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沙漠聚灵 文 / 照影
开辟洞府这件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说他容易,是因为如果你单纯只要找一处可以清修的地方,而没有其他要求的话,那基本上随便找一处无人之地开辟洞府即可,根本无所谓难度。
而说他难,则是由于开辟洞府终究是为了让洞府主人在修行上有更多的便利,而这其中就牵扯到地脉一说。
地脉,又称灵脉,乃是地气汇聚之所,或者可以称之为灵气脉,汇集于此的都可以谓之地之灵气,与大气中的灵气一样,都是天地自然生成,品质自然有高有低。
而原先众所周知的几处品质最高的灵脉,正是被蜀山、昆仑、茅山和崆峒这四家道家正统门派瓜分,天下的其他已知灵脉,基本都是这缩灵脉的分支,这缩主脉的存在,也基本保障了这四家道门人才在数千年之中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出来,而不用担心丢了传承。
而在近千年内,西域与南疆才刚刚被发现也各有一条隐藏于地底极深的灵脉,正是由于这个发现,才让南疆与西域在近千年来修真之人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开始抗衡中原四大道门起来。
但是中原四大道门传承数千年,那些刚刚崛起的门派虽然发展迅速,但要说真的要想和四大道门抗衡,却也不那么容易,而且由于修行的功法不同,西域与南疆自成一体,并不与四大道门之人往来,反而是双方多次爆发冲突,各有胜负,也由此结下了梁子。
而这之外,就是一些小门小派,在这些大宗门的争斗中夹缝求生。
天下修道之人古时有千千万万,这灵脉几乎早已经发掘殆尽,留给现代人的实在不多,这也是现在的修道之人为什么远不如古时兴盛的原因了。
“灵脉之地,乃大地夹缝之中灵气充沛之所,道家谓之活地,即有灵气灌溉之地之意,灵脉之地绝大多数都是生机盈然之所,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灵气乃是天地灵物生长之根本,越是灵物生长的茂盛之地,越是灵气集中之地。”
“但万物无不有特殊之处,这其中有些灵脉由于天地大变动而断裂开来,与周围的灵脉隔绝,形成独脉,独脉或是如河流改道,汇入其他地脉之中,或是自成一体,形成一封闭的灵脉空间。”
“而要鉴定此处是否有灵脉,可以借助天地灵物找寻,有些天地灵物只生长在灵脉附近,而有些则对灵气有着天生的嗅觉,这无一不是寻找灵脉的最佳标示。”
陈志的脑海里默默的闪过了那本《混沌鉴宝诀》里关于灵脉的叙述与找寻方法,按照其中所叙,天生对灵气有极强感应的无一不是那种敏锐异常的生物,而其中列出的多数物种陈志连听都没听说过,竟似乎都不是世间之物似的。
又或者是因为这本书内所述的年代太过久远,这些生物已经随之更换了名称?
陈志想了一想,还是觉得这些物种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掉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现今的世界与古时不同,除了人类外的其他物种所余的生存空间实在有限,多半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了。
但是这其中却有一种东西陈志是见识过的,那就是沙漠巨蝎。
这五芒星法阵正是那本《鸠魔录》中记载的一种旁门左道的法阵,称为“聚灵阵”,可以聚集天地灵物,诱使其投入其中。
法阵刚一运行不久,陈志面前的一处沙地就“哗啦”一声的散开,从沙地之下爬出一只尺许长的蜈蚣,让陈志吓的赶紧跳了起来。
开玩笑,这么大的蜈蚣要是被咬上一口,那乐子可就大了。
陈志可没有想到,原本准备引诱沙漠巨蝎的法阵,居然还误打误撞的引来了这么大的一只蜈蚣。
陈志伸手一划,那只巨蜈蚣顿时断为两截,鲜血被陈志用手中的一个玉瓶收了进去。
这么大的蜈蚣,即使不是妖兽,估计也有些渊源了,陈志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还是将其精血吸收进了这玉瓶当中。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再次让陈志目瞪口呆起来。
灵觉传来的情报显示,四周围正不断的有沙漠生物从砂砾之下爬将出来,并且如同着了魔似的往法阵处赶来。
其中不乏一些远超平常所见到大小的毒涩毒蝎。
这样一来,陈志不禁大喜起来,这聚灵法阵乃是他根据《混沌鉴宝诀》所述的一些引灵要诀将《鸠魔录》当中的聚灵阵改良而成,原本没想过会有如此惊人的效果,哪知道一试之后,才发现效果还远胜原阵。
一夜之后,陈志几乎将所携带的所有玉瓶都装满了这些毒蛇毒蝎和蜈蚣的精血,这些玉瓶无一不逝董,但是在陈志手里却只被当成了盛装精血的器物了。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知道,只有玉质的器皿盛装这些精血,才能够达到长期保存的效果,其他的器物在这方面都不如玉器好用。
而走在回程路上的陈志心头其实更在意的不是这些疑似的妖兽之血,而有另外一件事让他心里真正乐开了花。
他得自封老板的那些袋子中,那个空无一物的袋子最近刚被他得知了用途,乃是一个灵兽袋。
要知道一般的百宝袋无法装入活物,如果强行装入活物的话,会因为承受不住空间压力而被压成肉饼,而只有经过特殊制作的灵兽袋才可以装入活物。
而这个灵兽袋,原本应该是封老板用来装那只骨蛇的。
而此时,灵兽袋中终于有了新的灵兽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