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国

第27章 南洋的风 文 / 方晓

    大忽悠郑风走了以后,大陆考察组继续开会逐条研究郑风的合作意向书,徐主任觉得一切合作的基础在歼-7,所以对歼-7的定性才守键,于是徐主任问葛文墉:“老葛对张景华提供的歼-7资料研究得最透,又从张景华那里学习了不少辑7的飞行经验,属你对歼-7最了解了,所以我想听一听你对歼-7飞机的评价。”

    “是!”葛文墉习惯性地站了起来,徐主任挥手让我坐下,葛文墉坐得笔直,但眼中流露出的光芒表露出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我试飞的辑7飞机和我以前飞过的飞机,包括6月1号试飞过的F-86F30型战斗机以及我们即将装备的辑6,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飞机,辑7飞机不仅动力足,速度快,更让我觉得了不起的是歼-7飞机的电子火控设备系统。歼-7飞机上装备的平视显示器还可以把仪表参数投影到飞行员的正前方的玻璃上,飞行员几乎不用改变眼睛焦距,即可方便的随时察看飞行参数,比如行高度,飞行速度,航向,垂直速率变化,飞机倾斜角度等,而且参数都是是文字和数字,使飞行员不再需要一心二用交替观察舱外目标和舱内仪表,从而避免导致反应迟缓、作失误,有利于飞行员抓住瞬间即逝的战机……”

    “那仪表上的参数是怎么变成文字和数字的呢?”一个徐主任问道,徐主任看过张景华提供的资料,上面对歼-7的电子火控设备进行了介绍,但他一直弄不明白参数是怎么变成文字和数字的。

    葛文墉答道:“张老师向我介绍过,他说参数是经过计算机处理成文字和数字的。”

    “什么是计算机?”那个徐主任更糊涂了。

    对这个问题葛文墉不比他强,也没有计算机的概念,只能向专家求助。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59年,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而且内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正在研制中,专家当然知道电子计算机,只是要用飞行员能听懂的词汇供述出来还不是那么容易,专家们交流了一下,最后给出了一个答复:“计算机就是可以处理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比如说高级一点的自动控制就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

    听过专家的解释,葛文墉不管大家明不明白,继续道:“飞机上还装备了目标瞄准计算机,我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瞄准训练科目,当我纵歼7飞机瞄准目标后,平视显示器就出现了目标的距离等参数,可以帮助飞行员锁定目标发射导弹,用机炮攻击时,平视显示器上还能显示机炮的弹道参数,飞行员可以根据参数选择击发时机。听高一航介绍,飞机上还有一台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无线电通讯保密电台……”

    “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先进的战斗机!”葛文墉最后感慨道。

    听了葛文墉的评价,既惊讶又兴奋,想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你说辑7是全世界最好的飞机?”

    葛文墉回应道:“我不敢打包票说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飞机,但目前全世界各国现役飞机在综合性能上没有比得过辑7的。”

    本时空平视显示器才刚刚起步,直到70年代中期才普遍使用,辑7上装备的多种计算机更是如此,原时空落后的辑7B绝对是最好的飞机之一,但从电子设备来讲,则绝对是最先进的飞机。

    “真是没有想到!”听了葛文墉的话,徐主任像打了鸡血一样,一下跳了起来,离开了沙发,在客厅里走了起来,嘴中喃喃道:“真没有想到!这帮华侨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下美帝、苏修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完全失效了……”

    会后,徐主任和张副司长起草了考察报告,由于南洋华人的要求涉及很多的问题,事关外交政策、军队建设,以及中印边境的冲突,徐主任和张副司长更多是把情况如实反映,不带任何的评价和建议。两人有些忐忑地把报告发回了北京,然后在陵水等候回音。

    徐张二人的报告第一时间传到外交部长陈帅的手里,陈帅连续看了两遍才放下电报,并没有在意南洋华人提出吊件,而是仰天大笑:“哈!哈哈……格老子的!老子总算有根打狗棒啰!”

    看完电报稿,总理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先问两位来客:“你们怎么看?”

    陈帅道:“我去年4月份访问去印度尼西亚,听闻了一些华人受到迫害的消息,不得不说南洋华人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反华排华的背后是否真的隐藏着对的担心和敌视因素很不好判定,只能通过时间来检验。对于印度尼西亚部分派别与美帝勾结,肯定是有,但三年后一定会发生政变就不好说了,我不知南洋华人会这么肯定。对于与南洋华人的私密合作问题,我个人认为其它都是小事,打破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对我们的封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通过与南洋华人的合作,建立起一条沟通世界的私密当道是有必要的,付出一些代价也可以接受。”

    刘亚楼道:“大方向上的事陈帅谈了,我完全同意!我没有其它话可说,反正这歼-7飞机我们空军是要定了,所以总理一定要得帮我们把这笔买卖拿下来。”

    现在69式飞机还没有列编,米格21的仿制也遥遥无期,现在空军是56式当家,在中印即将开战之际,刘亚楼心里非常不踏实,所以歼-7飞机他是势在必得,这次他是赖上了。

    总理没有接刘亚楼的茬,而是沉吟道:“划出一些地安置南洋迁移的工厂,建出品加工区的事可以考虑,我们办华侨农场也是给土地的,我们就把他当作一个大的华侨工厂来办!运5飞机的生产线也不是什么尖端保密项目,也可以考虑!不过涉及到人的问题就比较了,事关重大,得向主席汇报一下!”

    这个时期毛伟人已经退居二犀把国家主席的位置交给了刘,但毛伟人仍然任****,总理口中的这个‘主席’指的是毛伟人,事涉及军事,自然要向毛伟人汇报。

    “是什么风把你们吹过来的啊!”三人连袂来到丰泽园,毛伟人说的话与总理见陈刘时说的开场白类似,但心境不一样。

    毛伟人退居二线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觉得政局超出了自己的把控,一线的当权派开始对自己辛辛苦苦树起的‘三面红旗’起了怀疑,有向修正主义道路上发展的趋势。于是他重提‘阶级斗争’,主导开展一场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为主旨的四清运动。

    但四清运动明显没有得到落实,当权派阳奉阴违,当脸一套,产后一套,这让毛伟人感觉到自己的话不那么管用了,觉得一线的领导有架空自己的危险,见到周、陈、刘三人的开场白显然有其它的意思在里面。

    心细如发的总理感觉出一丝异样,但陈帅依然故我的大笑道:“南风!主席!是南洋的风把我们吹来的!哈!哈哈……”

    陈帅与毛伟人有过一段特殊的经历,也就是他能在毛伟人的面前如此的放肆地大笑。

    “南风好啊!”毛伟人坐在沙发里,背部后仰,受陈帅爽朗笑声的影响,脸上也有了些许笑意,一言双关地道:“东南风来了就可以压倒西北风!好啊!”

    “主席!这里有一份电报稿,说的是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的事……”毛伟人的心境总理是能体会得到的,但不是他能谈论的,于是直接汇报与南洋华人蹈判情况,把毛伟人的注意力引到具体事务上来。

    “这些南洋华侨很有斗争精神麻!好!好啊!”毛伟人有毛伟人的看问题方式,理解解决问题的角度就是与人不同:“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但首先要有斗争精神才能把反抗进行到底,并且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我们以前就是靠着这种斗争精神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的!”

    毛伟人抬起手摆了摆,又道:“不过这种斗争精神我们很多人都丢了,不敢进行阶级斗争!不敢开展‘四清’工作!现在党内很多人的锐气没有了,安于物质享受,几包香烟、两瓶酒就能把他打倒了,修正主义就在眼前啊!不常抓阶级斗争是不成了!”

    毛伟人的一番话思维发散,把南洋华侨和阶级斗争、四清扯到了一块,但很快又回到了原来的话题:“有斗争精神的南洋华人是有可能成功的,我们应该大胆地和他们合作,全力帮助他们通过斗争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是受压迫的民族,1949年我们这些在的中华人站起来了,现在南洋的中华人也要奋起斗争,争取南洋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是好事麻!”

    有些激动的毛伟人在茶几上拿起了一支烟,刘亚楼赶紧帮毛伟人点上,毛伟人吸了一口烟,又道:“我同意南洋华人的建议:先与南洋华人进行秘密合作,但秘密合作也不能小里小气、斤斤计较,公平合理可以,做出一些牺牲也可以,总之要把合作搞起来,打破美帝与苏修的封锁最重要嘛!”

    见主席与自己的观点一致,陈帅点头附和道:“对啊!主席说得对,抓住主要矛盾,其它的都在其次!”

    毛伟人点了点头,又深深地吸了口烟,继续道:“他们愿意拿出自己的最好飞机与我貌享,也愿意为我们筹集我们需要的物资和技术,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是有利的!我们也应该大方一点嘛!他们要人就给他们人!不仅他们要的飞行员、士兵可以给他们,飞机研究也可以一起搞,不要你的我的分得太清,能把事办了就成。按他们的要求,挑选一些解放军精锐,先退伍,然后送过去,家属也过去,让他们成为南洋华人。”

    毛伟人精力很旺盛,说的话越多,思路越是敏锐,脸色也越红润,转过头来对刘亚楼道:“亚楼啊!你们空军同南洋华人的合作要抓紧,要先精兵强将把两个歼-7飞行团组建起来,尽快形成战斗力!印度那边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不给一教训是不成,因此必须打,还要打胜!打好!打出一个二十年的和平来!”

    这毛伟人那里是什么国际主义宅明明是民族主义者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