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36 李儒回洛陽 文 / e江月

    站起身來的,正是剛剛接替李肅光祿勛一職的荀爽。

    荀爽字慈明,潁川潁陰人,雖然已年過花甲,但臉上仍舊少有皺紋,步履穩健,並沒有老態龍鐘之態。潁陰荀氏,乃是名門望族,父荀淑,乃是戰國荀卿第十一世孫,品行高潔,博學多識,有“神君”之稱,生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時人稱為“荀氏八龍”。

    太平道作亂時,大將軍何進征闢天下名士,荀爽就是那時來到洛陽,前不久太尉董卓掌權,同樣大規模征闢天下名士,荀爽,蔡絎韓融,陳紀,申屠蟠,都在征闢之列,只有申屠蟠如前婉拒大將軍何進的征闢一樣,婉拒董卓的好意。

    “翁叔之言老成持重,爽附議之。當日董卓獨攬朝政,擅行廢立,在座諸君,也多默許之,豈非亦是依附哉?伯喈,天下名士也,忠孝著于天下,秉直奏諫,致獲罪于宦豎,髡鉗徙朔方,嘆董卓之死狀,乃惻隱之心爾,因此而獲誅,豈非朝政之苛,更甚于董卓攬權之時?”

    荀爽這番話說完,可謂是滿座皆驚。

    僅憑荀爽的名氣,資歷,年齡,看到他起身,司徒王允,司空楊彪,都收起原先的恍惚或是漫不經心,人雖然沒有站起身來,卻在案桌後微微欠身,以示敬意。

    可荀爽這話說得,就實在數重了些,不說廷尉周毖,就是司徒王允,此刻也是面色立變,一臉的陰沉。

    城門校尉伍瓊也是當今名士,面現激番正要起身,卻見到虎賁中郎將李肅已騰地站起身來,朗聲道︰“如今李��  缶 粒 罹灰槿綰斡Χ裕 炊謖飫鍔桃檣比肆く 媸腔浦 痢!br />
    李肅氣鼓鼓地坐下,堂中再次一片沉寂,雖然不少人以鄙夷的眼神看向李肅,覺得他果真是個粗鄙之人,但心底里還是認可他的說法,更有人自李肅的話中,結合現今的情勢,听出更多的深意來。

    李��  示 矗 虻鈉旌牛 褪俏  徑 刻指鏊搗  飧鍪焙潁 繢釧嗷爸忻揮興黨隼吹囊饉跡 砸欄教 徑 康淖錈 鋇舨嚏叩熱耍 癲皇竊謖飧齬せ笨蹋 傯沓鷙蘼穡客蛞煥嗟熱舜缶Ь 逖簦 瓶爻 茫 穹怯殖晌 譴笏鐐纜境 嫉慕榪冢br />
    想到這個後果,始作俑者廷尉周毖,此刻也是心中在嘀咕。

    司徒王允輕咳一聲,吸引眾人的目光,聲音嘶啞低沉︰“諸君還是說說,如今該當如何應對吧。”

    可話音剛落,所有人立即面觀鼻,臂心,並非他們都抱持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憚度,而是實在想不出來什麼高招。

    沉寂時間越長,廳堂中的無形重壓,也就越來越力逾期千斤,周遭氣息似是黏稠的油脂一樣,讓所有人都有透不過來氣之感,只有李肅仍舊表面上苦著臉,實則心底里樂開了花,非常樂意看到這幫平素眼高于頂的士大夫們在這里犯愁。

    聲音中帶著熱情,戲謔,更帶著李肅熟悉的腔調和氣息。

    他大張著嘴巴,足足愣了好半響,才驚呼一聲︰“文優兄?你是文優兄?”

    來人正是一直消逝無蹤的李儒,太尉董卓的女婿,郎中令李儒,在太尉董卓身死的那一夜,原北軍中候何拜郎中令,李儒就一直不知去向,此刻見他竟然突兀地出現在自個兒書房中,怎不令李肅大感意外,驚呼出聲。

    “哈哈,難為子嚴賢弟還能記得為兄,為了能拜見子嚴賢弟,為兄可是連夜奔波,冒著莫大的風險潛入城來的。”

    李肅同樣哈哈大笑,趕緊招呼李儒就座,點亮燈燭,寒暄起來。

    同為太尉董卓的女婿,也深得太尉董卓的信賴,李儒比起牛輔來,為人可就要圓滑多了,平素待人,哪怕只是岳父董卓帳下的親兵,他都態度和善,平素眾人有事找上門來,他也是盡心盡力。

    董卓脾性暴躁易怒,別說帳下親兵,就是倚重的帳下大將,一旦觸到了霉頭,輕則是一頓訓斥,重則是責罵,甚至是刑罰,這個時候,只有李儒能夠說得上去話,能夠平息岳父董卓的怒氣,為他人求情。

    久而久之,李儒在西涼軍中的威望,絕對是僅次于統帥董卓的,洛陽驚變那一夜,當他發現岳父董卓已然身死時,算算時間,他立即知道先機已失,事已不可為,當機立斷,在董卓帳下親兵的護衛下,帶著家眷遁隱于黑暗中,待風聲過去,他才帶著幾名親衛,離了洛陽北去,正值李��崧示 矗 閫度胝氏攏  瞿被 摺br />
    這番經歷,李儒講來沒有費多少時間,听得李肅連連嘆息。

    “如此說來,董公家眷尚隱在洛陽城內,並未如外界傳聞那般,早已離開?”

    李儒點點頭,很是坦然地答道︰“正是,只是當時情勢緊急,為兄不便攪擾賢弟,致令賢弟為難。”

    李肅面露慚愧,低頭嘆息,道︰“董公身死,屬下卻”

    說到後來,李肅已是雙目泛紅,熱淚盈眶,李儒忙出聲勸道︰“賢弟無需如此自責,為兄當日棄岳父而去,亦遭家人責難。可大丈夫行事,以德報德,以血報仇,豈可拘泥于小節,致正義難張?如今稚然已重整大軍東來,誓為岳父向朝廷討個說法,賢弟”

    李肅抬起頭,一臉的堅毅,答道︰“文優兄親來,足可見仍舊看得起小弟,弟赴湯蹈火,自是在所不辭。只是該當何時,該當如何行事,尚請兄明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