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都市言情 > 錦年

第五十四章 聚沙成塔 一 文 / 慕橙LY

    初三來了,學校第一次重新分了班級,熟悉的面孔換成了陌生的笑容,不過還好,有些人仍然陪伴在趙亦中身爆老師也並沒有全部更換。剛開始的一兩個月里,王老師並沒有離開,這是趙亦中與王老師最後相處的一段時間,但它並不美好,留在腦海中的盡是悲傷與遺忘。

    來到初三,學習課業重了許多,需要背誦的歷史和地理課,已經在初二做了最終會考。會考成績會計入中考之中,這是當時的考試制度所定下的規矩。雖然少了這兩門課程,但同學們並不輕松,因為,初三時又多了兩門課,一門是化學,一門是物理。

    初中的時候,同學們已經開始接觸實驗內容,這是兩門課程初期發展的必走之路,沒有了實驗,只怕孩子們學起來更痛苦,也更難懂。物理老師年輕,但很嚴肅,剛剛送走了一屆畢業班,這次正好回頭再教初三,這也算是學校里的默認規矩。化學老師恰逢中年,是位老教師,跟物理老師一樣,也是從畢業班過來的。

    能教畢業班,那都是學校里的頂梁柱,物理老師雖然年輕,但也是省里評選的優秀教室,據說,他曾經在市里的重點中學當過老師。但他性子太過執拗,又或者太過正直,看不得不平事,因此冒犯了領導,被發派到了鄉里。

    王老師暫時擔任他們的班主任,大學文憑,在鄉里的學校還是很稀罕的寶貝,學校領導,也希望讓這些年輕的老師能夠帶出更出色的學生,或者給學校帶來新的教育風格,給已經老齡化的學校帶來新的啟發。

    班里的同學,擔任過班長的只有趙亦中一個,另外,還有一位擔任過副班長的。王老師最終選了趙亦中來擔任,不知是因為熟悉的緣故,還是真的因為他夠負責。同學們來自十多個班級,大家聚在一起,很快便擦出了新的火花。新同學不知道趙亦中的風格,但很快,就明白了趙亦中是個什麼人。

    有人受不了趙亦中嚴格的方式,竟然給老師打了小報告,有人不服趙亦中維持自習紀律的做法,在自習的時候故意鬧事。還好,有兩個朋友一直在堅定的支持趙亦中,一個是吳飛,一個是姚強。

    吳飛跟趙亦中同學多年,兩個人的家離的很近,走路也就三分鐘的事。他家是趙亦中在上小學時搬到這邊來的,家里開了個小賣部,但也不算小,酒米油鹽醬醋茶,吃飯的東西一樣不少,另外還有一些五金類的貨物。鄉上居住的人,基本都會去他那里購買。

    吳飛小學時,學習很好,到了初中成績到了中游偏上,不是他腦子跟不上,而是因為他在學習上分心了。

    趙亦中有一段時間,很是為他惋惜和擔憂。在趙亦中的心里,作為一個學生,只有學習好才有出路,否則只能下地干活。吳飛學習成績下降,趙亦中說過他幾次,希望他能不要那麼貪玩而耽誤學習。

    那個時候開商品店,都是在家里開,吳飛放學回家後,不可避免的要為父母看店,特別是家里人很多的時候,吳飛還要幫忙拿貨,隨著年紀增大,吳飛甚至還要卸貨搬貨。

    兩種方式的存在,是初中時產生“幫派”的直接原因。被動性的接納方式,讓學習好的同學們相聚在一起,而讓學習差的學生結成另一個相反的組織。青春期社會性接觸的方式,是少年心理真正開始成長並與他人溝通的手段。

    在青春期這一階段,青少年真正有了對自我的認知。這種認知產生的那一剎那,便代表,孩子們已經開始走向成熟,開始走向獨立,開始希望擺脫父母對他們自己的嚴厲要求。基于此,少年們開始向身邊接觸到的同學們尋找適合自己的伙伴,這種做法,正是青春期社會性接觸的典型表現形式,也是青春期社會性接觸的目的。

    許多人都說,青春期是孩子叛逆的階段。這句話,對,也不對。

    從民族傳統教育方式導致的結果來看,孩子們的確是叛逆的。但從人性的本質發展角度來看,這句話並不對。

    我們要明白,孩子們為何會叛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發生?

    所謂的“叛逆”,是孩子們心理走向成熟的標志。在這一階段,孩子們開始意識到,在他們的未來發展中,父母已經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體,真正的關鍵,是周圍的同學,老師,以及各種陌生的長輩和社會角色。在所有的關鍵中,孩子們首要第一選擇,便是同學。至于為何會選擇同學,第一是因為同學都是同齡人,大家相處的時間最多,最熟悉。第二是因為孩子們的成長經歷,孩子們從小就開始上學,所以他們選擇了同學。若是孩子們從小就接觸真正的社會,那麼他們選擇的對象就會是他們在社會中最熟悉的人。第三,民族傳統文化和教育的影響,這是他們從走出家門那一刻便開始受到的不可避免的意識影響。面對未知的外界與未來,人的本性會讓自己選擇遵從社會存在的普遍思想意識。

    如何將同學發展成自己的朋友,成為他們當下的第一要務,也是他們賴以擺脫父母控制的根本。在這樣一種狀態下,父母首先體會到的變化,便是自己的孩子變得不听話了。許多父母剛開始時並不一定能夠意識到孩子們的這種變化,他們依然在遵循著之前的教育方式。如此一來,得到的便是,教育的越多,孩子越不听話。

    時間推進到現在,關于青少年的教育問題,父母們已經從外界得到了太多的信息,大多數父母已經知道了這個問題,許多人也正在嘗試不同的做法,比如,有人把父子關系向朋友關系轉變,有人不再用嚴苛的要求對待孩子而是給予自己和孩子充分溝通的時間。這些做法,有助于降低青春期孩子們逃離家庭的驅動力,降低了孩子們同時受到的來自外界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們不用再背負父母不理解的痛苦和壓力,可以更加自如的遵循內心的想法去適應社會,去發展和完善自己的社會性接觸,為成年期社會性接觸打下了堅實和良好的接觸。

    青春期社會性接觸做不好的表現很明顯,有些人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發生與他人正常交流的障礙,有些人可能變得抑郁,有些人可能不能正常的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等等。

    “命由天定”,“性格決定命運”,兩句話連起來看,好像性格就是天生的。不可否認,在某些精神疾病上,的確與遺傳有關。但絕大部分能夠影響到個人日常生活的性格,更多的則是在後天形成。

    說句不好听的話,你想獲得那些罕見的精神疾病,那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對我們來說,絕不能用這種命由天定的話作為自己滌避責任的借口。古有孟母三遷,難道我們連先祖都不如嗎?

    (PS︰這幾天在學習中,耽誤了更新,還望大家能夠見諒,最後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