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宜修传

抚养 文 / 冷冻酸奶

    天气渐渐热起来,紫奥城各宫都用上了冰块。

    因早晨去给太后请安时,听太后提到玄凌近来不思饮食,神情颇多焦虑。回到昭阳殿后,朱宜修便叫人备了些清热解毒的饮食准备送去仪元殿。

    李长见到朱宜修忙不迭的上前行礼道,“奴才给皇后娘娘请安。”

    朱宜修对这个玄凌身边的大总管一向客气,道,“起来吧,皇上在里头吗?”

    “回娘娘,皇上正在里头批折子呢。”

    “那本宫进去看看。”

    李长想了想提醒了一句,道,“娘娘,皇上近来忙于国事,奴才瞧着嘴角都燎泡上火了,御膳进得也不多。无奈奴才人微言轻,还请娘娘好好劝劝皇上保重身子啊。”

    朱宜修听后道,“难为李总管的一番心意,本宫记下了,自会劝皇上保重龙体。”说完后瞥了眼剪秋,后者会意的拿出一个荷包塞给李长,道,“我们娘娘赏你对主子的关心。”

    殿外不宜拖拖拉拉,李长很爽快的把荷包塞进袖子中,笑得更恭敬道,“谢娘娘赏。”

    朱宜修笑而不语,搭着剪秋的手仪元殿。前世李长也替甄嬛出了不少力,还和甄嬛身边的槿汐结为“对食”,给甄嬛通风报信。如今的槿汐早两年就死在慎刑司中,想再翻出浪花来也不可能了。

    “臣妾给皇上请安。”

    “你怎么来了?”玄凌道。

    “臣妾听说皇上近来只顾着朝政,人都瘦了一大圈,心里担心就过来了。皇上不怪罪吧?”朱宜修坐到玄凌下首的椅子。

    玄凌笑道,“肯定是李长那个多嘴的奴才胡说,朕回头记得要教训他才行。”

    朱宜修闻言,道,“底下人也守心皇上的龙体,皇上的身体关系着天下社稷,稍有差池他们也担待不起啊。”

    “朕知道。”

    “臣妾看皇上真是瘦多了。国事繁重,皇上每日都要处理四五个时辰,再吃得那么少身子如何撑得住呢?”朱宜修把一个担忧丈夫的贤妻良母表现得淋漓尽致,“连太后看到皇上去请安时都忍不住心疼了。”

    玄凌听了这番关心感到熨帖无比,道,“朕知道,只是御膳吃来吃去也没个新花样,着实没有胃口。”

    朱宜修一个眼色,在旁的剪秋送上一盏食盒。她道,“臣妾宫里的小厨房新做了些点心,皇上不妨尝尝,吃饱了才有力气接着处理事情啊。”

    玄凌道,“你是哄孩子哄多了,把朕也当成孩子哄了。”

    朱宜修含笑道,“皇上是一国之君,臣妾哪里敢把您当孩子哄呢。”顿了顿,道,“不过,这挑食的毛病倒是有些孩子气。”

    玄凌也笑道,“难为你贤惠,正巧朕也有点饿了,你都做了些什么?”

    朱宜修亲自把盒子里的碗碟铺开,道,“水梨西瓜羹,桂花藕粉糖糕,芝麻凉团。都是清热消暑的点心,吃着也不会太油腻,皇上尝尝。”

    玄凌尝了口水梨西瓜羹,这羹的品相呈现淡淡的红色,味道酸甜爽滑。顿时胃口大开,就着羹吃了两块糖糕,还有一块两团。吃完后,李长送来沏好的茶,玄凌漱了口,道,“手艺不错,你有心了。”

    “皇上喜欢就好。瞧皇上这些天都忙到三更半夜,朝政大事要紧,可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啊。”朱宜修道。

    玄凌道,“你不懂,朝廷考察各省官员的审核就在这几日里,一封封折子朕都要仔细看过,挑选可造之材。”

    朱宜修听了,忽然想起孟家的长子之前中了进士外放益阳知县,不晓得此次是否也回京了。后宫不能过问朝政,就算她是皇后也不能说太多,遂道,“臣妾不懂这些,这时候予涛大约午睡醒了,臣妾还要回去照顾他就不陪皇上了。”

    玄凌点头道,“孩子要紧,你先回去吧,朕得了空就去看你们。”

    出了仪元殿,朱宜修坐在轿撵上想着要派染冬去打听一下孟启泰的事情,回到昭阳殿,正想叫染冬来,照顾予涛的乳母芸娘急急忙的跑进来,道,“娘娘,不好了,四皇子突然发起高热!”

    这下,孟家的事情立刻被朱宜修抛到九霄云外,跑到偏殿一看,果然予涛脸色潮红,嘴里还不时的哼含朱宜修立刻道,“快去宣文太医来!”

    朱宜修赶忙收拾心情,恢复正常的神情,道,“让本宫亲自喂。”

    予涛还太小,喝了一口苦药就闹着不肯再张嘴,哭个不停。朱宜修只能抱着他柔声哄,等到他安静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药全都给他喂下去,还要注意不让他吐出来,直到天都黑了才消停。

    剪秋

    扶着朱宜修回到内室,道,“娘娘,您也别太担心了,小孩子生病是难免的。奴婢刚才看到大皇子走的时候脸色不太好。”

    “本宫又哪里希望骂他,实在是他做事不知轻重。这次只是涛儿发烧,若不叫他有个教训,下次还指不定要闹出什么乱子来。”朱宜修发觉自己真的搞不懂予沣,她亲生的儿子什么时候也会学会对她掩藏心事了?

    剪秋劝道,“娘娘,大皇子才八岁多点儿,孩子毛手毛脚也正常,您也别太责怪他了。大皇子这会儿没准正伤心呢。”

    “等涛儿的病好转了,本宫会去找沣儿谈谈。”朱宜修看向自己的心腹,道,“他们两个是亲兄弟,本宫真的不希望他们之间有什么嫌隙啊,剪秋,你明白吗?”

    “奴婢明白,娘娘的苦心相信大皇子也会懂的。”

    芸娘精心看护过了一晚,将功折罪,第二日予涛的热就退了大半,朱宜修也没有再责怪芸娘,小惩大诫,罚了她一个月的月钱以示警告。

    太后对予涛是极为疼爱的,知道他病了,一大早就赶来看望。见到朱宜修语气中多了几分责备,道,“怎么回事?哀家听说老四发高烧,你这个当娘的也太马虎了,照顾自己儿子也这么不用心吗?”

    “儿臣疏忽,请母后息怒。”朱宜修跪地请罪道。

    太后余怒未消,道,“都是你的儿子,你也不要厚此薄彼,只顾大的不顾小的。”

    朱宜修听了纵有不满也不能和太后较真,只能哑巴吃黄连,赔罪道,“是儿臣的错,儿臣以后会小心的。”

    “涛儿现在怎么样了?”

    “回母后,已经退了烧,正在睡着呢。”

    太后没再理她,起身去偏殿看望。见到予涛前几日还是圆圆胖胖的,可才一夜,似乎都瘦了一大圈。

    心疼孙子的太后有了个主意,道,“皇后你平时要主持后宫,又要照顾三个孩子,忙不过来也是有的。既然予涛的病没有大碍了,不妨搬到哀家那儿住些日子,由哀家照顾。”

    朱宜修一听,立刻道,“儿臣岂敢劳烦母后,母后该是安享清福的时候,怎能为了小辈劳累呢?儿臣还请母后收回成命。”

    “哀家成日闲着帮你带孩子,为你分去些担子有什么不好吗?还是说你觉得哀家会对涛儿不好?”

    “儿臣不敢,太后的话折死儿臣了。”

    太后道,“哀家这个做祖母的照顾自己的孙子谈不上劳累,成日里除了念佛为皇帝祈福也没有旁的事情可做。有了涛儿还能让哀家的日子充实一些。”

    “可是涛儿他还小,离不开臣妾……”

    太后打断朱宜修的话,道,“哀家只是抱他去颐宁宫住一段时间,你随时都可以来看他。就这么定了,等下叫乳母保姆都去颐宁宫。”

    朱宜修见事情无可转圜,只能应道,“儿臣遵命。”

    太后走后,剪秋扶着朱宜修起身,见她沉默不语,担忧道,“娘娘……”

    朱宜修深吸了口气,声音平稳的说道,“去叫人准备吧……把四皇子送去颐宁宫,让芸娘跟着。”

    剪秋见她神情异样,道,“娘娘,您别伤心,太后说了是住一段时间,会把四皇子再送回来了。”

    朱宜修苦笑一声,道,“但愿如此……”

    皇城之外,大周三年一朝觐考察,由吏部会同都察院进行,考察结果奏清皇帝定夺。对于外放的官员来说,考评优异意味着调任升职,更上一层楼。

    孟启泰在时任益阳县令三年后重返京都,他绝不会知道自己将会引发一场官场的地震。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