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空间之伪嫡女的发家史

楔子(1) 文 / 丫丫有点闲

    朝堂上

    “……。江淮一带是历年来洪灾泛滥之地,现在离今年的汛期尚有几月时日,臣以为,应当从国库拨出一笔现银,召集人力,尽快赶在汛期来临之前,在灾情严重之地筑坝修堤,以免再造成去年那种横尸遍野、百姓流离失所的惨况……”

    一位身着朱红色官服的大臣正手持象牙笏,躬身对正前方的九五之尊——乾康帝响元奏道。

    “臣反对,朝廷历年花费在筑坝修堤上的银钱都不在少数,每年春汛来临时,仓促之间筑就的堤坝却仍旧不断被冲开造成祸事,花在这上面的银子都打了水漂。臣以为与其这样小打小闹,不若请工部从长记议,勘察出问题所在,并寻找出问题所在,再遍寻能工巧匠,花上两三年时间,筑造出一些坚固的堤坝出来,从此一劳永逸。”另有一位大臣出列反对。

    “那依杨大人所言,在这两三年时间中,江淮的百姓怎么办?难道在家中坐以待毙不成?”之前那位大臣反驳。

    “非也,非也。下官觉得将这些水灾多发地的百姓迁徙至其他安全地带即可,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在安全地带定居,不舍离开家园者也可在汛期过去再迁回。”被称作“杨大人”的大臣道。

    先前的大臣明显有些不服气:“这因迁徙产生的巨额费用由谁来承担呢……”

    “朕觉得杨爱卿之策才是治水患之根本。国丈,您的做法虽可解一时之急,但从长期考虑,却并非是上上之策。齐爱卿,就由你来负责此事!”今日的乾康帝似乎少了几份耐心,不待国丈郑扶林说完,便将目光投向自己前方左侧的工部尚书齐礼开道。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感觉出乾康帝有些异样,服侍在乾康帝身旁的顺德公公早就从乾康帝那不时仿若不经意般扫过议政殿内沙漏的目光中,推测出他此刻心中定是焦灼万分,因为此刻乾康帝最宠爱的妃子——昭仪刘若瑶正在瑶池宫分娩。

    刘昭仪是昨日夜半时分开始有动静,从那时起,乾康帝便一直坐在床爆握着她的手陪着她,直到快上朝之时。

    原本乾康帝打算今日罢朝的,可是刘昭仪却一个劲劝他,说女人分娩这种事他也帮不上什么忙,如果他为了自己罢朝,只会让皇后娘娘心中更加不忿,太后娘娘对她更加不喜。

    更何况,产房乃不祥之地,即便他不上朝,也不能留在产房内陪她,如此还不如去照常上朝。

    刘昭仪原本是浙江余姚县县令刘自强之女,她与乾康帝的相识也充满了戏剧性。

    五年前的一个春日,她带着侍女吴月娘去家附近的寺庙上香,偶遇当时还是皇子的乾康帝。

    当时乾康帝只带着一个贴身侍卫在余姚一带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却不慎受了伤,又痛又饿之余,还迷了路。

    一边是生育自己、养育自己的母亲,一边是自己真心喜爱的女子,乾康帝到底也不愿意慈宁太后对刘若瑶更加不喜,便只得依照刘若瑶之言按时来上了朝。

    不过,都说女子分娩是道鬼门关,特别是在鬼魅伎俩多如牛毛的皇宫,乾康帝不知见了多少他父皇的妃子在生产时一尸两命的例子。

    因此,在离开之前,除了之前早就准备好的稳婆和辅助生产的医女之外,乾康帝又下旨将太医院擅长妇科但医都召集过来,并让自己最信任的乾清宫总管太监高得柱拿着一道可以先斩后奏的圣旨守在瑶池宫,以防有何不测发生。

    其实,此刻乾康帝的心情除了之前顺德公公所推测的焦灼外,还带有几分激动和期待。

    尽管郑皇后之前已经给他生了两个皇子,但当时他几乎没什么感觉,而不像现在,他陪着刘若瑶一起,经历了她十月怀胎的几乎所有日子,也感受到胎儿的所有变化,从一颗太医嘴中尚未成型的小黄豆,到如今每天都会在母亲腹中拳打脚踢一番的小淘气,这让他真真切切的有了一种做父亲的真实感及喜悦感。

    刘若瑶孕满三个月之后,他便让太医给她把了脉,说是个男胎。他已经计划好,待皇子诞下之后,便下旨册封刘若瑶为贵妃。

    这几年,刘若瑶受了不少慈宁太后、郑皇后和其他位分比她高的嫔妃给的委屈,一些惯会看眼色的宫人也对她多有怠慢,她却从未向乾康帝抱怨过什么,也从未想过像其他嫔妃一样替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争取过什么。

    在他去宠幸其他嫔妃,不来瑶池宫的日子里,她也未多说什么,只是静静的、温柔的守候在那里,等着他。

    这让乾康帝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对刘若瑶更加怜惜,也更不忍让她伤心。

    一年前,先帝大孝已满,原是到了选秀、广纳嫔妃、充实后宫的时候,但为了刘若瑶,他却一推再推。

    他也想仿效慈宁太后和郑家保护郑皇后那样,待刘若瑶诞下皇子,地位稳固之后再让新人入宫。

    乾康帝一边在心中策划着,一边继续心不在焉谍着大臣们的奏本。

    当他听到顺德嘴里唱出的那句拖长音的“有本快奏,无本退朝”后,如同听到天籁之音一般,第一次不顾形象的从座位上站起来,丢下龙銮,拔足往瑶池宫狂奔而去。

    他的身后,留下了一群不明所以、目瞪口呆的大臣,而大概知道一些所以然的国丈――郑国公郑扶林的脸色则显得非常阴沉和若有所思。

    ------题外话------

    丫丫回来了,开新文啦,开新文啦!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