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唐

第3章 老太太、丫鬟及其他 文 / 召白

    一个月后,他站在二楼的走廊上,远远看着这座城市的一角轮廓,叹了口气。

    脱离最初的惊诧,看着这座宏伟的城池,他才明白自己是真的离开了原来的世界。不知何故穿越到小小的五岁孩童身上。

    对于探知穿越后的身份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困难。在离开古墓下山的第二天一早,他就在漫天的风雪中来到了这座城市的北门。身子几乎冻僵,哆嗦着来到北门的时候,只来得及看见城楼上大大的两个字——洛阳,就晕了过去。

    醒来后才知道是被守城门的士兵救了起来,正好有一人认出他的身份,赶紧通知了家人,被送了回来。

    他叫李清,是洛阳城一商贾之家的幺子,排行第二,刚好五岁。上面还有一个已经二十多岁的哥哥李瑞,平时负责打理着家中的产业。李家人丁并不兴旺,现任家主李仁济在成家十余年后才有长子李瑞,年近五十的时候再有了二子李清。老来得子,全家宝贝的不得了。李仁济上面还有一个年近七十的老母。老太太膝下一子两孙,小孙子才刚五岁,在老太太的眼中万般娇宠,全家几乎是围着李清这一个五岁的孩童转。

    半月前,家中仆人抱李清逛南市,在采买什物的时候把李清放在一旁,待回头抱时,才发现孩子早就不见了,寻遍整个南市也没有看见半个人影。仆人吓的半死,回到李家,差点被李仁济活活打死。老太太听到噩耗,登时晕了过去,哭哭啼啼的一家子唬得连忙扶了老太太进去休息,延请了大夫过来诊治。老太太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李仁济报到官府帮忙寻找,随后重金贴榜寻找孙儿的下落。

    幸好半月后李清自己回来,被邻居家当差的南八在北门时认出,随后被送回家中。李清醒来时发现周围的人竟然一个都不认识,只好选择少说多听,家里人还以为他受了惊吓,一时没有清醒过来,全家又悲伤了半天,只得每日请洛阳城中有名的大夫过来医治。老太太又把身边伶俐的丫鬟打发来服侍李清,吩咐须臾不得离开半步。没经老太太允许家里仆人那里还敢让李清随便外出,导致李清想出去看看穿过来后的世界都不能。

    这几日,虽然一直呆在家中,但是还是从家中丫鬟等口中了解了不少东西。李家算是洛阳有名的富足人家,经营布匹、绸缎等生意。原是蜀中人氏,与五年前搬至洛阳。蜀锦甲天下,李家只用五年便在洛阳经营出偌大的家业来。

    此时的世界正好是开元二十二年的冬天,正值大唐开元盛世,天下富足。李清才发现自己回到了梦想已久的大唐,来到了传说中的神都。可惜繁华过眼,再过二十年就是安史之乱。且不去管它,现在李清只是一个五岁的孩童,先享受一下这盛世开元的美好时光。

    其实李清并没有什么大病,只是在寒冷的冬夜被冻的差点僵掉,染了风寒。身子在家中调养了月余才得痊愈。虽然家中看管的不是太严,但是依旧不允许外出,偶尔只能在院子中走赚身旁的丫鬟亦步亦趋的跟着。

    他站在楼上的走廊上正伤感着穿越后的日子。有丫鬟走过来,看到他,急声说道:

    “小郎君,不要在这里站着,小心着凉。被老太太发现又是我们婢子的不是。”

    且不待李清说话,忙抱起他走进屋里,放到暖榻上,替李清盖了两床被子才算罢休。接着又忙碌着把屋中悼火撩的旺了些,才算松口气似的拍了拍胸口。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不管是家人还是仆人从来没有征求过李清的意见,每次都是抱起来把他带回屋子里来。刚开始的时候李清十分的不习宫孩童身体里面大人的思维影响着他,虽然之前小小的抗议了几次,但是人会理会五岁孩童的意见,依旧抱来抱去的。最后只好作罢,算是无奈承认自己还是孩子的事实。

    李清正在感慨着自己的境遇,有一丫鬟从外面进来,正是被老太太派来服侍李清的解语,本姓花,小时候被老太太买回来,就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解语正值十五,这个年龄正是活泼青春的时光,但是这个年龄在唐朝也到了嫁人的年纪。大约是之前在老太太面前服侍惯了,解语显得更干练稳重,比起其他的丫鬟要心细、周到的多。李家对待丫鬟奴仆并不刻薄,再说解语在老太太面前服侍多年,到了这个年龄老太太就张罗了要给她找一个好点的人家,只是李清之前出了这种事情,老太太身边一时也找不到正合适的人来服侍李清,于是把解语派了过来,估计嫁人的事情需要往后拖了。

    解语进来,对着正在撩炭火的丫鬟说道:

    “灵儿,把火生的再旺些,等下老太太要来,小心又被说了。”

    其实这时候灯朝,喝茶已经开始盛行,上流社会或者有钱人十分流行喝茶,李家李仁济、老太太几人是每日都要喝茶,已成习宫于是每日里丫鬟们是必备暖茶供老太太品尝的。李清曾试着喝过一次,但是这时候茶的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这些天就再也没有碰过。

    唐时的茶的做法已经有很多种,但是流传后世的茶道现在还没有完全盛行,茶圣陆羽还没有写出他的《茶经》。因为现在的陆羽还是一两岁的小孩子,不知道在哪里打混呢,李清颇为戏谑的心道。

    老太太又看看解语说道:

    “你多穿些,不要惹了风寒,要不还怎么照顾清儿。等下叫外面的人帮你再做上几件衣裳,这么冷天才穿这么点。”

    解语道:“谢老太太关心。衣服还够,前些天才刚做的呢。只是屋子里暖和,所以穿的少了些。”

    老太太说道:“过几日就是新年,过年总归要多添些新衣服,正好最近我正吩咐下人在赶制过年的衣裳,到时候再给你添上几件吧。”

    老太太回过头来与李清说些话,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太太自己一人在嘱咐个不停,李清只有点头听话的份儿。毕竟四五岁的孩子在怎么早熟也不会有过多的想法,平日大约就是些吃喝玩乐的小念头,可是谁又能想到这四五岁的小孩子确实有着成熟大人的思维。李清现在只是慢慢在适应着身份、时代的变化。

    “还有我的乖孙儿,这些天没有出门,怕是闷坏了吧。过年的时候让人带你出去走走。”

    老人家语气里满是疼爱,说着抱过李清,满雄爱的说。

    接下来的几日,李清终于可以出门走赚但是依旧有几个仆人跟着,解语更是形影不离,但是终归可以看到这洛阳的一角面貌。

    修文坊位于洛阳西北,离皇城不远,此时的洛阳正是玄宗在洛阳的时候,其实已经算是大唐的政治、经济中心,繁华而欣欣向荣。白日的洛阳城依旧热闹非凡,来来往往的可见到很多的胡商,川流不息的车队、马队来来往往,带来千里之外的香料、宝石、毛皮、马匹等诸多商物,来到洛阳换取不菲的财物。

    修文坊离皇城并不远,期间李清也曾去皇城附近看了看,想了解一下此事的洛阳皇城是什么样的景象。但是远远的就看见巡逻的士兵,警惕的注意着来往的人群。解语并没有带李清去皇城边上去,只是远远地看过就走掉了。倒是在洛水上奠津桥逗留了许久。

    洛水把洛阳城分成南北两岸,其中天津桥是最大的连接南北的桥梁,是一座石桥,正对皇城端门和定鼎门大街。

    天津桥上有四角亭、栏杆、表柱,两端有酒楼、市集,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这时奠津桥是很多人游玩的去处,也是洛阳著名的景点之一。天津晓月被称为洛阳八景之一,是很多文人墨客争相描绘的美景。天津桥的凌晨景致最美,一轮晓月低挂桥头,清爽而皎洁,最是文人的最爱。可惜李清不可能在凌晨的时候跑来这里看什么皎洁的月光。只好在大白天站在天津桥头,看着桥底河水微澜,波光粼粼而心中叹息。

    这时候并不是洛阳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天冷并没有很多人闲的在街上闲逛。过几天就是上元节,按例是要取消宵禁三天,那时候洛阳的夜晚才是最为繁华的时刻,仿若是被平时压抑但久,上元夜的洛阳才能见证这盛世大唐的神都风情。

    新年依旧十分热闹,这时候的李府都在忙碌过年的事宜,不管是主人还是仆人都是焕然一新,迎接这开元二十三年的到来。

    作者召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