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禅魔

第三十五章 闲坐慢听檐前雨 文 / 间安

    帝都龙城一连几日奠色昏沉,既没有太阳,又不见下雨,城中的百姓总隐隐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心底都是不踏实。

    要说天宇皇帝驾崩,这应该算是大事了,但在这帝都龙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有谁没见过那皇帝驾崩举城同哀的情景,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泰斗宫中奠子更是换得频繁,大红大白的场面见得太多,都不禁有些麻木了。

    只是在这一次大白转大红的平静场面下,仿似有一股的暗潮在汹涌,再加上那见了鬼的半死不活奠气,让人心下难安。

    洛长安这几日一直待在斋忻的后院,就连前面的铺子也没有去过,三餐都逝长灵准备好送到他房中吃的。经过在伏魔井下一个月的非人折磨,解开了『大魔经』之后,他的身心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最显著的一则是脑海中多了一朵虚淡至极的三色妖异莲花,二则是他终于感触到了无处不在奠地元气。

    天地元气,它就像道祖说过的道那样,无所不在,只是你看不到摸不着而已。当然,现在洛长安摸得着了,它跟平常呼吸的空气差不多,但又明显不同,或者说像气态的水,绵绵软软的,会顺着你的指尖流动,会顺着你的指缝溜赚很温和,也很调皮,摸得到,却又抓不着。

    如鱼在水中,这就是洛长安对天地元气的感觉。

    至于脑海中的那只妖异的花影,金色为叶,血色为茎,黑色为缘,中间又彼此倾轧,相互晕染,很没有美感。不过,外人也看不到,洛长安自己忍耐着点也就罢了。那花影的三色光中,记载了三篇修行的法门,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就是『大魔经』了,只不过花影中的『大魔经』却只有最为基础的第一层,只能练到先天圣骨之境。

    至于另外两篇法门,或者说是术更为准确,因为记载的都是武道的妙用。

    其中一篇为『千叶千言伏魔印』,正是洛长安曾经聆听到的那一千个神妙梵音结合特定的手印凝聚而成,也就是曾经封印了『大魔经』和天子剑的那道小印。

    『千叶千言伏魔印』脱胎于佛门妙法,其中妙用全凭念力。念力的强弱多寡,直接决定这一法印是否能够结成,也决定了这一法印的威力大小。洛长安按照经文记载推测,当初以之封印『大魔经』的前辈高人,已经达到了舌绽莲花、千言合一的最高境界,符成只在一念之间,镇山填海,追星锁月,不在话下。

    洛长安尝试过几次,目前状态最好的时候,是在身入止止妙境之中,能够连续念出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虽然尚还不知其能量如何,但是至少每次练习之后,他都能感觉到心神更加凝聚,念力也会略为增进一分。是以,每次有机会入那止止妙境的时候,都会顺便修行一下这『千叶千言伏魔印』。

    另外一篇深具武道妙用的法门名为『真龙大衍道』,记载的是一路武道修行的至深拳法,从最为基础的锻炼皮、膜、骨、血、髓,到渐次高深的修行气、力、身、心、意,俱都深入浅出,详细备至地讲解得清清楚楚。至于终悟神通,身具变化无常、隐现不测之大能,弹指可破天的境界,经文最后也没讲,只是略含感慨和向往之意,轻描淡写地带了一句。

    纵使如此,这篇『真龙大衍道』所记的拳法,明显要比洛长安之前从叶长门那里学来的形意拳要精微奥妙。所以,这几天洛长安虽然没有断绝形意拳的修炼,但也渐渐的减少了一部分的练习,改而开始修行这套新的拳法『真龙大衍道』。

    洛长安之所以并没有立即就完全放弃形意拳的练习,而是准备继续坚持把它练到先天之境,则是因为他一则不喜欢虎头蛇尾地做事情,二则形意拳自也有它自身所独具的优势,最起码它讲内外三合以及天地人三才之大合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解武者因为血气太过旺盛所易动的狂暴弑杀的戾气。

    当然,他修行『真龙大衍道』,也并没有奢望能够达到那变化无常、隐现不测、弹指可破天的境界,只是想借这一套拳法,破入武道,一则是世间武道强者太少,而布公权就是其中一人,或许布子衿也将有可能同样会成为以武破道的强宅他跟布子衿有个三年的生死之约,他可不想就那么轻易的死掉;二则是『大魔经』的修行极为艰难,对修行之人的身体条件也有极为苛刻的要求,是以修行这套『真龙大衍道』,既可以增强自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在『大魔经』修行未成之前,在防御力和战斗力上不足的缺陷。

    在三篇法门之中,洛长安最看重的当然还是『大魔经』,不管是经文中所记载的玄奥妙旨,还是修行的路径和方法,他都很认同。即使他这几天多有按图索骥地勤加修行而仍然没有丝毫收获,也还是很喜欢。不为别的,一则这部『大魔经』承载了安澜对他的关心和期望,二则七夕节前夜在得月桥头,骑毛驴的白袍老宅坐牛车的青袍老宅说的那两句关于莲花和鱼跃龙门的禅语,目标都是直指『大魔经』。

    洛长安虽然还不知道那两个人是谁,但是从他们那副潇洒不羁的姿态可知,绝对是高人,高高人。既然连那高人中的高人都如此在意『大魔经』,纵使再难,也是要坚定不移地修行下去的。

    洛长安一听叶长门这话,便知道话里有话,眉头微微一挑,笑问:“能不能先透个底,隐王找我有什么事?”

    叶长门也没打算瞒着洛长安,不然他大可以等到隐王闲下来的时候再来请,当下也不遮掩,淡淡说道:“朝廷想把废弃多时的武极殿给重新办起来,具体的事宜交给了隐王负责,我曾在老马面前提过你在苍山侯府论剑的事,没曾想他又给传到隐王耳中去了。”

    洛长安一听是这事,先是微微一愣,随即便又皱着眉头不说话了。他知道叶长门说话拐了个弯,不管是叶长门在隐王面前提他的事,还是西城老马在隐王面前提他的事,用意自然是好的,一则是向隐王举荐他,二则是希望他有个好前程。

    不过,重新启办武极殿,这件事情可不简单。

    一则武极殿荒废多时,要重新启建,亭台楼阁都还好说,人从哪里来是一个大难题。大乾王朝已经有一个三阳宫了,朝廷的诸多人才也都是由三阳宫培养出来的,可以说三阳宫在大乾黎民百姓的心中,甚而比朝廷更重,众人对三阳宫的虔诚和热情,不是重启一座武极殿就可以挽回的。

    二则朝廷此时重启武极殿,或者说是新登帝位的姬无忌重启武极殿,其居心有些叵测。很明显,三阳宫这座为大乾培养输送人才的圣地,一直都由问鼎侯布公权和文渊大学士花余庆牢牢掌控着,朝廷和他姬无忌都插不进去手,至于说三阳宫后面两座大山里头的书院和道院,更是连布公权和花余庆这两个挂着客卿长老名分的人也都插不进去手,他姬无忌更是没有办法。

    因此,姬无忌这才动了心思,要把武极殿给重新弄起来。只是做这件事摆明了是要从布公权和花余庆手掌里抢夺可用可造之才,那是要往死里得罪这两尊大佛的,搞不好便会遭到疯狂打击报复,遭受灭顶之灾。于是,姬无忌把这件事情交给隐王去办,办好了,朝廷受益,办不好,隐王遭殃也与他无关。

    洛长安想到姬无忌让隐王负责督办武极殿重启一事里头的猫腻,沉默了许久,方才微微叹息了一声,说道:“隐王不是说他自己每隔十天半个月都会神智失常的么,怎么还有精力去办武极殿的事?”

    叶长门也不傻,洛长安能想到的,他之前自然也早就想到了,此刻听到洛长安话音里暗藏一丝戏谑之意,不禁也是微微一声叹息,静默了一会,说道:“隐王当年遭逢劫难,家破人亡,至今已事家寡人,他只想为大乾江山,为祖宗基业,略尽绵薄之力而已。”

    洛长安也知道自己能想到的事情,隐王乃至隐王身边诸如叶长门这些人都能想到,刚才一声慨叹不过表达一下情绪罢了,并没有折损取笑隐王或者姬无忌的意思。此刻听得叶长门这么一解释,不由得剑眉微挑,嘴角上扬,倒真的有几分戏谑轻视的味道了。

    当今乱世,欲成大事宅必先存其身,朝夕惕若,如履薄冰,哪有像隐王那样贸贸然往前冲的道理?再者说,隐王当年贵为太子,明知朝中权臣联名上书逼迫文景皇帝罢黜他这个太子,他却还是不小心让对手钻了空子,给掳到伏魔井下困了十六年,从此妻离子散,沦为孤家寡人一个。

    倘若隐王当初真为天下计,定然会更加隐忍收敛,步步为营,直至问鼎天下,中兴大乾。可以说,大乾王朝近二十年来的急剧衰败,与其说是权臣乱政、民心离乱所致,倒不如说是大乾皇室子孙中没有一个真能人的结果。

    尤其是隐王,他承载了多少志士仁人中兴大乾的期望!诸如西城老马和叶长门这些人,时隔十六年,仍然对他忠心耿耿,可见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可见他当初收不住性子而被人掳走从而致使大乾江山急剧破碎辜负了大家有多深!

    洛长安想到了这些,忽而觉得有些意兴阑珊、索然无味起来。从隐王而今的行事风格来看,在伏魔井下困居十六年,甚而包括他的家人之死等所有一切经受的苦难,都未曾对他起到任何启迪性的作用,他还是当年的那个太子爷,一点都没变。

    不过,说来也不奇怪,按照伏魔井下那个眼神非常深邃的人说的,毕竟隐王只在伏魔井下清醒了五日罢了,其他时间一直都睡在镇魂棺里。而只是睡一觉就会改变一个人性格的事,显然并不可能存在。隐王性格上没有任何改变,也属正常。

    想到这些,洛长安不由觉得造化弄人,不过很快他又想起另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仔细一琢磨,觉得比上次看到萧半如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感悟更深了一些,也更加要认同了一些。不管天道如何,自己一介凡人,既然活在这人间世,就该把当下这一世活好,活出个人样!

    想到这些,洛长安自觉心中一畅,起身取过门角的大黑伞,撑开后一步跨进门外的雨里,心底忽而想起一句辞来,不觉胸怀激荡,哈哈唱道:“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夫天籁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