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制服诱惑 > 乡野女教师

第10章 将军出招万事顺 文 / 美知

    fri dec 20 15:36:04 cst 2013

    对于马伏村来说,这个冬天来得早,这个冬天来得猛,这个冬天来得怪。王将军原以为从北方回到老家,应该很暖和的,这里依旧寒冷,在他的记忆里好像刚数九时不要烤火,现在不烤火还真不行,虽然他把羊毛大衣穿在身上,毛皮鞋也没有忘记跟在43码的大脚板上。更稀奇的是,他回来第三天,在马伏山头那一尊酷视战马奔腾的巨石处,居然蹦蹦蹦地擂打了好一阵惊雷,随后大雨滂沱,像夏日一样的天气呈现在将军一家人面前。雨后天晴,又是灿烂的阳光洒在山野上。将军想,难道是那块巨石显灵了?将军是信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但对这件怪事感到无法解释。他儿子王建军讨教为什么时,只是摇头不语,眉头紧锁。

    王将军决定在离开老家前,他要带领全家人登临马伏山,看一看那块传说中酷似骏马的巨石。将军的兄弟暗地里为他们准备了一块鲜艳的3尺3寸长的红布和一圆鞭炮,说那一天他一定要陪将军哥哥上山,别人陪他不放心。将军以那样大那样重的身材,要登临险峻的山头,当弟弟的还真不放心。

    这天,将军心好,天气也不错,他受王支书之邀,欣然同意去老学校考察,参考一下新学校选址。脸上刚消了肿的王建军要求跟父亲一同前往,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将军一到学校,听到孩子们朗朗读书声,还有老师们站在灰暗的教室讲台上,声嘶力竭的讲课,就觉得不是滋味,都解放了这么些年了,家乡的孩子们还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求学,真是不容易。他下决心,近期内一定要亲自找到当地有关领导,谈一谈学校改建问题。王建军趁父亲跟支书一班人谈建修时,悄悄进入学校狭窄简陋的办公室和村办公室,找两个姑娘聊天,憋了好几天,没有看见两个清纯的姑娘,确实有些寂寞。

    王建军看见郑嘉嘉坐在办公室里,眼睛一亮说“郑老师,你好,几天不见,还是那么漂亮。”郑嘉嘉答道:“谢谢夸奖,这么快脸上那家伙被制服了?”

    “我都急死了,你还说快,要不是军医用药及时,不知要拖到那一天才消炎呢?我这几天被关在屋子里都不好意思出门,更不敢来看你,请你谅解。还有一件事,想问你考虑得如何?”王建军表达歉意时顺便问道。

    “对不起,你说什么事,我都忘了。”郑嘉嘉问。“就是关于你参军的事,”王建军提醒道,“我问了老爸,他没有反对,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请尽快告诉我,我们待不了几天就要走了。”

    郑嘉嘉说:“你不说,我还真的忘了,对不起,我现在回答不了你,因为我给老爸寄的信,还没有回音,我必须征得父亲同意,这不是小事,要慎重。”

    “那先说你想不想过一过军旅生活,”王建军说,“我以前都跟你讲得很清楚,人的一生,要是没有经过军事训练,说什么都觉得差点什么,这是我的感受。”王建军还想继续说话,被下课后拿着书本回办公室的胡玲玲打断了:“王建军老乡,你好!”胡玲玲还想说点什么,被王将军一行打断了。将军夸奖儿子说:“建军回老家变得懂事了,长大了,学会了独立交往,我很欣慰。这是建军回老家的最大收获。”

    王建军说:“你先别夸我,要把修学校的事办好,为你家乡的父老乡亲办点实事。”将军纠正说:“应该是我们的家乡。不光是修学校,还要办好修公路和拉通照明电两件事。”

    郑嘉嘉拍手说:“王将军为家乡人民办好这三件实事和好事,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马伏山人民将世世代代记住王将军的威名。”

    王支书也说了几句赞美王将军的话语,说得大家滋滋的。王建军看着老爸说:“听见没有,老爸,你要说话算数哟,不然就对不起老乡们。”

    “我是军人,一诺千金,大家尽管放心,最多春节后,几项工程都要启动,不能耽误了。”王将军认真地承诺。王将军在学校吃了一顿饭,督促村上成立了“三项工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每一项由专人负责,叫朱刚今夜起草几个报告,尽快分别上交到县和乡上。

    有了三项工程的筹备事要做,朱刚感觉充实多了,哪怕熬夜,他都很意。他是爱干事想干事的人,就怕无事做。无所事事对于朱刚来说,就是无形的折磨。说起来,他与郑嘉嘉是来抓思想工作的,一个学数学教数学的人,不是搞社会工作的料,因为总觉得光说话不做事有些抽象,不如做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够味,所以,写了项目报告后,反复修改,然后交到支书看了,再转给几个村干部看了,他们都觉得以。他想不到自己虽不是学文科的,但写点文字,还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心里有些开心。看来文字功夫并非与自己无缘,只要肯下功夫,写点公文还是能够胜任的。下一步就是上交材料,如何与王将军配合,一起去打动那些手握职权的当地官员了。也不担心什么,有王将军跟官员们说话,他朱刚不用多操心。等事办好了,有人会记住“朱刚”这个人的,虽然自己本意是不图名不求利,只想跟王将军一样,做点对家乡人有利的事。

    事办得很顺利,朱刚按照王将军的要求,跟有关单位和领导递交了立项报告,跟着将军找了几个领导,还受到县委书记和县长的热接待,喝了好酒,并因为认识了这些很多干部和老师一辈子都想接近而无缘的官员,感到从未有过的愉快。此时的朱刚仿佛就是将军的秘书,不说话只按照预定的程序办事就以了。将军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将军住哪里,他就住哪里。将军也暗暗地喜欢了这个年轻人,说要是朱刚要是再年轻几岁,他一定要把他带到军营里锻炼几年,成为一个合格的军官,惜认识太晚了。而朱刚说,要是王将军早几年回家乡的话,该多好哇。也许这就是命运。王将军在县城最好的宾馆里住着,休息时,还问了郑嘉嘉的况。朱刚回答这个问题时,很为难,但又不能不如实相告。

    深夜里,王将军呼呼地睡得很香,朱刚总是睡不着,他想的都是将军为什么要关心郑嘉嘉,难道将军当真要带郑嘉嘉入伍吗?假定她去了部队,自己再无缘与她联系了,他感到太怕,不敢相信这样的结果会出现。当然这个决定权完全掌握在郑嘉嘉手里。

    吃了早点,将军叫朱刚去县政府拿回了批复文件,再回乡上,三个项目就算有着落了。剩下的就是靠各个单位具体落实。将军两天能够办成的事,要是本地人去办,至少要三个月至半年,有些事能就是竹篮子打水了,费尽周折也是做无用功,看来,这就是将军的威力。

    将军和朱刚满载着喜悦回到马伏村,村支书马上召集村社干部研究三项工程开展问题,资金由县上拨款,村里就是组织群众投劳。村里分成的三个组,即建校组、修路组和通电组,马上行动起来,各司其职,为了不耽误春耕生产,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树立改造山河的雄心壮志,战天斗地,大打一场改变落后面貌的翻身仗。

    为了让马伏村的三项建设尽快启动,乡上成立了督导组,两名驻村干部,即蒋涛副乡长带着办公室一名才分配来不到一年的青年统计员顾磊,背着被子下村蹲点,与村干部吃同住,乡上的工作组还叫朱刚也与乡上的驻村干部一起居住,不能再住家里,这样联系起工作来方便,从而保证各项工作进度。此时的马伏村成了全乡的热点,别的村群众羡慕不已,埋怨本村出去当兵的不少,怎么就没有走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呢?有人说,这都不怨,怪就怪自己村上没有象马伏山那样有产生将军的特殊风水宝地。这就是山里说的“人穷怪屋基”的道理。

    冬日里没有多少农活要做,大不了就是割些猪牛草养牲畜,砍些柴火做饭和取暖过冬。实际上,待在家里冷起来只有烤火,别的就没有事做,还不如做点体力活,动起来流汗水身子骨更加硬朗,锻炼了身体,还觉得暖和,不容易感冒。村里把各队的能工巧匠组织起来,分到各个组里开展工作,村里的石匠木匠铁匠瓦匠灰匠还有电工,记在册子里两大篇,大约是五六十人,这就是平时丝毫没有在意的保存在民间的一笔宝贵资源,现在终于有机会发挥他们的重要价值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乡野女教师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