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春

五十八章 春花秋放 文 / 戴小楼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万历十年的秋天,宁波海边秋风乍起,码头上依然忙碌,一有海船靠岸,就有那些马车车夫涌上去,摘货拽客,闹哄哄不停,那外地来的,一不小心,就会被拽了去,等上了马车,或许没到目的地,就要多付几十个铜钱,古来世情,莫不如此,后世的站台码头等地方无一不是治安最混乱的地方,大明朝亦如是。

    方当正午,一艘双桅两百料快船靠岸,明律不准造双桅以上大船,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来莫不如是,这两百料的船,若真有人问起来,人家却振振有辞,这两百料的船,只好算小船,哪里大?大在哪里?

    这种双桅杆快船,大多往来松江、苏州、扬州、常州各府,用以短途载运人货,大抵能乘坐这种双桅快船的,都是有些家底子的人家,因此,船一靠岸,车夫们一下便涌上去,着不标准的官话大喊“两百五十文钱,二十年的车把式,一准儿稳妥,送到宁波城里头……”

    船上客人一下来,车夫们就拉拉扯扯,有坚持的,不肯上车,这些人还好,若那些被拉着上了马车的,若不肯坐想再下来,顿时就会有帮会人员上来寻麻烦,总要让你掏出车钱来,付了钱以后,对不起,您请下车,还不管送,这就是[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句话的由来,车夫船夫,大多都有帮会背景,干点儿绿林勾当,实在不稀罕。

    这时候从船上缓缓下来三个人,身上穿着道袍,脚底下踩着官靴,明明不热,手上拿着折扇。这种打扮的,有眼力劲儿的车夫一瞧就知道,要么是大富人家,要么是读书人,明朝的道袍相当于后世的名牌休闲服,不是谁都可以穿的,对这些人,只好老老实实做人家的生意,不然触了霉头,被扭送到官府吃一顿板子就不划算了。

    “几位老爷,可要马车么!二十年的车把式,保管稳妥。”十来个车夫上来拉客,三人种年纪最轻的闻见这些车夫身上味道,顿时蹙眉,拿袖子遮了半截儿脸蛋。

    另外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便拿扇子在手里头挥了挥,脸上颇有嫌恶之色,倒是年纪最大三十来许那位,笑了笑,不以为忤,显然久历风尘,晓得出门在外讲究不起来,“问你们打听个人,可知道有个名士叫郑国蕃的,家住哪里?”

    这些车夫面面相觑,俱都说没听说过,那年纪最小的就挑眉低声说:“早说了,不见得是什么名士,不然,如何这些人不知道。”

    这话也有道理,古代信息不畅,若想问点儿事情,车夫、船夫、店小二,这些人要么走街串巷,要么耳目聪慧,总能问出点儿什么,所以后世人说所谓闯荡江湖,就是从这个客栈到那个客栈,喝点小酒问点儿小道消息。

    那年纪大的摇了,说:“咱们看的《足本绣像倩女幽魂之聂小倩》是顺天府德艺坊出的本子,《足本绣像倩女幽魂之白娘子》却是宁波府付梓堂出的本子,想必人家是刚从顺天府到了宁波,这些车夫不知道却也是正常。”

    他分析透彻,一句话说到关节所在,年轻的那个欲言又止,到底没出声。

    三人正互相说话,不远处有个车夫突然说:“几位老爷,俺倒是知道,离码头不远,有个桃花坞,刚搬来一户人家姓郑,据说颇有气派,那桃林外头有个凉亭,上面写着什么桃花影碧海潮的,俺识字不多,不敢肯定是不是老爷们要找的人家。”

    旁边那个二十来岁的闻言不屑,拿折扇在手掌上拍着,说:“那是邸报上说的,只好当唱词来听,做不得真,骸奸相在朝十年,天下不乱已经是得邀天宠了……”

    这句奸相在朝,显然说的是已故的建极殿大学士张叔大了。

    年纪最大谍了不由眉头一皱,道:“仲醇,慎言。”

    那年轻人挑了挑眉,未免有些不屑,不过两人相交数年,又是同乡,可谓一时瑜亮,关系极为亲近,也不反驳他的话。那年纪最小的极有眼色,顿时就拉了他手,说:“咱们边走边赏花……”说着就拽了他往前头赚年轻人嘿了一声,“花是好的,可惜,沾了俗气。”

    年纪大的看着两人慢慢往前头赚忍不住就,自己这个小朋友,眼大如箕,春花秋放,你也要隐射一下这花是开来拍那主人的马屁,桃花又怎么懂拍马屁,无辜一至于此,你这个脾气,日后如何进官场去做官呢!

    三人慢慢往前头走去,那马车夫老老实实跟在后头,时不时伸手去摸一摸怀里头那颗珍珠,脸上一阵傻笑。

    顺着细石子儿路往桃林里头走了一会儿,前头果然有一座方角凉亭,凉亭左右柱子上挂着木牌,年纪最小那个极为活泼,拽着二十来岁那位就跑过去,看着那木牌念道: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年纪最长的那位走过来看,说道:“倒有些意境。”结果二十来岁那位哼了一声说:“平仄不通。”年纪最小的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这两人唱对台戏,就问后头车夫,“喂!你觉得呢!”

    车夫憨厚笑笑,“俺不好跟老爷们比,俺就是觉得听起来蛮好听的,桃花碧海神剑玉箫的,听着就敞亮,有气势哩!”

    这时候,桃林深处传来一阵箫声,如泣如爽直入心脾,闻之荡气回肠,三人凝神细听,年纪最小的一个听了一半,断定说:“十年功力不足。”

    这是说的人大约学了十年,吹起来指尖尚有生涩,不算箫中妙品。

    “你诗认的品箫大家,说的肯定准的。”年长那人笑笑,道:“赚过去瞧瞧。”

    三人继续往前头走去,走了一会儿,箫声一变,颇有靡靡之音,然后一个极为清越的嗓音传来,“小倩,少爷我在读《小戴礼记》,你居然吹这靡靡之音,实在该打屁股。”

    “少爷,小倩是看你一边读书一边练剑,手腕都摇肿了,怕你辛苦嘛!”小女孩吴音甜糯,似乎有些委屈,她不过吹个轻快的小调,结果少爷说她靡靡之音,自然就有些委屈,却不知道她家少爷听箫只是随便玩玩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