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唐

第24章  白玉谁家郎(六) 文 / 召白

    三月十六日的早晨显得比以往要忙碌些,众多丫鬟、仆人在忙碌着准备东西,马车、食物、屏风、坐榻、……众人依照老太太的吩咐在准备出游的东西。

    三月十六日的春日,风和日丽,正是适合踏青的好时节。早些日子老太太就已经安排了今日的出游,其实这时候的人们一到了二、三月份春回的日子都爱出去踏春游玩,而二月二、三月三日更是传统出游的好日子。老太太之所以安排着这一天是因为今天是牡丹花会“花魁”赛决出“花魁”的日子,洛阳城中人倾巢而出,争看洛阳牡丹花赛。

    在前几日,宋、魏两家组织的洛阳牡丹花会的预选赛、初赛已经进行完毕,从一百五十几家的参赛的牡丹花中评选出十家,最后的决赛。

    预选赛、初赛的评审队伍十分庞大,就是整个洛阳城的人们。开始的预选赛、初赛的举办地点就在洛阳城内的南市和北市,参赛的人家在坊市内设了大的花棚,安排了诸多的仆人负责照顾,遮阳、浇水。每一家还有几名专门的花仆在旁照看,是不允许有花枝枯萎等情况出现的。

    除了参赛的牡丹不能交易以外,每家的花棚其实也是一个牡丹交易的场所,去南北两市闲逛的人们回去时大都买回去一两株牡丹花,种养在自家的院子里。

    其实一开始比赛的规则就是没有什么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看谁家的牡丹花好看。虽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每个人的审美观点是不同的,但出众的牡丹还是会在一连几日的展示中崭露头角。

    花会的组织者在南北两市设这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这次花会的事情。每个去两市看牡丹的洛阳人都可以花一文钱买上一张专门的印贴,上面有注明参赛的人家,如果喜欢哪家的牡丹花,在印贴上勾取相应的那家就可以了,然后投递到那家花棚前面专设的木箱里面。

    每一家的木箱都是有大会组织者安排专门的人看管,到了晚间就统一收回,开箱统计票数,然后公布出来,直至十五日晚间子时,最后的名额才算落定。

    入了决赛的人家在知晓消息后还没有来得及狂欢就已经开始要准备十六日的正式赛会的。正式的决赛不同于初赛,评审是专门请了洛阳城内的素老、名人,还有相应的官员,最后大家选出前三名。“花魁”的名号在这三家里面抉择。

    其实到得最后三家的牡丹大致上是看不出来高下的,这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喜好。但是“花魁”最终会****,却是由诗作决定的,场中有人喜欢哪家的牡丹,写上歌咏牡丹的诗词一首,所写的诗若能冠绝赛场,那么“花魁”就落谁家。

    十六日正式的花会决赛被安排在了洛阳城外的皇家园林内。这寿家特意批准的,最后的角逐在神都苑的一个人工湖上,其湖方十余里,内有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出水面百余超上面台观殿阁,亭台楼榭,风景怡人。此湖隋时为积翠湖,后来更名为凝碧池,李隆基在东都洛阳时经常于此宴请诸位大臣。

    今年的牡丹花会的最后决赛被李隆基定在了凝碧池,宋、魏两家在得到河南府的通知的时候大惊,但最后紧急的作了安排,知会了决赛的十家人家,又安排了相关礼仪的学习,颇为诚惶诚恐。

    十六日这天,大唐皇家园林神都苑正式对大唐的子民开放,除了神都苑内的一些宫殿外,任由人蜜赏。

    大唐神都苑做为皇家园林,其内山水楼台、堂殿楼观、花草树木、珍禽鸟兽,无一不足,无一不有。虽说洛阳城内也有很多的园林景观,有些私家花园布置的也是精致美观,但是如何能及得上这盛世的皇家园林。

    机会难得,这一天,几乎整个洛阳城的人们都携家带口涌出城去,入神都苑游玩。

    李清早早的被叫了起来。其实这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太早起的习宫在平日宵禁的时候,如果去南北市买些东西也没有必要早起,因为坊市开门很晚,一般大可悠闲的去往南北市,但是如果逛的晚了,那回来的时候就要急匆匆往家里赶了。

    花解语服侍李清洗漱过后,正要去老太太房中请安的时候,老太太却来到了李清住的地方,刚一进门,就笑道:

    “我的孙儿,给做首诗出来。”

    李清看看花解语,花解语站在边上笑着没有说话。看来消息传的很快啊。

    李清上面请了安,请老太太在榻上坐了,然后说道:

    “那里听来的?昨夜的诗是之前听人念过一首,大致差不多,孙儿不过情急改了几字,算不得是我做的诗。您又不是不知道,孙儿才刚刚上学,现在还在识字阶段,能做什么诗。”

    神都苑在洛阳城西北,谷水、洛水会于其中,方一百二十六里,为隋唐皇家园林。

    沿洛水逆流而上,出洛阳城西门不远便是神都苑。其实神都苑中广阔务必,其中众多宫殿散布其间,显得并不紧蹙,倒是偶尔山水间露出亭檐一角,胜景通幽。

    洛水两岸这时候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期间有兰花、樱花、芙蓉、芍药点缀岸间,更有牡丹花丛怒放。晨曦初露,杨柳岸郁郁葱葱,柳枝舒卷飘忽,清风徐至,扑面而来。确实是春日游玩好去处。

    在一处较为宽敞的岸爆马车停了下来,众人下了车。早有仆人从后面的马车上卸下东西,在草地上铺了席子、软榻、案几,四周用屏风围住了。

    老太太在洛水边的软榻上坐了,看着这春日盛景,满足稻了口气,说道:

    “过了新年,这还是第一次出来透口气。我在这里歇息歇息。你们去玩吧。”

    得了吩咐,其余人都跑去玩耍,除了贴身的丫鳜仆人们也去了边上休息,在这春日里也算是出来游玩一番。

    李仁济、李瑞坐在老太太身边说些话,偶尔谈些生意上的事情。老太太道:

    “家里的生意你们两人拿主意就好了,我是没什么要说的。清儿慢慢长大,看来是个读书的料子,到时候让他读书做官也不错。”

    这时候的李清却是在河边上忙碌着。

    洛水两岸已经有很多人在停留了,大都自家人围在一起,欢聚一团,大都是用屏风等隔住了,不专门看是看不到里面的人的。倒是有很多小孩子在河岸上奔跑,放着风筝,有些在两棵树之间拴上绳索,当着秋千,但大都是很小的孩子。也有人在河岸变扯了鱼竿钓鱼。

    灵儿跟着李清,看到别人在玩风筝,说道:

    “小郎君,要是我们也有个风筝就好了。”

    李清想了想,说道:

    “我们自己做一个。”

    于是命仆人折了几根细的柳枝。李清把柳枝拗成个圆圈,用两根细的竹条成十字绑定,在面上糊了纸张,又让人去河边找看有没有芦花,折几个大小相同的过来。这时候的仆人们在旁边帮忙打着下手,灵儿只是在旁边看,不太清楚李清在做什么。

    芦花很快找了回来,李清把芦花绑在两爆调了下平衡,用绳子绑住,一个简易的风筝就做了出来。

    本来想在上面写首诗,最后想想算了,让灵儿在上面画了幅画,灵儿笑着嘻嘻的画好,找来很长的一段细绳,扯着在岸边跑,风筝还真是飞了起来,摇晃着上了高空。

    这时候河岸的大路上有很多马车来来往往,都是出游的人们,有的走的快了,有的走的慢了,挤挤吵吵,热闹一片,偶尔有惊了的马车撞上其他家的马车,乱哄哄的一阵忙乱,倒是挡住了路。

    后面有人大声的叫嚷着:

    “还不让开,也不看看是谁家的马车,竟敢挡道。”作者召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