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唐

第21章  白玉谁家郎(三) 文 / 召白

    夜风轻送,拂面而至。这时候的洛阳夜已经觉得有点凉了,但画舫上的气氛却是越来越热闹。不断的有诗作出来,有些一致被大家公认的好诗陆续出炉,诗会上有名的学子开始渐次展露自己的才华出来。

    高子玉的那首诗几乎传遍了所有的画舫,从高子玉所在画舫上传出的李颦儿的柔声吟唱,在夜色的春风里微微送至,李清站在画舫的二楼上认真在聆听。

    其他画舫上的歌姬们也在揣摩这首诗的唱法,以后大约会经常唱到了。

    画舫过了洛河上的浮桥,缓缓拐进了运渠,驶向南市。运渠是依据旧河道人工挖掘而成的,水面还是比较宽,完全容得下诗会上的二层画舫通过。其实,像运渠这样的人工河道还有很多,贯穿了几乎整个的洛阳城。以洛河为主,渠道为辅,整个洛阳可是说到上一座水城。

    二楼虽然比一楼小,但是人却比一楼要多一些。毕竟从二楼看洛阳城的夜色要比一楼视角好很多。上了二楼,李清也只是和花解语站在了画舫的前头,吹着微风,呼吸着满满的盛唐神都的味道。

    喧嚣在别处,李清过来也只是为了欣赏这洛阳的夜色,顺便了解一下所谓的诗会,看看盛世的才子们吟诗作对和名传后世的歌舞姬的精湛表演。李清并没有打算写诗也不会写诗,虽说才华肯定也是有的,但总不能跟在座的才子佳人讲上一堂生动的盛唐历史课,更何况,眼前就是活生生的历史啊。

    上二楼的时候,花解语仔细的瞧了瞧在场的众人,小声的跟李清说道:

    “大郎君在那里跟隔壁的王四郎在说话呢。”

    李清看过去,李瑞正在跟人闲谈,周围大约六、七个人,围着一位衣着华丽的歌女在那里欣赏乐曲,边吃边聊。

    这时候已近亥时,在这闲谈空聊作诗吟对的白话中度过了将近两个时辰,画舫上的人除了喝了一肚子酒基本上没有进什么食物,这时候大都腹中饥饿,写诗的心情略微淡了,就着诗会主人早就准备的各种精美的糕点瓜果闲话。

    李瑞倒是没有看见李清上楼。

    李清看过去的时候,李清正在与人就眼前的牡丹说着话,聊些有关牡丹的传说典故,大约在这艘画舫上的人身份、地位相差不大,或许连才情也相差无几。从今晚的诗会主人的画舫安排上可以看出大致的身份地位来。

    并不是每一个来参加诗会的人都能写出诗来,固然,如果能有表现的机会任何人都不会错过。今晚才子齐聚,佳人相伴,更是要在别人面前好好的表现。过了一会儿李清在看向李瑞的时候,那群人中却出现了些许的争执。

    李清正要走过去看的时候,有人正好抬头看了过来,大概是看到了李清和花解语,对着李瑞说了几句话。

    “伯昌兄,我好像看到你家的丫鬟花解语了,在那面。哦,边上好像是你的兄弟清郎君。”

    “嗯?”李清扭头去看,

    “哦,是的,今晚上老太太要求我带他过来看看,刚才在楼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来的。”

    两人就要过到李清这里的时候,边上的人这时候说话了:

    当时武则天贵为神武皇帝,金口一开,众百花仙子不敢有违,于是一夜之间百花怒放。待到第二日,百鸟啾啾,晨曦初露,武则天又临上苑,见百花之中独有牡丹没有开放,大怒,于是令人焚烧牡丹花株,降旨把牡丹贬去了洛阳。谁知在洛阳牡丹花竟然得天独厚,竟比长安时候更加绚丽多姿。并且还获得“焦骨牡丹”的美誉,算是因祸得福了。

    而洛阳牡丹花开的时候,那些早开的百花已经是残红无数了。

    “哪又怎样?论起来总归是我们洛阳城的风土最好,才能种出这百花之王的牡丹来。”

    “就是,这些年,长安也没少来人参加牡丹花会,我倒是没有见到有哪次在这花会上夺得‘花魁’的。”

    “含长安、洛阳相隔近千里,真正名贵的牡丹哪里能轻易动土挪移,过来参加的不过是些上品罢了,这才让你洛阳牡丹拨了头筹。”

    “就是,也没见洛阳牡丹在长安城有什么名气。”

    其实姓刘的那人一直在边上打着圆场,不希望双方有什么大的冲突,但随后,那长安来的牡丹花商的一句话却是直接触及到了禁区,算的上是人身攻击了。

    “长安牡丹好不好不说,但是今晚这牡丹诗却是两位洛阳的仁兄写的没有我们好了。”话一出,边上的陆潜就知道难以收回了。毕竟刚才的诗作是李瑞、王四郎略输一筹,两人也表达的类似的意思,双方各自恭维一下就过去了,并没有真正存着比试的心思。现在说出这些话来,算是直指李瑞、王四郎不如他们了。

    今晚几人中间以他才情最高、写出来诗是最好,确是超过李瑞和王四郎很多的,但是在之前也并没有就此在两人面前表现出什么。陆潜知道就算自己胜过这艘画舫上的人,但是不可能胜过整个诗会上的人的,更何况刚才高子玉的一首诗在他看来是极佳的,要比自己刚才的诗作好上一些。

    正要与王四郎一起去李清那里的李瑞扭过头来:

    “论写诗,诸位还是先胜过今晚的高子玉再说吧。”

    “仰仗地利之势算的了什么。真要说道作诗,名动长安的李太白、王摩诘等人怕是要比高子玉强上百倍。”

    这时候,李清和花解语已经走了过来,从双方的语气中猜出是起了冲突的。

    “那要李太白和王摩诘过来比过才知道。……”王四郎在边上愤愤地说。其实在边上的李清心里暗道,估计高子玉是没有什么机会了,李白和王维是名垂千古得大诗人,在后世没有名气的高子玉怕是还真比不过。

    “是吗?李太白和王摩诘远在长安,是没有办法与王兄讨教了。不如就由在座的陆兄和平辉兄跟两位切磋切磋。”

    这时候,长安来的几人应该说是已经站了上风了。在洛阳的地盘上完全没有必要说但死,跟来的那位花商也许是因为贬低的他的牡丹心生气愤罢,总之,事情变的越来越不可收拾起来。

    在一旁的王四郎脸色阴沉,已经要显示出愤怒的表情出来,李瑞的脸上也不好看。但是技不如人,还真是无话可说。对方摆明车马过来挑战,自己如果认输那真是落了脸面,然而,的确是比不过的。事情正在僵持之中,那花商紧接着的一句话却使得场面朝着李瑞一方的倾斜过来。

    “两位看来是想不出什么佳作了。难不成让这孩童代你们写上一首?”

    那花商指着在边上看的李清说道。作者召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