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还珠之那拉重生十二福晋

第五十二章——最后一年与第一年 文 / 沁兰妹妹

    第五十二章——最后一年与第一年

    乾隆五十年,这是后世历史上记载的乾隆朝最后一年,这一年的重点是拜祭。

    在这一年里,乾隆先后带着永璂从顺治帝的孝陵开始拜祭,然后是康熙帝的景陵,之后是雍正帝旦陵和安葬孝圣宪皇后旦东陵,最后才是乾隆为自己建造的裕陵,当然,在裕陵他们只拜祭了孝贤皇后和葬在裕西陵的孝恪皇后。

    本来乾隆还想出关去盛京拜祭太祖太宗和去泰山的,但是因为路途太远和乾隆的身体原因只能作罢,只在太庙里进行了极其隆重的祭祖大典。

    其实,乾隆五十年的所有典礼都进行得十分隆重,永瑆私下里曾经跟永璂看玩笑说这有点极尽哀荣的味道,得了永璂的一句低喝。

    不过今年办的典礼多了一项,那就是芷娴的生辰,永璂的生辰也就在毓庆宫里摆了几座家宴,但是芷娴的生辰却在乾隆的要求下大大办了起来,内外命妇进宫赴宴,办得颇有些与舒皇贵妃的生辰宴比肩的架势。

    “皇阿玛就算要给我壮声势也犯不着拿你做文章吧,”永璂有些郁闷,“累不累?”

    “还好,”芷娴笑笑,“方才南三所的管事太监来说,在那学规矩的几个秀女好像是闹起来了……”

    “这些事你先别费心,要是真有那些给脸不要脸的,请旨遣回家也无妨,”永璂提起这些就觉得烦。

    四十九年的时候,秀女大挑留了不少人,一看就知道这些秀女就是留给永璂充实后宫的,毕竟永璂的后院,现在从芷娴到的侍妾,也就十来个人,充实后宫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当时乾隆和永璂都觉得与其到时侯再匆匆忙忙挑选,不如之前就细细查看留下好的,所以四十九年的秀女大挑就多留了不少人,如今都在南三所那边学规矩。

    而五十年的小选留下的宫女也不少,因为按例,新皇登基会恩准许多宫女出宫,为了避免那时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所以今年预留了不少后备宫女,正在内务府□着。

    只是那些秀女,见自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难免有些就骄傲起来,其中一些出身大族的,甚至还看不起芷娴这个出身较低的未来皇后,有时候芷娴去验收她们的学习成果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狂言妄语,永璂也为此请旨将不少秀女遣回家去。

    几次之后那些秀女也就消停了,毕竟这时候还被遣送回家是极其丢脸的事情,但是她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消遣——窝里斗!

    为了一盒胭脂或是一小捆绣犀她们都能闹得天翻地覆,三天两头要芷娴过去调解,为此,永璂又遣送回家一部分人,这时候他才明白乾隆当初为什么留下了超过五十人的秀女,根本就是留下来日久见人心的,到了现在,也就剩下二十来人了,看起来还是要继续遣送。

    八月的时候,永璘永瑜双双出宫建府。

    到了中秋的时候,乾隆给十公主正式进行了册封,固伦和孝公主终于是得到了明证,而且乾隆还将和孝指给了已经窥视已久的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命其在和孝十四岁之后与和孝完婚。

    这种疑似抢人儿子的行为让子控和珅气得牙痒痒,却不得不领旨谢恩,之后连着半个月都不给乾隆和永璂好脸色看,让乾隆在他坐朝的最后几个月里还体验了一把节衣缩食的感觉。

    所幸是和珅还有些分寸,没把怒气发泄在十二月十六的禅让大典上。

    十二月十六,晴,诸事大吉。

    乾清宫里布置的比往常更庄严肃穆,因为今天这里正在举行大清朝最最重要的典礼之一——皇位禅让大典!

    文武百官估计这辈子也只有这一次机会看到两位同时龙袍加身的皇者站在自己上头的景象了,今天过后,如果没有真的火烧眉毛的事情,已经成为太上皇的乾隆皇帝是不会出现在乾清宫了。

    而且文武百官都已经知道了,乾隆即将在册封皇后和册封两位公主的册封礼结束之后前往江南的行宫休养身体,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再次回到紫禁城的时候,要么是新皇出事了,要么是太上皇即将驾崩。

    永璂从乾隆手中接过玉玺与上三旗旗令的同时,芷娴也在舒皇贵妃的翊坤宫里跪接后宫凤印,在她接过凤印的同时,舒皇贵妃才算是正正经经升级为了皇贵太妃,只是芷娴的宝册还要等到册封礼才能颁下,现在只能称为嫡妃娘娘而不是皇后娘娘。

    幼殇七哥永琮,追封哲亲王;

    八哥永璇,晋封郡王;

    幼殇九哥十哥,皆追封亲王;

    十一哥成亲王永瑆,享双亲王奉;

    幼殇十三弟永璟,追封敏亲王;

    幼殇十四弟永璐,追封郡王;

    幼殇十六弟,追封郡王;

    十七弟永璘,恩封庆郡王;

    十八弟永瑜,恩封嘉郡王。

    诸姐妹,已故幼殇的不提,在世的姐妹全部晋封固伦公主,原本就侍伦公主的,享双亲王俸。

    而“被迫”不能晋封的永琰,永璂也给了不少的赏赐,算是面子上过得去了。

    还有实在不能再封赏的端慧太子永琏,永璂也亲自前往祭奠。

    这一下是皆大欢喜,但是永璂的下一道旨意却让大家疑惑了:准许在京公主奉养太妃!

    这是怎么回事?大清一向只有亲王郡王奉养太妃的,公主怎么能奉养太妃呢?

    一下子好几本折子就递到了永璂的御案上,永璂倒是好脾气,在早朝的时候,当众解释了这道旨意的意思:

    一是,公主分为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品级与亲王郡王相等,既然亲王郡王能奉养太妃,公主自然也可以。

    二是,公主也是妃子们生的,理应尽孝道,虽说出嫁了便是夫家的人,但是就算说破大天去,夫家也不能阻止公主尽孝啊!

    这两条理由一出,大家都不再说话了,还能说什么?固伦公主视同和硕亲王,和硕公主视同多罗郡王,这是祖宗家法上明明白白写着的,而且按照满人的习俗,女儿家比男子还要尊贵一些,而且还扯上了孝道,他们还能怎么说?说女儿不用尽孝道?

    而乾隆朝仅剩的三位公主已经从景惜那里知道了永璂这道旨意的真正目标——陪嫁嬷嬷!

    原先大清建国之初效仿明朝设立公主见额驸须经陪嫁嬷嬷宣召的制度,是因为那是当时大清的公主大多数是嫁往蒙古和亲以稳定满蒙关系的,那是蒙古额驸们大部分都是些莽汉,才不管你什么公主不公主呢,不顺心了就打,为了防止公主被打,所以才设立了这个制度。

    但是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满汉两族都接受了不少汉人的文化,蒙古汉子们不说变得满腹经纶温文尔雅,但是打公主这种事是没有了,而这时候陪嫁嬷嬷制度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影响到了公主与额驸的婚姻生活和后代子嗣,进而影响到了清廷对蒙古的影响,这可就竖之大事了!

    雍正乾隆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只是陪嫁嬷嬷制度是祖宗家法上的,轻易废不得,才咬着牙看爱新觉罗家最尊贵的姑娘们受那样的欺负,而到了永璂这里,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公主镇不住你是吧,那就有找个镇得住你的!

    而且这也是为了防止再出现魏氏那样拿公主生病来邀宠的事情,让生了女儿的妃子也有点指望,不要老是想着生了儿子日后才有保障,照顾女儿日后一样有出宫被奉养的机会。

    最后,永璂还留了个漏洞,他可没说公主只能奉养自己阿玛的妃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