把它整理到月报中来,而且要头条位置。弄好了,马上上OA走流程,今天就报到中央办公厅和国办去。

    邱辉雄很懂事,听完杨德水的话后,马上给公安厅打电话要通报。

    就在等通报的时间里,叶福祥跟杨德水说,杨处,有个事得请你帮忙解决。

    杨德水说,我们都是一个处室的人,你跟我客气啥,什么事?

    叶福祥说,小邱来一处也有些时日了,可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天天住办公室。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光急不管用啊,一处没有房子,我这个副处长用不上劲。你看,能不能从办公厅里调剂一下?

    一九九九年房改之后,新进的机关工作人员都不再享受福利分房,改发住房补贴。住房补贴的标准也不算低,像邱辉雄这样的小伙子,大概一个月也能拿到八百到一千元。可是这两年,越州的房价是两位数增长,房租也是水涨船高,一个四五十平方的破房子,月租金都要一千五六,而且地段也一般。对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个巨大的压力。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两千多块钱,如果没有家里支持,要在外头租房子住,经济上有不小的困难。杨德水有过跟邱辉雄相似的经历,刚到江海日报工作的时候,报社里没有给他安排住处,天天寄身在办公室里,那日子,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寒心。他问邱辉雄,小邱,你有什么想法?

    邱辉雄说,我也没有什么想法,地方小一点条件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安身就行!

    杨德水说,行,那我帮你试试看。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也不能保证给你解决,毕竟现在跟过去不同了,新工作的人都有房补,组织上没有义务解决个人的住房问题。

    邱辉雄说,不管成与不成,我都先谢谢杨处你了。

    杨德水说,不用谢我,我也过过这样的苦日子,知道那滋味不好受,我尽量给你争取。

    省委办公厅有一处集体宿舍楼,除了少数几间住着几名年轻人外,大部分都是鹊巢鸠占。房改时,办公厅保留集体宿舍楼没有改的初衷,就是给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有个过渡。房改之后,分到房子的年轻人都主动搬出了宿舍。前几年,省委的人员变动很大,一大批人退休了,招了一批年轻人替补。这些年轻人都陆续结婚了,绝大部分都搬出了宿舍楼。可是搬人不退房,有的把农村的父母接过来安排在宿舍楼里住,有的干脆租给外来的务工者。办公厅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之前的领导还知道些情况,到后来,根本就没谁留意过这件事。得了便宜的人都沆瀣一气,谁也不会去揭自家的短,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也不愿得罪这些少壮派,个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来,就可怜了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别说他们不知道底细,就算知道了,也是敢怒不敢言。

    回自己办公室的路上,杨德水想,要宿舍,就必须找池文良,他是大内总管。如果直接跟他说,凭着两人不浅的交情,池文良肯定会答应解决。问题是,解决了一个邱辉雄,不久以后,又会冒出第二个第三个邱辉雄,这办法终究治标不治本,得想个万全之策。

    回到自己办公室,他端着茶杯去隔壁。徐东海正在低头看报,听到动静,抬起头,问,通报怎么说?

    杨德水说,刚才我去了一处,他们的动作很快,马上就要上OA走流程了。说完,把茶水轻轻地放到徐东海面前。

    徐东海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红茶,又低下头去看报纸。杨德水见了,便转身往外走。没走几步,徐东海的声音又传过来的,有没有丁洪鸣的消息?

    杨德水停住脚步,回过身来,只见徐东海并没有抬头,而是盯着报纸看。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这是老百姓对干部工作的曲解。干部看报纸,特别是领导干部看报纸,那也是工作的一部分。领导要随时随地了解上头的政策动向,下头的动作安排,做出自己的判断,他们的信息从哪里来?除了文件、信函和身边人提供之外,更多的是从报纸上来。报纸就好比领导的第二双眼睛,能让他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一般来说,领导只看有数的几种报纸,并且关注点都是头版,一是人民日报,二是当地的日报,三是参考消息。并且,看报时,往往是一目十行,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东西,才会停下来细心浏览。看得出来,报纸上一定有东西吸引了徐东海。

    杨德水走上前,说,早上我跟周厅长联系过,没听他在电话里提起,估计还没有下文。说话的时候,他特意瞄了眼徐东海手中的报纸。报纸都是蝇头小字,内容肯定是看不清的,杨德水只能凭大致印象,判断是什么报纸。老板关心的东西,就是他关心的东西。作为秘书,有些事一定要等领导点头了你才去做,有些事则要抢在领导点头前就把它做好。个中奥妙,有味得很。老板的心思不会写在脸上,但肯定会体现在不经意的行动上。就拿现在说吧,这份人民日报,一定有老板感兴趣的东西在里边。杨德水暗暗记下,等回到自己办公室后,再找报纸好好解读。他之所以能在官场,如鱼得水,很大程度就是把这道理咀嚼透了。

    徐东海说,这事你给我盯紧了,有情况随时向我汇报。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仍没有离开报纸。

    杨德水答应一声,转身回到自己办公室。

    他的办公室里也有许多报纸,老板有的,他都有,老板没有的,他也有,除了人民日报、江海日报和参考消息外,还有江海商报、越州都市报和洄江晚报等。这些报纸,杨德水平时都会看,但往往都只是看个大标题。今天不一样,他得从报纸上找出老板关心的东西来。于是,拿出当天的人民日报,铺在桌上细细研究。头版头条讲的是群众路线,二条讲的是公开录用公务员,这两条内容都没有多少新意,都是旧酒装新瓶,相似的观点,在不同的媒体上阐述过许多遍。第三条是篇探讨性文章,讲的是发展壮大国有资本的利和弊。文章虽然不长,但写得比较深刻。壮大国有资本,本质就是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但,这种稳定只是一时的稳定,因为国有资本具有天然的垄断性,既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育,也不合适世界发展的大势。世界经济的本质,是自由市场,是开放,是公平竞争。与此同时,文章也指出,国内的民营经济发展才二十多年,如果一唯地追求以市场为导向,过激地发展民营经济,甚至进行彻底的私有化改造,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外国资本极可能利用其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趁机控制了国内某些经济领域的话语权,结果不但达不到市场化的目的,反而葬送了民族资本。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不可遑论孰优孰劣,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步步尝试,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杨德水揣摩,徐东海有可能是看这篇文章。不管庄枭鲲案还是张达赢案,都说明一点,民资汹涌,为达目的完全可以不择手段。同时,也暴露出国有资本和国有利益的脆弱性。不管是庄枭鲲同流合污的叶志钦、张月华之流,还是与张达赢沆瀣一气的丁洪鸣之辈,他们都有个相同之处,那就是为摄取个人利益,完全视党纪国法为无物,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地出卖国有资本和国家利益。国有资本和国家利益就像唐僧肉,人人得以诛之啖之而后快。

    许多**案的特点是,每当社会有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有重大利益调整时,**分子总是会不失时机“介入”,利用“历史机遇”狠狠地**一回。许多时候,权力者自己制订所谓“政策”并按权力大小对国有资产进行明目张胆的、公开性地私分。 在现有的官场体制下,要发展壮大国有资本,从一定意义上说,等同于画饼充饥,即使发展壮大了,也往往是昙花一现。不少国企也曾红极一时,可不出几年,又被蚕食一空。就杨德水所知,在江海省,也有不少国企发展得不错,但它们都是改制后的国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企,而是多种所有制混合经营。也就是说,他的实际控股人并非政府,而是个人。个人参股,个人掌舵,赚来的大部分钱也落入了个人的腰包。这样的国企本质上是私企,却又享受着国企的待遇。

    杨德水估计,徐东海在江海省究竟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上陷入了矛盾之中。徐东海当省委书记已经有半年时间了,一直没有提出明确的施政口号,这里既有宏观政策的把握方面的顾虑,也有江海社会现实的约束,更有内心的踌躇和矛盾。这种大事,老板不提,杨德水当然是不会自作聪明先提出来的。但他必须做到心里有数,哪天老板问起来,自己能说得出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来。

    心里有数了,他又开始想如何收回办公厅被占用的宿舍。这些宿舍也是国有资产,也是唐僧肉,而且已经被人吃到肚子里了。现在要让他们重新吐出来,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不难,是因为办公厅有过文件,结了婚的人必须腾出来。难的是,事实上,许多人还占着,不动点手段肯定不会自觉归还。长久以来,为什么没人顾问此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话语权的人往往都觉得这是个小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得罪人。有话语权的都是办公厅的主任、副主任,他们有房子,而且都是大房子,住得很舒坦,根本体会不到刚参加工作,又没房子的年轻人的苦楚。更主要的一点,那些占着宿舍的人,都是他们的老部下,是他们所倚重的人。为了二十来个平方的宿舍,去得罪所倚重的部下,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杨德水要不是刚工作的时候整天睡办公室,估计也会这样做。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为这点芝麻大的小事得罪同事呢!

    他起身去了池文良办公室,门虚掩着,但他还是轻轻地敲了两下。池文良在里边问,谁啊?

    杨德水说,我,杨德水。

    池文良说,德水啊,你跟我客气什么啊,进来,进来!

    杨德水走到池文良的办公桌前,笑着说,秘书长,什么时候回来的呀?

    池文良上周率各市的秘书长去西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名义上是考察,实际上就是旅游观光。旅游归来,池文良的心情很好,乐呵呵地说,昨天晚上到家的,到现在时差还没倒回来呢!说完,拿出一个精致的公文包,递给杨德水,说,也不知道送什么东西给你合适,你是老板身边的秘书,这个皮包肯定用得上!

    公文包不但大气,而且很精致,一看就是好东西。杨德水说,秘书长,这可是花了大价钱的呀!

    池文良说,大价钱谈不上,不过,东西是好东西,法兰克福的皮具,全手工的。

    德国法兰克福的皮具,那是全球闻名的,不但做工考究,而且经久耐用,就象德国人生产的汽车一样,品质绝对是顶呱呱。好东西嘛,价格肯定也贵。要是放在以前,杨德水肯定会受宠若惊,可现在不一样了。对于好东西,早就习以为常了。不过,他还是挺感动的,因为送东西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上司。上司给下属送礼品,一般都是小礼品,以显示上司对下属的关心。池文良送的却是大礼,而且是从国外带回来,这说明一点,自己在池文良心目中的份量着实凡同一般。否则,以他的地位,完全没必要给杨德水送这么贵重的礼物。杨德水感激地说,秘书长,你真是有心人啊,我那公文包已经旧得不行了,正打算重新买一个呢,这下好了,不用再买了。以后啊,我就天天用你这个包了……下边还有半句话,他没说出来。言下之意是,自己随时都记着秘书长的恩情。

    池文良焉能听不出来,笑着说,送给你了,就是你的包,怎么还说是我的包啊!

    杨德水说,对对,我的包,秘书长送的!

    池文良乐着批评,这话可不能到外边乱说啊!

    杨德水说,我不但要说,还要广而告之,让办公厅的处长们都过来向你要皮包!

    我这这里又不是皮包公司,怎么就有你这个皮条客呢?池文良说完,笑了。杨德水也跟着笑。笑毕,奉承说,秘书长,你太有才了!

    池文良说,什么有才啊,这叫瞎掰!

    公开场合,下属是不能随便跟领导开玩笑的,但私底下就不同了。领导也是人,也需要找乐子放松心情。如果下属一个个不苟言笑,领导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滋味?那肯定是无聊透顶了,时间一长,就会有如坐针毡的感觉。有人说,官员在一起,以互相奉承为工夫,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官员在一起,除了相互奉承外,更多的是为了取乐。每个人内心都是狐独的,都需要朋友来说说话,谈谈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就是玩笑之间拉近了,关系更融洽,彼此更密切了。官员,在公开场合都一本正经,私底下的说话,除了原则性的问题以外,从来不排斥玩笑,有时还会轮流讲笑话取乐。一个领导有没有亲和力,并不是看他下基层看望群众时候,所故意表现出来的卖弄,而是看他能不能跟身边的人,特别是下属谈得来合得拢。一个在班子中有亲和力的领导,往往说话更有权威,下边执行起来,也更卖力。同样,对下属来说,你的亲和力不但体现在跟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也体现在跟领导的关体系上。如果你能在两者之间如鱼得水,那么,你就前途无量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先做人后做事。做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同样也是做事,更是做人。官场如江湖,不但要会谄上,也要偶尔媚下。谄上,是一种态度,就象晚辈敬重长辈一样,没有第二种选择;媚下,则是一种姿势,只是偶尔为之,可以说是一种恩赐,随时可以变换。

    池文良给杨德水送皮包的用意也许就在这里,低调,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高调。

    两人聊了一会后,池文良问,我听说,越州又出大事了?

    杨德水说,是啊,天大的事,越州市常委会成员就差一窝端了,市长丁洪鸣、副书记胡朴俊、纪委书记孔赛鹏、组织部长周昌海、**部长林佳亮五大常委,全部涉案其中,而且金额大得吓人,据掌握的情况来看,他们每人都收受了张达赢一个多亿的好处费。在昨天晚上的行动中,胡朴俊、孔赛鹏、周昌海、林佳亮都给抓了,唯独不见丁洪鸣的踪影……

    这么大的事,恐怕早就传遍了整个江海省官场,池文良焉会有不知之理。但杨德水还是详详尽尽地向他汇报了所知道的一切。(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