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西隐昆仑.

第三十五章 秋杀之令 文 / 凤箫声动

    在付出了十几道十一品法术,一道十品法术,无数十二品法宝后终于将这噬骨阴煞击杀。其过程可谓险之又险!

    楚川踩着焦黑的土地,鼻尖满是焦灼的气味,举目望去,方圆数十丈内翻腾着滚滚热气,热气蒸腾,扭曲了视线。

    走到噬骨阴煞所化灰烬爆楚川手执虎炎剑,将灰堆拨开,露出里面的一块巴掌大的扁平玉石。

    这玉石通体漆黑如墨,中间有着一条小涩看上去就像不小心被树脂包裹化成琥珀一样。玉石表面不时闪过红色、蓝色的光华,有若隐若现的凄嚎传出,平添几分诡异。

    这玉石不是别的,正是噬骨阴煞的所化,其中蕴含的噬骨煞气精纯无比。噬骨阴煞虽然是邪异恐怖的至邪至秽之物,但物极必反,其所化的噬骨阴玉却是和无名星魂一样,乃是不折不扣的宝物。

    楚川的无名星魂堪比顶尖的十品法宝,而这噬骨阴玉若是祭炼得当,当可炼成一件九品法宝,并且要不是这噬骨阴煞刚刚诞生,还不成气候,炼制成更为高阶的法宝也不是不可能。

    楚川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这噬骨阴玉到底价值几何,但修道界中可是有着记载,以阴煞所化的阴玉炼制成的法宝最高品阶达到了三品。

    那还是中古秦王朝草创时期的事,事情起因更是要追溯到上古战国末期。

    其时杀神白起于长平打败上古赵国大军,当时的四十万赵兵业已投降,岂料白起竟下令将四十万赵兵尽数坑杀!

    由此,长平一带怨气冲天,经年不散,纵使金仙也不能将其中怨气化去。

    要知道,那是上古时代,当时的九州只经历了一次域外天魔的大举入侵,金仙高手尚能停留人间,所以九州大陆上的高手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比现今高出太多。

    那四十万赵国士兵,即使修为最差的都是元婴真人,领兵将军更是金仙大能,这样一支四十万的军队被坑杀,也难怪集合诸多金仙大能也不能将其中怨气消弭掉。

    要想将这等冲天怨气消弭掉,怕是要大罗金仙出手,但当时的九州哪来的大罗金仙?

    在当时的秦国诸多高手无奈,只能合力将长平一带封印,暂时控制住了怨气的蔓延扩散。然后只能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阵法能将怨气慢慢消弭。

    之后上古时代破灭,中古时代伊始。

    毕竟战国七雄虽然相互争战达两万五千年,但期间大多数时间都在休养生息。而阴煞和九州生灵展开的大战乃是集中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爆发,是以阴煞虽是以百万之众对抗万千生灵,却也对九州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这场波及整个大秦的历时三年,最后秦王庭耗费代价,请出供奉在崆峒派但古二品灵宝——翻天印。

    一印将秋霜肃杀阴煞连同大半阴煞湮灭,方才结束了这场破坏的大战。

    其后残余下来的二十万阴煞如何潜藏,又是如何被一一灭杀的,这就是后话了。

    依靠翻天印才最终打杀了包括秋霜肃杀阴煞在内的六十万阴煞在加上之前三年陆陆续续击杀的二十万阴煞,最终秦王庭得到了八十万枚阴玉,经过炼制之后等若多了八十万法宝。

    虽然这八十万阴玉炼制而成的法宝绝大多数都只是八九品的货色,放在上古时期并不出奇,但那凝聚秋霜肃杀阴煞全身的秋霜肃杀阴玉在加入了众多天材地宝,又经过百年炼制孕养终于成就了一件三品法宝——万物霜冷秋杀令。

    三品法宝,这种等级的法宝即便是放在上古时代也是有数的强悍法宝。

    要知道在仙界战事吃紧的情况下,早在伏羲、女娲两大圣人以身化为先天初始混元阴阳大阵之时,那些位列一、二品的至强法宝几乎全部都被带到了仙界。

    而留在人间的少数一、二品法宝皆因为人间修士境界不够而无法动用,即便少数能动用也要付出的代价。

    再加上上古时代开启之后,不时有绝世人物得到这些至强法宝的承认,随着这些人飞升仙界。到了秦二世时期,已知还存于人间的一、二品法宝就只剩下了玉虚杏黄旗、离地焰光旗、翻天印、腾空剑、斩仙葫芦、遂人钻六件。

    即便算上合璧之后能达二品的紫郢青索和一些不知失落在哪个角落但古至强法宝,也不会超过十指之数。

    而这些法宝除了紫郢青索外都是轻易无法动用的,即便是紫郢青索,想要将双剑合璧,花费的代价也不小,所以理论上当时最强的法宝就是三品法宝了。因而一枚万物霜冷秋杀令足以延长一个王朝的气运。

    但是百万阴煞对秦王朝带来的创伤实在是太大了,而且秦王朝创立的时间也太短了,王庭掌控者胡亥也太无能了。所以即便收获了八十万件品阶在九品至三品之间的法宝也未能挽回秦王朝的颓势。

    以此为契机,原六国展开了放抗,最终攻入当时的咸阳。

    中古第一个王朝秦朝只维持了一千四百年,传了两世便宣告破灭。虽则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无疑百万阴煞的横空出世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