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顺利撤退 文 / 再次等候
那江澄听到了吴世恭的叫声立刻顺势停止了脚步转过身来。而陈中之都司在犹豫了一下以后也转身看向吴世恭。其他那两位武官知道吴世恭他们肯定是要说些隐秘的话,也就没兴趣再留下来,加快了脚步离开了。
等到那两位武官远去,吴世恭因为刚才已经了自己的心意,所以也就不再试探,直接对俩人说道:“那些外人曲解了小弟的意思这不足奇,就我们这本乡本土的说些心里话吧。”
“你们都是跟着江游击来山东的,可江游击却不幸捐躯。小弟以前也与江游击有着一面之缘,所以现在心中是万分惋惜。可往事如烟,转眼就天人两隔啊。唉——!可走了的人是一了百了,而我们活着的人却要硬着头皮走下去啊!”
那江澄听到吴世恭说到这里,立刻躬身向吴世恭行礼道:“家叔也一直提到吴守备的威名,说其有幸与守备大人并肩沙场。可家叔命薄,这万钧重担现在压在小人肩上,是万分心颤啊。”
吴世恭听着江澄话里的意思,知道其就想投靠自己,就立刻顺杆说道:“都是熟人,就不说两家话了。我们就好好地合计一番,起码让我们河南出来的儿郎平安回家。”
“那吴守备的意思是?”一旁的陈中之见到吴世恭和江澄是一唱一和,立刻插嘴问道。
“合兵在一处。小弟这里也有二千多人马。加上两位兄弟的兵马也有三千多。我们对内互相救助,对外就一个主张。不是我多心。看看今天你们的位置,一定在战场上也就是个断后的命。这也就看出来,这场平叛,我们这些河南客军的位置总是在险多功少的地方。”
“但只要我们兄弟合心,起码也要争个不受欺负的位置。要不然,我们是想裹着草席回河南去呢?还是想着断手断脚回去呢?你们放心,小弟我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弟兄们的事。不会收编或挖墙角。只要回了家乡,咱们立刻就各奔东西。”
“我老陈说话可能不中听。吴大人说的倒是个善法,可万一变卦了怎么办啊?我和江千总加起来的人也没有你多。你怎么保证你所说的话一定兑现呢?”陈中之接着问道。
“陈大人说话就是直爽。我也就喜欢和你这种人打交道。把话藏着捏着也没意思。不过我在这里再拍着说自己一言九鼎更没意思。但是你们可以打听一下,我吴某在河南的名声怎么样?我说过的话是不是一口唾沫一个钉。我还是这句话,不勉强,但合作就要全心全意地合作,自己兄弟就绝对不能够在背后相互捅刀子。”
“这倒也是。吴守备在河南名声相当好。肖公公和家叔也一直念叨着他,小人绝对可以在陈都司您面前打包票。”江澄在一旁也为吴世恭来背书。
被规劝了一下,吴世恭也有了一些冷静。还是那句话,强扭的瓜不甜。吴世恭决定什么事还是主要依靠自己吧。于是就缓下口气说道:“那陈都司请便吧。”
陈中之见到自己的话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应,立刻就涨红了脸。他是不会说话,可那并不代表他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
现在的陈中之处境可就有些不太妙了。如果不联合,他那五、六百人完全就成为孤家寡人了。在几万明军中,连个浪花都不会起来。到时候也肯定就是个跑腿劳碌的命。
可是陈中之刚才话已说出口,也拉不子再去反悔,这一时三刻之间,陈中之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是就这么离开,陈中之也不会甘心。
到底江澄和陈中之在白天并肩作战了一场,也不好一直见着陈中之的尴尬。于是江澄就说道:“我们河南出来的,肯定会在一起。陈都司你说是不是啊?”
陈中之当然顺杆爬下:“确实如此,也要吴守备多费心啦!”
见到了陈中之已经服软,吴世恭也退了一步,释放出自己的善意:“大家说开了就好。再说,我这个领头的,也就是对外出个面,并不干涉两位兄弟军里之事。而且有什么大事,也会和两位兄弟商量的,并不会独裁,请两位兄弟放心。”
陈中之和江澄连连点头,基本上放下了所有的心。
半夜,在吴世恭的号令下,所有的明军集合队伍立刻趁夜撤退。而在原地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篝火。
四千多人的撤退,这动静肯定不会小,河对面的叛军也察觉到了吴世恭他们的动静。可是吴世恭他们的行为太为诡异,弄得叛军不敢下定决心去追击。
因此,吴世恭他们很顺利地和叛军脱离了接触。他们也并没有依着道路撤退,他们接连变了几个方向,走了几个“之”字型向后撤退。
经过了一天多的行军,吴世恭他们终于在崇祯五年的四月三日,撤回了原先后军的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