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宜修传

归还 文 / 冷冻酸奶

    大地回春,乾元十二年又到了。

    午后,朱宜修正坐在榻上闭目养神,剪秋入内道,“娘娘,李长来了。”

    “叫他进来。”朱宜修端正容色,恢复母仪天下的皇后模样。

    “奴才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千岁金安。”李长行礼道。

    朱宜修微微抬手,道,“李总管不必多礼,可是皇上有吩咐?”

    “什么都瞒不过娘娘,皇上请娘娘即刻前往仪元殿,说有要事相商。”李长恭敬答道。

    “噢?这么急,出了何事?”

    李长嗫嚅了一下,道,“似乎是赫赫来人求亲,皇上正在发火呢……”

    “你先去,本宫随后就到。”朱宜修打发他,随后坐上凤辇前往仪元殿。

    回想本朝太祖建元十二年一月,曾遣嫁宗室女茂成宗姬封为“金山公主”嫁于英格大汗为正室大妃。此后又有数次和亲,百年来,虽然大周与赫赫边境偶尔也有小冲突发生,然而终究保全了大局平安,再无遍地狼烟烽火燃起。如今赫赫又派人前来求亲,不知道又是哪个可怜女儿要踏上和亲之路了。

    玄凌读了赫赫使臣带来的国书,龙颜大怒,直到朱宜修踏入殿中仍是怒气未消的模样。

    朱宜修还未来的及行礼,就被他拉着坐到进到内室。玄凌对李长扬手厉声道,“去!将赫赫的国书拿来给皇后瞧瞧!”

    “皇上,朝政之事臣妾怕是不能看的……”朱宜修也被他暴怒的模样吓了一跳,但也不愿意做犯忌讳的事情。后宫不得干政,叫太后知道又要寻她的晦气了。

    “快去!你聋了么!”玄凌瞪了李长一眼。后者不敢怠慢紧赶着就将那封用朱红布帛写就的国书送来,玄凌一把扯过,扔到桌上,道,“皇后只管看,这是也要你的意见才成。”

    朱宜修听他语气坚决,也不能再推辞,遂拾起国书,细细读了起来,看罢亦是义愤填猬道,“赫赫欺人太甚,我朝何时有过拿皇室嫡系的女儿去和亲的,简直是蓄意挑衅!”

    玄凌见朱宜修与他同样的反应,心中无比解气,果然小宜是最懂他的人。冷静下来后道,“赫赫近年来厉兵秣马,颇有想挥军南下之兆,若然不遣嫁嫡系女儿,只怕大周又要再起兵戈了……”

    朱宜修道,“皇上乃上天之子,区区蛮夷何必怕他。何况本朝只有太祖时将茂成宗姬嫁到那爆此后皆用普通的宫.人和亲。双方一直相安无事,现在突然又说要嫡系的女子,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借口兴兵。”

    “皇后之言与朕不谋而合,只是前两年平定西南,国库所耗甚多,至今还未彻底恢复元气。若再次开战,朕怕军饷银两一时难以筹集……”玄凌的语气露出一丝颓然。

    “即便要和亲,可皇上的几位帝姬里最大的永泰才刚满八岁,亲贵王爷们那里的几位郡主要么已经出嫁,要么比永泰也大不了几岁,实在是挑不出人来……”朱宜修心中清楚玄凌是决心要和亲的,能拿女人解决问题的事情自然不用兵权旁落。

    “哪怕永泰真的长成,朕也舍不得叫她和亲。”玄凌再如何也不会拿亲生女儿和亲,落个被后人耻笑的把柄。况且赫赫真要起兵,也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而住手。这个人选不必出身金贵,只当是个拖延两国交战的棋子。

    朱宜修听到他对永泰的维护之意,心头一暖,总算玄凌还没冷血到拿子女换太平的地步。但也明白他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名声,和亲必然要有人去。

    “太后,皇上是为了国家大事着想,并没有责怪您的意思,您别多想了。”竹息姑姑劝慰道。

    “皇帝适意拿他的女儿去和亲。盛阳即便一辈子不嫁人,朝廷养她一世又有何妨?但皇帝却连一个弱女子也容不下,非要她客死异乡……”

    也只有太后才敢直言不讳的责怪皇帝的旨意,换做旁人只怕脑袋早就丢了。太后道,“这个主意是谁给皇帝出的?盛阳多年来足不出户,性子沉默。京中早把她遗忘了,若不是有人提醒皇帝绝不会想起她来。”

    姜还是老的辣,曾经临朝问政的太后一眼就瞧出其中有别人的手笔。竹息姑姑想了想,道,“这种事情皇帝也不会和旁人说,挑人选多半是去和皇后商量……”

    太后闻言冷笑道,“她这是在警告哀家,别以为她是软柿子好拿捏。孩子大了,翅膀硬了,哀家管不动了……”

    “太后,您别急着责怪皇后,做决定的终究还是皇上啊,没准皇后什么也没说呢?”竹息姑姑也看出朱宜修对太后的不满一直潜藏在冰山下,隐隐已有龟裂的迹象,但不想看到这姑侄俩彻底撕破脸,否则便宜了其他的妃嫔得不偿失。

    “竹息,你的心思我明白。宜修也确实是越来越有皇后的样子,哀家没白教她,她也没辜负哀家的期望。你去传哀家的话,把老四给她送回去。哀家上了年纪也没力气再给她带孩子了,她的孩子叫她自己养吧。”

    太后心知肚明,朱宜修算准了她投鼠忌器,归还孩子是迟早的事情,倒不如此刻她主动先下了台阶,双方的关系还有回旋的余地。毕竟都是朱家的女儿,利益一致,没必要让外人得意。

    只要宜修明白,她这个太后说的话算数就行了。

    朱宜修正在考校予沣的功课,永泰趴在旁边听。只见剪秋满脸喜气的进来,道,“娘娘,太后把四皇子送回来了!”

    “什么!你说的是真的?”朱宜修激动的一下子站起来,放在膝盖上的书卷“啪嗒”掉落在地。

    永泰扑到朱宜修身上,笑道,“母后,太好了!小弟弟回来了。”

    朱宜修亲了记她的脸蛋,对一旁的予沣招手道,“你们随母后一道去接弟弟。”

    予沣慢慢伸出手握住朱宜修,两个大孩子一边一个跟着朱宜修到了前殿。果然芸娘抱着予涛站在殿上,见了朱宜修行礼道,“奴婢见过皇后娘娘。”

    “免了。”朱宜修大悦,把孩子抱过来,刚满一岁的予涛对她有点陌生,骨碌骨碌转着眼珠子,望着她。

    “我是母后,涛儿,叫啊,叫母后……”朱宜修哄道。

    予涛发音还不准,但也含糊叫了一声,喜得朱宜修心花怒放,剪秋在旁道,“娘娘心愿得偿,老天保佑,以后一定会顺顺当当,四殿下也会孝顺您的。”

    朱宜修把孩子交还给芸娘带回偏殿安置,对予沣和永泰道,“弟弟回来了,你们以后要和弟弟好好相处,知道了吗?”

    “儿臣知道/儿臣记住了。”予沣和永泰认真答道。

    到了夜晚,朱宜修去看过睡着的予沣,回到寝殿歇息,剪秋和绣夏替她卸下外衣钗环,道,“娘娘,太后怎么突然这么好心的把孩子送回来了?”

    朱宜修拿起象牙梳子轻轻梳理的头发,对镜中的自己道,“太后是聪明人,稍加暗示自然就明白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