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第三十三卷(18) 文 / 九峰

    第三十三卷(18)

    孟新德说,是啊,你想得比我要周全多了,这家伙是要再历练历练!

    徐东海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欣赏你的稳健,凡事不愠不火,一切都讲究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性格。也希望有一个像你一样,办事四平八稳,有条不紊的人来挑起省长的重任。

    孟新德说,你太夸奖我了,我谨小慎微的人,胆子不够大,有些步子迈得不够快,甚至在某些事情上拖了省里的后腿。

    徐东海说,现在是大建设大发展阶段,上马建设的工程多,豆腐渣工程也多。为什么?因为人心很浮躁,许多人只想着挣钱,只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干部队伍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态,政治上要进步,经济上也不甘落后,又要当官,又要捞好处。好处怎么捞?无非是以权易钱,权钱交易。这就是为什么不断有干部中枪倒下的主要原因。更可怕的是,处理了一批,又冒出了一批,可以说是前赴后继,既往开来。在这样的大背境下,我们宁愿步子迈得小一些,走得稳妥一些,把关严一些。这是对建设负责,也是对干部负责。新德你不是拖后腿,你是慢功出细活,不留后顾之忧啊!

    孟新德激动地说,有你这句话,我走了也瞑目了!

    徐东海说,你又说灰心话了!

    孟新德说,我不是灰心,我是动心,激动的心!人生难得一知己,知我者,东海你也!

    徐东海说,你说说,谁合适接你的班。

    孟新德说,说得不对,你可不要见怪!

    徐东海说,我怎么会怪你呢!

    孟新德说,我觉得有两个人比较合适,一个是国晓同志,一个是云华同志。国晓在宁州做了四年的一把手,表面上看没有突出的功绩,实际上是无声之处见有声。我们天天讲政绩,许多政绩在老百姓看来,根本不是政绩,而是劳民丧财的败绩。国晓这同志的特点就是稳健,不喊大口号,不唱大赞歌,默不作声地做好份内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宁州的经济增速一直走在全省各市之前的重要原因。宁州的底子大,船大难调头,大船也比不上小船快,宁州却能在增速上多年保持第一,这里边有国晓同志的大功劳。云华同志的特点是活,见风使驼转得快。他到宁州主政后,提出了要打一场企业转型战。我看,他这脉把得很对,很准确。过去,市场供不应求,企业不怕产品没有销路,只怕生产不出来。现在不一样了,企业的产能是上来了,市场也很快就饱和了,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这种趋势不可逆转,今后的竞争,不能是产能的竞争,而是质量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谁在质量上占了高地,在技术上先行一步,谁就有市场主导权。企业是社会的基础,只有把企业办好了,其他建设才有真正的保障。我看这家伙行,能撑起一片天。

    徐东海说,国晓同志,跟你一样,特点是稳打稳扎。之于云华同志,他学的是经济专业,对市场动向,确实要比我们许多同志要敏感一些。而江海又是经济大省,市场大省,省政府确实需要一位既稳健又懂经济的人来统领全局。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会把你的意思转告中央,也请你给中央首长做做工作,争取从省委班子里落实你的接班人。当然,这位置,决定权在中央,中央站在全国的角度统筹考虑,比我们看得更远……

    张惠兰和田小光一直等在病房门口,见到徐东海从里边开门出来,马上迎了上去。徐东海关刚关上门,张惠兰就关切地问,徐书记,老孟的情绪还好吧?

    徐东海说,他的情绪很好,看上去也挺乐观,跟我谈了许多工作上的事。他的病情怎么样,你能不能跟我交个底?

    孟新德是他一手提上来的人选,徐东海打心里希望他只是得了一场病,病好了能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上。自己需要这样一位稳健又秉公办事的同事,江海省也需要这样一位一心为公的省长。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徐东海会暂时压着他的请辞报告不上报给中央。然而,张惠兰的一席话,让他的希望落空了。张惠兰流着泪说,老孟的病情发展超乎寻常地迅速,恐怕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徐东海对张惠兰说了几句安慰话,连自己都觉得这话很苍白,很无力。张惠兰是副护士长,长期跟病人打交道,她太清楚孟新德的风情了,安慰的话不但起不了安慰作用,反而只会增添她的悲伤。临走的时候,张惠兰要送徐东海,徐东海坚持不让送,让她进去照顾孟新德。张惠兰强忍住悲伤,对田小光说,小光,你替我送一送徐书记。

    徐东海没有再拒绝,默默地朝电梯口走去。电梯到了,徐东海说,小光,你也回去吧。田小光说,徐书记,我送你到楼下,说着,按住电梯门。徐东海进去后,他也跟了进来,并拿出手机,给什么人打电话。

    电话通了,他说,继永啊,我是田小光,徐书记下楼了,你在哪里?问清情况后,收了电话,默默地站在一边。

    徐东海问,小光,你有什么想法?

    田小光说,一切全凭徐书记您做主。

    这个田小光,真够机灵,把难题留给了徐东海去解决。徐东海不能不表态了,他说,你放心吧,先照顾好孟省长,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说完,伸手在田小光的肩膀上拍了拍。他们乘的是医院员工电梯,电梯里没有其他人。

    徐东海的动作虽然很轻,还是让田小光受宠若惊,他连声保证说,我一定按照徐书记您的吩咐,服侍好孟省长!

    或许正是这个短暂的接触和交流过程,田小光在徐东海心里扎了根,半年之后,接任了杨德水的工作。这是后话。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机遇是多少重要,又是多么难以把握。许多人一辈子呆在机关里,平淡如水地度过了每一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抓住机遇。机遇往往稍纵即逝,不经意间就从你身边溜过。等你回过神来,再想抓,机遇已经消失得无影不踪了。有的人搭上机遇的快车,顺风而行;有的错过于它,终身遗憾;有的一生都未能实现,默默地埋藏自己才华。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并不是有准备的人就能碰上机遇。特别是在官场,你一辈子都可能碰上不一次机遇。原因很简单,官场是圈子官场,绝大部分机会都是为圈子里的人准备的。田小光也有圈子,但他的圈子与徐东海的圈子并无交集。如果不是这次机遇,田小光的未来,就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了。孟新德在这久之后就撒手的人寰,一个亡主的秘书,通常是不受人欢迎的,也只有徐东海这样不拘一格的人敢启用他。

    只要你是锥子,哪怕是放在口袋里,年长日久,也会冒出尖来。这种机遇论,实际上是个天大的谎言。

    机遇是上帝创造的,期待的机遇并不等于创造的机遇。机遇是富有神奇色彩,一个人的成功有一半是机遇,一旦失去了机遇,那将终身遗憾。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聪明过人,才华横溢,但总得不到上司的重用,在一次**政变中,他的军事才能发挥了作用,致此一举成名,以后便飞黄腾达,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皇帝。

    实力固然重要,但若抓不住机遇,英雄岂不无用武之地?

    在活生生的现实中,事业成功的因素中机遇似乎更重要。官场尤其如此,具有德才兼备实力者未必能够被重用,而缺德少才者则未必不被重用。 一个人如果只是无谓的努力而没有任何机遇的青睐,那注定就是失败的人生。

    机遇比实力更重要。没有机遇,没有了展现实力的机遇,也没有了成功的可能。没有机遇的话就算你再有实力也难以成功。机遇是实力的展示台。机遇是成功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千里马遇上了伯乐,没有伯乐,千里马又有谁人知呢?

    官场是人才的集中营,随处都是精英,随便抓一个,都是顶呱呱的人物。别说是选秘书,就是选市委书记、选市长,那也是多去了。杨德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当上徐东海的秘书,说白了就是因为有徐洁梅替他说上话。这就是机遇,就是机会。他田小光比起杨德水,无论是阅历、办事能力都要差一大截,却能得到徐东海的垂青,算得上是福星高照,进了他家门了。领导用人,首先是任人惟亲。什么用人惟贤,那是句鬼话。谁贤谁不贤,又没有贴标签。你贤不贤,还不是领导给你的评语,下的结论。官字下边两张官,是与否,好与差,贤与愚,还不是领导一句话。(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