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毒清

第四百三十五章 以復興之名 文 / 沒落皇朝

    無論在哪邊,楊猛都想拿著英吉利的軍隊練練手,但現在好像又沒有那個必要了,廓爾喀已經完全被韋駝子征服了,從君主到貴族,他們想要越過楊家做事兒,那就是找死了。

    有了廓爾喀彎刀,許多英吉利的戰略戰術,新軍就可以學習了,雖說不是很全面,但總比一死幾千上萬要好的多。

    徐子渭的在緬甸的那一場敗仗,敗得楊猛心里都沒自信了,再練,以後再打,這個時候不與瘋狂的英吉利對上,也就成了楊猛的指導思想。

    國內的三點教蠢蠢欲動,自己再主動挑釁進入印度戰場的話,只怕陷入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到時候耽誤了國內的布局,那就哭都找不著墳了。

    楊猛來到阿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信問題,雲南通了電報,可藏邊要通電報的話,就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了,即使在滇西坐鎮,楊猛估算著信息的拖延也要在一個月以上,到了阿里,這個時間就大大的縮短了,許多消息最多三五天,就能到他的手里。

    印度的前期布局很關鍵,一旦布局失敗了,一兩年之內,印度還是英吉利的,有了印度,別說損失六萬軍隊,就是損失六十萬,英吉利也能在短時間之內,在印度組織新的軍隊。

    印度的幾處平原產糧區都是英吉利的地盤,不失去這些地盤,英吉利就不會失去印度,不失去印度,就不能消耗英吉利本國的兵力,不消耗英吉利本國的兵力,不讓英吉利失去印度。靠著強大的海軍,英吉利隨時都有機會干涉大清的內政。

    一旦失去了印度,英吉利九成九的心思,都會被牽制在印度,少了英吉利這個海軍第一的國家。多了法蘭西這個歐洲強國作為盟友,區區一個峨羅斯,就很難給大清內部的棋局,造成什麼影響了。

    至于米利堅,相信有了壬雷斯的游說,那邊的人。是不會輕易闖進大清這個爛泥塘的。

    到了阿里之後,楊猛就給韋駝子下了選兵的命令,而他也沒閑著,十幾個阿三模樣的藏人,就成了楊猛的學生。

    這十幾個人,雖說長得有些像阿三。但都是純純正正的藏民,差只差在血統上,這些人已經在明湖書院和影子那邊學了半年了,在楊猛看來這些人雖說還差了不少,但到印度做個洪秀全,這些人還是夠格的。

    楊猛給他們的強化訓練,不是別的。只是給他們創造一個能蠱惑大多數人的理念,民.族復興就是個很不錯的噱頭,打著這個旗號,再加上一些分田地、打土豪的福利,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一些貴族地主子弟,都很容易接受這樣的理念,有了人手,再加上武器與訓練,邊打邊搶。幾十萬人的隊伍,很容易拉的起來。

    而楊猛的目標,就是旁遮普和印度北方的平原,這里不僅有龐大的平原糧食基地,還有印度最凶悍的錫克人。

    形成大勢之後。想必一些印度兵團也會整體叛亂吧?只要抓住了機會,給英吉利在印度的指揮系統,一個毀滅性的的打擊,印度的這盤棋就算是走完了。

    半個月的時間,十幾個要主導印度復興藏民,和楊猛一起創造了一份簡簡單單的宣言,很是能蠱惑人心的宣言,而楊猛要做的,就是讓這些人,沉浸在自己參與創造的宣言之中,要想蠱惑別人,自己必須對這份宣言深信不疑,連自己都蠱惑不了,就別說蠱惑別人了。

    如果單單為了蠱惑百姓,這份宣言就有些復雜了,但楊猛的目標,可不是普通的百姓,他的主要目標是印度的精英階層,只要有了領導層,那民潮才能變成極端恐怖的存在,不然只是一觸即潰的散沙而已。

    有些事情,半個月的時間足夠了,望著滿臉自信,一臉救苦救難表情的十幾個人,楊猛笑了,時間不用太多,一兩個月之後,這十幾個人又會被現實教導一遍,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會知道這份宣言還有締造者的身份,才是他們上位的保證,什麼狗屁救苦救難,那都是虛的。

    至于這些人反叛,楊猛卻沒有絲毫的擔心,這些人本就不是印度人,他們想要撇開自己,只能在睡覺的時候想想而已,給自己制造敵人,楊猛還沒那個閑心。

    一隊一百五十人,加上這些個心懷大志的人,就是楊猛禍亂印度的棋子了,前期搜刮印度的地主和貴族,楊猛是不會錯過這個發財的機會的,這批人用搶來財富的百分之一就夠了,其他的留給他們也沒什麼大用。

    在藏邊,楊猛能給他們的支持不是很多,除了武器、錢財之外,別的就沒有,從藏邊往印度運糧食,除非是楊猛腦子抽了,不然這樣的事情,楊猛是絕對不會干的。

    一馱糧食,從雲南運到藏邊,價格翻上幾倍十幾倍都有可能,韋駝子的新軍,都經常到印度去購買糧食,給印度提供糧食補給,只能睡覺的時候想想而已。

    印度復興團,是楊猛給他們取得名字,他們能做到什麼程度,前期的布置很關鍵,憑這些人去搶掠富庶地區,顯然是不可能的,那只是找死而已,到不屬于英吉利的那些偏僻地區發展,才是王道之選。

    復興團的兩千多人,加上韋駝子新軍的八千人,組成了一個萬人隊,瞧瞧的潛入了印度,那邊的情況,韋駝子的人,早就做夠了文章,再加上暗影的一部分人,扎根這事兒,也不是很難的。

    從一個村子開始,復興團的發展速度,超乎楊猛的想象,以搶為主基調的復興團,短時間之內,就用搶來的糧食,組織了一支過萬人的隊伍。

    為此韋駝子只能撤出一部分的人手來訓練他們,而劫來的金銀,也有了很好的流出由頭,那就是購置槍械。

    這幾個月。楊家的馬隊,在阿里囤積了可以武裝十幾萬人的裝備,用這些來換取復興團的金銀,是再好不過的由頭了,就是以後事發。楊猛也能博取一個支援印度復興的美名,至于金銀的事兒,大家睜一眼閉一眼也就是了。

    一桿破爛火槍,能換幾千兩銀子,這是楊猛做的最賺錢的買賣了,復興團的那十幾個人。沒有讓楊猛白出力,一個月的時間,五萬人的隊伍,無數的金銀財寶,讓楊猛覺得此行不虛。

    發展一萬人訓練一萬人,楊猛給復興團的指示就是慢慢的發展實力。能跟著復興團參與劫掠的。只有最精銳的印度士兵,人數越少越好,這是復興團打造底層軍官的好時機。

    而且印度地主貴族們控制的地區大多貧瘠,想要找一個能養活幾萬人的地方也很不容易,復興團在悄悄的發展著,身處阿里的楊猛卻呆的有些沒滋沒味了。

    雖說帶著索朗白瑪、拉姆和布日娜,但在高原做那個事情。還是很耗費體力的,楊猛往日雄風不在了,十幾二十分鐘的高頻率動作就會讓人缺氧,不盡興是楊猛對藏邊最貼切的評價。

    身在阿里的楊猛,完完全全成了索朗白瑪三女汲水的水井,不經意的幾次釋放,卻讓三女都有了身孕,孕期之初最是緊要,三女稀里糊涂的有了,楊猛只能在阿里做苦行僧了。

    每日里騎著牛王帶著獒王驢子。在駐地周邊游獵,就成了楊猛最主要的消遣活動。

    閑著也是閑著,楊猛除了游獵,也沒放棄對睚眥的特訓,韋駝子組織的藏軍。楊猛也從里面挑了一千多好手,跟著睚眥一起訓練。

    復興團這樣的組織,初期的發展,是最順利的,一旦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戰爭的洗禮了,三個月十萬壯丁,復興團的擴張已經到了極限。

    復興團籠絡印度百姓的手段,也簡單的令人發指,幾兩銀子一袋糧食,基本就能換來老百姓的忠誠。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朝代,搶佔生存資源,都是百姓暴動的主要原因,復興團做的雖說不多,做的雖說簡單,但這樣的法子恰恰能抓住老百姓的心思。

    鞏固地盤,復興團或許會忘記,但楊猛是不會忘記的,但印度的地主貴族們控制的地盤,終不是平原的產糧區,復興團控制的大多是更為荒僻的地區,三個月的發展,復興團手里掌握的地盤,也僅僅只能養活兩三萬的軍隊。

    這里的兩三萬,指的是用土地的租稅常年養著的軍隊,復興團想要維持十萬人的規模,只能不斷的劫掠再劫掠,不然一旦斷了糧,那這支大軍,也只能無奈的解散了。

    復興團的規模越大,引起的動靜也就越大,由于不是英屬的殖民地,再加上英吉利人的注意力,現在全放在鞏固英屬印度方面,所以第一時間偵知復興團存在的,並不是英吉利人,而是印度的地主和貴族們。

    有些矛盾是不可調和,復興團的成員,大多都是無產無業的苦哈哈,與英吉利人相比,復興團對印度地主和貴族們的威脅要大很多。

    戰爭爆發的很倉促,復興團的精銳劫掠隊,遭到了印度地主、貴族軍團的阻擊,雖說劫掠隊安然的退了下來,可復興團面臨的局勢,卻急轉直下,想要繼續掠奪糧食財物,只能通過大規模的戰爭了。

    再腐朽的國家和民族,都不缺乏曇花一現的智慧和武力,印度保留地的這些地主貴族,其中也有與英吉利人斗爭過的高人,復興團與英吉利軍團相比,差了不止一籌兩籌。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支幾萬人的對手,就被印度的地主和貴族們建了起來,初期的幾次交鋒,復興團總是吃虧,這對楊猛來說,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印度不是楊猛的地盤,印度的百姓也不是楊家的子民,復興團的地盤也只能養活兩三萬人,接下來該怎麼做,楊猛清楚的很,無非是實戰練兵而已。

    復興團軍隊的操練,也簡單的很,無非是教他們如何打槍而已,剩下的就只是實戰了,十萬選兩三萬,想必很短的一段時間,復興團就能有真正的戰力了。

    印度的戰爭開始了,也到了韋駝子的新軍,退出印度的時候了,復興團的開局很不錯,十萬壯丁,再加上幾萬火器,對抗印度保留地的地主貴族軍團,應該還是綽綽有余的,他們想要戰果,只要付出一定的死傷就可以了。

    印度起了戰火,這事兒就瞞不住了,英吉利人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很不妙的東西,這個復興團,就跟殖民地的暴亂團體一樣,是實實在在的反對派,現在正是英吉利在印度最為虛弱的時候,保住印度,才是英吉利人的第一想法,這個所謂的復興團,就成了英吉利的眼中釘肉中刺。( 毒清  http://www.agxs6.com 移動版閱讀m.agxs6.com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