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疯狂

第七十四章会议和决断(上) 文 / 再次等候

    在会议的一开始,当吴世恭刚提出自己的想法:到了河南归德,就要严格训练军队,并且要着重加强军队的火铳训练和队列训练以后,薛永利就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

    首先,薛永利介绍了河南归德所处的地理环境。薛永利说的那个古代的地名是一大堆,听得吴世恭是云里雾里。到最后,吴世恭只是知道了:河南归德就在河南省的东部。

    想想也是,就算是薛永利说的是现代的地名,可能吴世恭对河南归德的方位也不是很清楚。在现代,我们如果去某个地方,只要买张票就行了,谁会关心,那个地方在哪里?除非是那些跑长途的货运司机。

    为了让读者了解一下,就在这里说明:明朝的河南归德,基本上就是现代的河南省商丘市。

    薛永利说到最后,就总结了一下:那就是河南归德是个很安全的地方。根本没必要狠命练兵,去准备打仗。

    薛永利介绍说:河南地处中原,本来就说有八个藩王在河南省落藩。所以,整个河南也是城池密布、大军林立的。

    而且,河南的北面是北直隶,有着护卫京城的京营,还有一条黄河相隔,所以根本用不着担心。

    河南的南面,是南直隶,有南京城的重兵,也有湖广的鱼米之乡要保障。再加上有个中都凤阳,有重兵把守作为屏障。所以,也不需要担心。

    河南的东面是山东省。那山东省虽然从明朝开国以来,大乱小乱不断,但是,基本上从来没有威胁到河南省。因为,如果要从山东省打到河南省,一定要越过大运河。而大运河是整个明朝的生命线。

    在大运河四周,不仅大军林立,卫所众多,而且有专门保卫大运河的漕运部队。因此,也根本不需要担心。

    最后,是河南的西部。它和陕西省的连接处,有潼关这个,几乎是全国最险要的关隘。几乎没有任何部队可以从这里打进来。再说,就算是有部队攻陷了潼关,穿越整个河南省,打到河南归德,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了。所以,也不需要担心。

    一边是有经验的老军人;一边是出身豪门的富家公子吴世恭,你说赫飞他们会相信谁?再加上在今天,薛永利的说法又和那几个老军头不谋而合。最多,赫飞他们不敢和吴世恭提出反对意见罢了。

    再说了,队列训练是那么的枯燥乏味,赫飞他们从心底里就对队列训练有着很大的反感。他们的心情就象现代我们参加军训一样,如果军训的内容是打,那训练一年都会津津有味;但是如果军训的内容是队列,三天就会感到厌烦。

    在最后,薛永利关照吴世恭:姑爷到了河南归德,只要太太平平的享受就行了。如果有什么军事上的事,无论是训练还是打仗,都将由薛永利来负责。侯爷薛濂派出薛永利到吴世恭身爆就是要起到这个作用的。当然,薛永利也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姑爷吴世恭的安全的。

    听完了薛永利的话,吴世恭无奈地发觉,薛永利说的确实有道理。让吴世恭更无奈的是,他发觉自己好象都被薛永利说的理由给说服了。虽然,吴世恭也知道,火铳和队列的作用很大,也是未来军事发展的方向。可是,吴世恭却找不到一丁点理由来反驳。

    另外,吴世恭看了那些参加会议的人的神情,发现他们都完全赞同薛永利的观点。也隐隐约约地把薛永利作为了他们军事上的领袖。也就是说,在名义上,这些人都承认吴世恭的领导地位。可是,一到打仗,他们肯定会听薛永利的指挥,不会听自己的。虽然,薛永利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

    其实这点并不奇怪。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最害怕的就是来了个不靠谱的上司来瞎指挥。因为,军人对于自己有意义的牺牲都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但是,自己如果在瞎指挥下,死得莫名其妙的话,那简直就是太冤啦!

    在这里举个例子:就说说我们但祖吧。我们发现没有,太祖的经历中有一段空白。那就是太祖从秋收起义到五次反围剿之间的这段时间内,他在干什么?

    有意无意地隐瞒这段历史的原因,我这里不想多说。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太祖遇到了很严重的信任危机。

    太祖是个书生出身,当他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和老朱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以后。后来,又和老彭的三军团会师以后。作为原来就是名将的老朱和老彭,以及他们手下的大小将领,谁会放心让太祖这个书生来指挥呢?

    因此,经过了一次次挫折,一次次磨练。到了遵义会议的时候,为什么整个军队对于太祖的指挥是众望所归了呢?这正是太祖一次次卓越的指挥,一次次辉煌的胜利,导致了太祖在军队中有了极高的威望。因此,太祖不愧为军事天才这个称号。

    而吴世恭现在也是碰到了,信任危机这个问题。更让吴世恭有苦说不出的是:他知道,在大明朝将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可是,就算是吴世恭现在说出来,所有的人也不会相信他。

    更让吴世恭悲哀的是:吴世恭其实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训练军队,是否有能力指挥打仗,都没有一丁点的信心。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