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唐

第28章  白玉谁家郎(十) 文 / 召白

    “好啊,好啊。”花解语忙道。然后对李清说道:

    “小郎君,要不在写一首昨天晚上那样的。”花解语眼神中带着期待的神色。

    “我那里会写什么诗啊,昨天晚上的不过是凑巧罢了。”李清笑了笑,其实是并不想到处“借鉴”被人的诗作,虽说并不会引起“知识产权”之类的纠纷。

    “哦,倒是奴家冒昧了。”

    玉娘这时候也意识到自己有些不妥,忙道了歉。欠身从李清身旁走过。走过去几步,像是想起了什么来,扭头问道:

    “小郎君之前写过什么诗呢?”

    花解语笑着把昨天诗会上的诗说了一遍,一遍念诗一遍说:

    “昨天诗会上很多人都在夸我家小郎君呢,到后来就连张相都夸赞不已。我是每个字都背了下来的。”

    玉娘听了花解语的话转过身来,语气中带着些许惊讶,笑着问道:

    “小郎君就是昨晚上作诗胜过高子玉的人么?”

    李清暗道,我什么时候胜过高子玉了,我们之间有没有比试过。看来昨晚的事情在洛阳传的是飞快啊,不知道这以后还会又有什么传言出来。

    “听说昨晚上的洛神诗会,有一个小孩子一首牡丹诗惊艳全场,就连高子玉也甘拜下风。很多人都说你是‘神童’呢。”玉娘兴奋的走到李清身前说。

    李清心里笑道,难道自己成了“小神童”。但自己总觉得这个称呼有些别扭。

    “小神童郎君,要不跟我去奴家花棚那里,到时候我们一起进去。花魁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玉娘提议道。李清看看四周,这时候外面的人倒是少了些,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仆人。很多人都去了蓬莱阁,想进去的话除了特邀就是参赛的人家了。

    不知道郑远明过来找过自己没有,有个机会进去也好,见识一下花魁赛的场面。

    李清随后跟郑家的仆人说了自己的去处,让其告知郑远明一下,自己毕竟是跟郑远明一起过来的,免得让人担心。

    玉娘和花解语看上去倒是欢喜。两人年纪相近,除了身份不同,倒是有些共同话题。玉娘不停的跟花解语大厅李清的事情,花解语心存炫耀,倒是说了李清不少的事情。

    其实这时候李清基本上已经确定眼前的就是名动大唐乃至历史上的著名的杨贵妃了。但现在看上去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娘子,活泼好动,淳朴善良,不知道后来怎么就成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在后宫那样的环境中能独享李隆基的宠幸也不是简单的人。

    蓬莱阁的时候,里面的花魁赛已经开始,大约是按照顺序各家把自己的牡丹拿到场中,众人一起上前欣赏,就牡丹的株型、叶片、、颜色等统一给出一个标准出来。

    参赛的人家以及请来的人都在场中站着,聚在一起,其中有些算是这些人家请来的托了。每次有参赛的人把牡丹亮出来的时候,都会由叫好声,对着牡丹评头论足一番。有些还会在议论时说道:

    “某正好想到几句诗来形容这牡丹花,说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探讨。”

    随后便有诗词出来,一者显得自己有水准,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歌咏这株牡丹的诗句来;二者让人感觉这牡丹确实不错,没有看见场下的才子都诗性大发来咏唱这首牡丹吗。

    对于诗词的好坏,在场的除了很少的人,大约都在第一时间都能判断是诗词的好坏,相对于诗来说牡丹花的评比倒是难了一些。

    每一株参赛的牡丹都是各家精心培育出来的,不管是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一时间在座的评审议论纷纷,估计是为每一株出场的牡丹争执上很久。

    “这株牡丹可有名字没有?”

    “冠世墨玉。”

    那人点点头:

    “在黑牡丹中算授绝了。如此特殊的牡丹也能称的上是绝色了。”

    场下倒是议论起来。一般这时候应该有人站出来表现一番,谦虚的说自己看到这株牡丹有了灵感,赋诗一首,与诸位分享。但是早杨家的队伍中没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

    众人看过去,杨家人群中不过几人,倒是有两个女子,一个小孩,另外的还有几人。大约有人认出孙子才来,知道孙子才是请来当托的。但是看着孙子才在那里仰头四顾,根本没有作诗的意思,议论声变的更大了。

    玉娘看了看孙子才,气得跺脚。但是没有办法,总不能喊着让孙子才赶紧写一首出来。这时候评审们都回到了座位上,对着杨家的牡丹还在议论着。

    李清望着孙子才,心中笑着,自己做不出来不要拿别人做挡箭牌,真驶没有意思的。要不帮一把这未来的杨贵妃?

    李清对玉娘说道:

    “拿纸笔来。”

    玉娘正在跳脚,差点就哭了出来,突然听李清说要纸笔,愣在了那里,随后反应过来,连忙从旁边拿过纸笔。

    李清说着,玉娘忙把诗句记录下来。也不待把之上的墨迹吹干,忙高声道:

    “我这里有一首赞赏着牡丹的诗词。”

    周围议论的人都看向这里,看到一个小娘子手中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张说是诗词。议论声更大了:

    “这些太假了吧,把提前做好的诗拿出来,总的表现一下是现场写的诗吧。”

    倒是有人的注意力并不在这上面:

    “这小娘子是谁?”

    “杨家人参赛,如此国色天香,应该是杨玄珪的侄女儿杨玉环。”

    场上的评审们看着场下举着诗词的玉娘,有些惊诧,让人把诗词去了过来。

    刚才说话的评审拿过诗词,低头看了两眼,随即“嗯?”了一声,又仔细的轻声读了出来。随后抬头看了看玉娘,才把手中的诗词递给身旁的张九龄:

    “子寿兄看看这首诗。”

    张九龄接过纸张,看到上面的墨迹还没有干,说了声:

    “新写出来的?”

    低头看着纸上的诗句,这次张九龄看的时间要长一些,一只手还在空中轻微的点击着。过了一会儿,点点头,把手中的诗句传给周边的评审蜜看。

    诗词在评审中间传了一遍,就连边上站着的郑远明也看到了。大约想到什么,抬头望杨家这面看了几眼,发现了李清,略微点了下头。众评审大都没有说什么,放下诗词,然后宣布接下来一家的牡丹花上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