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白玉翎管 文 / 捡漏
众人坐定,蒋坤见根雕茶几坐了两个人,一名穿着西服的中年人,文质彬彬的,颇有大家风范,而且居于上首,茶艺功夫娴熟,从各方面综合考量,蒋坤认为他就是老板无疑,至少在摸宝行的地位不低吧?
而相比较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蒋坤也只是稍微瞥了一眼,就把专注重点放在了沈中亦身上。
“这应该是老板了吧?你好,我叫蒋坤。”皮肤黝黑,看似忠厚的他,其实头脑很是灵活,只是并不知道,贸然指明身份,是一种不太妥当的做法,一旦说错,第一印象就会差了。
沈中亦并未起身与蒋坤握手,而是借故在泡茶,腾不出手来,善意地提醒道:“蒋坤是吧?不好意思,我不这里的老板,而是经理。”
蒋坤经此提点,立马表情有点不自在,对着沈文信说道:“不好意思,这位是老板?不知尊姓大名。”
“免贵姓沈,名文信,蒋大哥也不必拘束,坐下来喝杯茶,等会我们再谈生意。”
“那敢情好,沈老板年纪轻轻,能开这么大的古玩店,还如此平易近人,实在难得,不知贵行的掌眼老师傅呢?”
“哦,掌眼的老师目前我来的,等下鉴宝也是由我和杨宇一起进行。”
“原来如此。”
蒋坤不免疑惑,沈文信是老板的话,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富二代,但是也掌眼,那么说来还是具备专业鉴定知识的行家?
这个年纪能有丰富的鉴赏知识?蒋坤抱着疑惑,三十多岁的蒋坤,搞铲地皮也有七八年了,也知识摸到了一些门道,前几年打眼的次数并不少,努力专研了一阵,才逐渐闯出了些门道,与不少的古玩店都有合作,提供许多的宝贝。
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抱着一丝疑惑,喝了一杯清茶,与三人简单聊了会天,便一道来到了鉴宝室的方桌皮垫面前。
蒋坤带来了一个大行李箱,里面套了一层海绵,用来避免运送途中磕碰,只见他捧着一件瓷器,说道:“沈老板,还请掌掌眼。”
沈文信看了这个器形应该是人头罐,在国外名为姜罐,画片是青花人物,有妇女、稚子,从画面上看应该是清代的无疑,具体是那个朝代,沈文信还摸不准,上手之后,没有出现宝箱。
那么可以推测出应该是不达到九品的程度,或者是仿品,从底部写着大清康熙年制,但是画风又没那个时代的大气,开片是细碎的哥窑开片,综合各种推断,沈文信有了一个大概的时期把控与价位幅度。
这类器物应该属于开门类的瓷器,沈文信在这段时间也学习了不少的鉴定知识,结合没有出现宝箱的情况,便说道:“蒋老板,你这个人头罐应该是嘉庆时期仿康熙的人头罐,这个时期属于清朝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瓷器呈现出的风貌并不算好,这件哥窑青花人物故事图姜罐,本店出五千收购,你看怎么样?”
“沈老板真是慧眼如炬,五千的价钱也很公道。”所谓货比三家,蒋坤好不容易从乡下淘来的物件,连带着车钱、住宿费之类的开销,没有赚头哪里肯出售,这个人头罐他是从北方一个老乡手下置换过来的,大概也就几斤猪肉和一瓶二锅头的价值,一百出头左右,连带开销,这一路上最多花个五百。
“好吧,一万就一万,不过以后有什么好东西,可要记得摸宝行啊!”
“沈老板客气了,这是肯定的。”
摸宝行的开价比龙城的古玩店开得都要脯很自然的会吸引一大批本地从事铲地皮、包袱斋的人员,从而货源上得以保证。
完成了这桩买卖,沈文信又与蒋坤闲聊喝茶,不一会他就离开了这里,毕竟赚了不少钱,要到步行街买些礼物送给老婆孩子啊。
都出去个把星期了,没点收获,怎么对得起家人呢?沈文信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至少蒋坤一家这几个星期可以吃肉了……
送走了一个铲地皮的,杨宇不解地道:“老板,你的价格应该压低的啊,人头罐、翎管出价虚高了,转手卖出去,没什么赚头啊。”
杨宇说的是实在话,如果不是觉得沈文信为人和善,不是那种听不进建议的老板,故此才会这么一说。
沈中亦帮忙解释道:“小杨,你要重视回头客的作用,蒋坤目前来说好像占了点便宜,但是通过他的嘴巴宣传,其圈子内的人就会知道摸宝行的存在,以后有得是机会赚钱,何必贪这种便宜呢,现在这个阶段正是积累各方面人脉的档口,宁可损失些眼前利益,获取名声,也不要让别人觉得摸宝行是唯利是图的古玩店,文信,你说六叔我说得对吗?”
“嗯,我是有这个考量,不过嘛,其实这两个物件完全可以多赚一些,只是要选对卖主。”
蒋坤的到来,是摸宝行开业第一天收到的第一批物件,人头罐、翎管以一万五千的价格收购,被沈文信亲自封进了藏宝阁。
一个下午的时间,众人不是以功夫茶耗时间,就是玩着数码产品,当然工作方面没落下,沈文信对员工的要求很宽松,没有什么比较严厉的工作规章,基本上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偷些懒是没什么的。
而作为老板都没什么,沈中亦自然无话可说,毕竟古玩店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用条条框框限定死了,还会影响员工的自由发挥。
下班了,摸宝行的第一天营业结束,沈文信没要求晚上也要营业,这主要是基于这个行当的规矩,很少有人在晚上来购买藏品或者出售宝贝的,都是乘早!
而且这个时间段,员工们也要娱乐休闲啊!沈文信不是一个刻薄压榨职工的资本家,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可以让众人的鞋得以缓解。
在此之前沈文信就已经电话约见了丁立名吃晚饭,具体谈一下“搂货”的事宜,可能是早上的一系列活动,让丁立名觉得沈文信的摸宝行可能今后的潜力还不错,便立即答应。
晚上,沈文信抵达了约见的饭店包厢,这间装修古朴的房间内,有两人已经落座,他们都穿了一件宽松灯装,白色的无疑是丁立名,而另外一位则穿着黑色灯装,带了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挺有文化的,与丁立名相谈甚欢,见到沈文信的到来,站起身来,主动过来握手说道:“你好,想必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沈文信了吧?没想到这么年轻,正对了那句‘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先自我介绍下,鄙人李自才,刚从国外回来,与丁老板以前是同学,今天听他说要和一位收藏大家见面,所以贸然前来,沈老板还请不要见怪啊。”
原来是海龟侨胞,既然对方这么有礼数,沈文信也不会拂袖而去,而且多一个人场面会热闹一些,便出言说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叫你一声李大哥,成吗?既然是丁老哥的同学,我怎么会不欢迎呢,快入座,今天我们三个把酒问青天,喝个不醉不归!”
“好一个把酒问青天,沈老弟,你也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