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春

五十二章 泥马现象(上) 文 / 戴小楼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乖官一身儒衫,腰佩村正,骑在小白马上,大头一身青衫,高帮鞋子,腰间很臭美地扎着一根猪婆龙腰带。这腰带虽然只是用猪婆龙腹部的皮硝制,是颜船主腰间那根腰带的下脚料,却也名贵非常,是小倩得的赏赐,颜家把她的衣裳头面首饰全部送到郑家,这根腰带也在其中,她本打算送给自家少爷的,乖官就笑着对她说让她去送给大头,结果大头得了这腰带,再一听说是龙皮所制,笑得脸上绽开花朵一般,没口子小倩姐姐长小倩姐姐短的,她从大头嘴巴里面隐约听了些《大兴县两尸三命,郑乖官勇割双头》的故事,故此知道了单管家父子两人为何看自己眼神总有些奇怪,这才明白少爷让自己送腰带给大头的缘故,算是抬举自己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心里头感动的很,觉得少爷肯为一个小丫鬟如此上心,真是一个值得让人托付的,却搞不懂为何跟总是对不上眼。

    大头牵着马缰走在前头,时不时去摸一摸腰间那猪婆龙的腰带,美得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了,乖官看他那模样,忍不住好笑,转头看这宁波城外炊烟渺渺。

    江南的城镇有个极显著地点,城池很小,不像北方,偌大的城池把所有民居都包进去,依靠城墙就可以抵御侵略者的入侵。而江南的城池也有特色,大多都是梨形城桓,这是因为江南多山多水,必定受到山水的限制,因此形状不规则,而北方城池大多数都是四四方方的。

    宁波古城已经有数百年之久,很多地方都早已坍塌,前朝蒙元时代元庭又不许南人筑城,等朱洪武开国,由于大明是从南往北一路打上去的,因此大明开国,南方底定,根本没有筑城的需要了。

    这事实上也是嘉庆朝江南倭寇横行的一个原因,大多数城镇连个坚固齐全的城桓都没有,老百姓怎么去抵挡如狼似虎的倭寇。

    像乖官和大头从桃花坞一路行来,人烟逐渐稠密,远远看去,城门倒是似模似样的有几个,城墙,却像是被狗啃过的烧饼,有将近千年历史的内城倒是像模像样,每隔个几年,宁波府都要修缮一下,这也是整个大明为数不多的有内城的城市,还是唐朝开元年间建的,如今宁波府衙门所在就在内城里头,此外还有一些官宦人家,豪商大户也居住与内城。

    乖官和大头缓缓行在路上,远远的,能看见灵山保国寺,依稀还能听见和尚们撞钟的声音,大头指着那边就问,“少爷,那个和尚庙是什么地方?瞧着有点儿像是咱们顺天府刀柘寺,就是山有点矮,像个小土丘。”

    潭柘寺就是送《永乐御制神僧传》给郑国蕃并且说[小施主前世宿慧,和尚投胎,不如从了老衲罢!]的和尚所在的寺庙,始建于西晋,永乐皇帝建紫禁城就是仿刀柘寺,永乐大帝就是山寨的创始人,山寨无处不在。

    乖官哪儿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寺庙叫什么,不过这官道上往来行人很多,旁边有个行人看乖官主仆二人都十分气派,听口音像是天子脚下出来的,就顺口说道:“这位小官人,那山叫做骠骑山,寺名保国寺,香火鼎盛,而且求签颇灵验,你家小相公若是要问前程,去保国寺求一签,倒是十有八九灵的,就是,香油钱贵了点儿。”

    “那么点儿小土坡居然也叫骠骑山,若骠骑大将军知道,一准儿气得从墓里面爬出来。”大头看那小山丘不气派却叫骠骑,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旁边那好心人一噎,忍不住在心里头怪自己多嘴。

    在马上对那位行人点头微笑道了声谢,“家仆无礼,请不要见怪。”那行人连说不敢,说小相公客气了,说着,却是放慢脚步,走到后头去了。乖官扭头就对大头说:“再乱说话,下次不带你出来了。”这小子有些口没遮拦,是要好好给他上上规矩了。

    单思南哦了一声,怕在官道上被少爷呵斥,这人来人往的,未免丢面子,于是低着头牵着马就往前头走。

    往前头走了一截路,人口愈发稠密,乖官就下了马,让单思南牵着马跟在身后,寻人问了问路,那人一听这位小相公问哪里书坊最多,就指着保国寺说庙前头一条街,全是书坊。

    乖官道了谢,缓缓往保国寺方向而去,这时候正是上午,又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路上很多人看着就是往保国寺上香去的,果然如人所说香火鼎盛。

    自然,乖官是不想去烧香拜佛的,万一又被什么白胡子老和尚一把拽住来一句[小施主前世宿慧,不如从了老衲罢!]那才真的冤枉。虽然说,他自家明白自家事,穿越这个现象,用佛家的话来说,恐怕还真就是前世宿慧,历史上很多高僧,明明不识字,可开悟以后,写诗作偈语头头是道,实在只能用生而知之来形容。

    两人一路走去,路上不少上香的大姑娘小媳妇,看乖官唇红齿白,双眉直插入鬓,腰间佩着华丽的宝剑,身后还跟着牵白马的小厮,忍不住就要多看两眼,一路行来,衣裳上头也不知道沾了多少眼珠子。

    那位虞玄虞老先生作为主人,又是这付梓堂堂主,既然抢先接了过来,随便看了两眼,眼神一凝,一叠声喊来伙计,“快去快去,把昨儿顺天府发来的《绣像足本倩女幽魂之聂小倩》拿过来。”

    那伙计得了店主吩咐,扭头去取了书来,“老爷,这书还没上架呢!”虞玄虞老先生接过书,也不说话对他挥了挥手。

    一直默不作声的乖官一看,心里面舒了一口气,感情《聂小倩》已经发货发到宁波了,这就好,估计不愁卖不上价钱了。

    两两前后对照了一番,看了大约万把字,这位付梓堂堂主咂嘴哒舌,缓缓合上手上的稿子,“书不错,可是小秀才你的师友所撰么?若想卖,老夫出五两纹银。”

    啥?五两纹银?

    看着这脸色红润富富态态细眯着小眼的老先生,乖官真恨不得一拳轰到他老脸上去。

    卧槽泥马勒戈壁,果然,读书人的厚脸皮真是无下限的啊!即便是那个乖官觉得蛮小气的德艺坊坊主赵苍靖,第一次看《聂小倩》也开价十两银子,这位倒好,一张嘴,五两。

    所以,乖官当下脸色就变了,伸手过去拽了自己的书稿,“老先生说的好笑话,我以后要是写《笑林广记》的话,一定请老先生说两个。”

    乖官这话,不软不硬,不卑不亢,话里头隐隐点出自己是书的作宅还暗中隐射讽刺了这位虞玄虞老先生。

    “,不急不急。”这老先生嘴上说不急,一起身,把茶盏都打翻在了柜台上,伸手一把拽住乖官,“可以商量,可以商量嘛!”

    泥马,有什么好商量的,越是读书人转行做商人,所谓儒商,越是扣嗦指头的货色,真是没一个好东西。

    乖官根本不想跟这位商量,宁波这么大,外面全是书坊,我还不信了。伸手去扳开这位虞老抠门的手指头,“老先生,我想我们商量不到一起去。”

    他说完扭头就赚后面那位一直没说话的道袍老者突然开口,“小哥留步,老夫熊大木,忠正堂堂主,能否一观小哥的本子?”

    这话一入乖官的耳朵,本来乖官不想搭理的,这两个一看就是一家人,葛朗台的朋友还不是另外一个葛朗台,不过熊大木三个字却让他脚步一顿。

    缓缓转身,他说道:“可是写《杨家将演义》《北宋志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宋代君臣演义》《岳家将》《全汉志传》《宋传续集》的钟谷子熊大木?”

    泥马渡江熊大木,名福镇,字大木,号钟谷子,忠正堂主,福建建阳三大刻书世家之一,泥马现象发明人。

    这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无法绕过去的牛人,秀才出身,弃儒从商接手家族书坊刻书的生意,作为一个书坊老板自己动手撰写讲史故事,第一个在讲史演义里头煞有其事夹批[泥马渡江],说北宋康王赵构被金人追赶,惶急之下上了一匹马就跑,过了江,发现的马是一匹泥塑的马,把神话当历史写进讲史里头,导致有明一代所有讲史演义和时事演义通通成了笑话,后人称泥马渡江熊大木。

    你喜欢这位也好,不喜欢也罢!只要你是搞文学创作的,尤其是研究明清小说的,这位就是你无法绕过去的大牛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