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凨

第五章 群雄系列介绍 文 / 破楚

    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籍贯不详。生年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年青龙二年(公元234年)。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崩,刘协为陈留王。董卓后来立刘协为汉献帝。在董卓等人挟持汉献帝作乱时,他采取以虎驱狼的办法,利用曹保驾却被曹控制。汉献帝不甘为曹控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曾经发衣带诏密令旧臣除去曹,结果事情败露,使多人丧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欲联合刘备、孙权杀死曹,又因事情败露而致使宗族200余人丧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威逼汉献帝立其女为皇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自己被封为山阳公。

    朱?

    字公伟,会稽人氏,东汉将军。生卒年不详。

    朱?少时好学,曾任本郡功曹,举进士。黄巾军起义时朱?任车骑将军率军剿灭黄巾军,先后担任中郎将,河南尹,大司农,太尉等职。李?,郭汜挟天子囚公卿时,朱?因性情刚烈,发病而死。

    皇甫嵩

    东汉将军,字号、籍贯及生卒年均不见史载。

    皇甫嵩先后担任中郎将、车骑将军、益州牧等职。

    卢植

    东汉将军,官至中郎将。字号、籍贯及生卒年均不见史载。

    张角

    河北巨鹿人氏,字号及生年不详,卒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张角是汉末的不第秀才,据《三国演义》载,张角入山采药遇仙人,得天书三卷,乃能使用巫术,以符水治病。后聚集贫苦民众四、五十万举义反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病死。

    张宝

    河北巨鹿人氏,字号及生年不详,卒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张宝是张角之弟,据《三国演义》载,张宝同张角聚集贫苦民众四、五十万举义反汉。后被部将严政刺杀于阳城。

    张梁

    河北巨鹿人氏,字号及生年不详,卒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张梁是张角之弟,据《三国演义》载,张梁同张角聚集贫苦民众四、五十万举义反汉。后被汉将军皇甫嵩斩杀于曲阳。

    程远志

    字号及生年不详,卒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据《三国演义》载,程远志是黄巾军将领,在攻打涿郡时被关羽斩杀。

    赵弘

    字号及生年不详,卒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据《三国演义》载,黄巾军将领赵弘占据宛城与汉军作战时,被孙坚所杀。

    韩忠

    字号及生年不详,卒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据《三国演义》载,赵弘占据宛城与汉军作战时,汉军设计使黄巾军弃城突围,黄巾军将领韩忠于突围时被汉军射杀。

    孙仲

    字号及生年不详,卒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据《三国演义》载,赵弘占据宛城与汉军作战时,黄巾军将领孙仲被刘备射杀。

    严政

    字号及生卒年不详。

    据《三国演义》载,张宝部将严政随张宝在阳城与汉军作战时,因情势危急而刺杀张宝,投降汉军。

    龚景

    东汉官员,官至青州太守。字号、籍贯及生卒年均不见史载。

    袁绍

    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七年(公元202年)。

    袁绍家族四代官居三公高位,其本人英俊威武,礼贤下士,搜罗许多有才干的人。袁绍作为汉臣,官至司隶校尉。

    董卓废立新帝时曾经与袁绍商议,袁绍假装同意并逃往北海起兵讨伐董卓,其时自称车骑将军。郭图曾经谏议袁绍将天子接到邺城,袁绍不听。当曹将天子接到许昌时,又不顾劝阻与曹交战。经过白马之战,官渡之战等战役之后,袁绍兵败并生病而死。

    袁绍表面宽宏大量,内心却非常嫉妒,手下虽有众多名士辅佐,但是袁绍不听谏议,终至灭亡。

    高览

    初为袁绍大将。官渡之战时被郭图诬陷,被迫投降曹。

    淳于琼

    袁绍大将。官渡之战时奉命镇守乌巢重地,因酗酒而被曹捉拿。淳于琼被曹割鼻之后放回,后被袁绍斩杀。

    许攸

    字子远,籍贯及生卒年不详。

    许攸年少时与曹、袁绍交好,并跟随袁绍。官渡之战时,许攸谏议袁绍攻击曹后方,但是袁绍不听,并且因为许攸在翼州滥受民财而被审配举报,不得已投奔曹。许攸献计使曹火烧乌巢打败袁绍,此后他居功自傲,戏笑曹,并因言语无礼而被许褚杀死。

    颜良

    字号无,河北人氏。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颜良是袁绍军中大将,威猛无比。在袁绍与曹交战期间,斩杀数员曹将,后被关羽杀死。

    文丑

    字号无,河北人氏。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颜良是袁绍军中大将,和颜良关系甚密。其人威猛无比,在袁绍与曹交战期间,斩杀数员曹将,后在替颜良报仇的战斗中被关羽杀死。

    袁尚

    字显甫,汝南郡汝阳(今河南商水)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袁尚是袁绍的第三个儿子,相貌英俊并深得袁绍喜爱。袁绍死后,立袁尚继位,引起袁氏兄弟连年交战。袁谭利用曹攻击其两个兄弟,袁尚被曹打败之后,逃到辽西。在曹征讨乌桓时,袁尚与其二兄袁熙逃到辽东,被公孙康诱杀。

    郭图

    字公则,袁绍的谋士,颇有谋略,在曹挟持天子之前,郭图曾经谏议袁绍挟持天子,但是袁绍不听。袁绍死后,郭图追随袁谭。后来袁谭背叛曹时,郭图被乐进射杀。

    辛评

    辛评是辛毗之兄。初为袁绍谋士,袁绍死后追随袁谭。

    吕旷

    初为袁绍部将,袁绍死后追随袁尚,后投降曹,封列侯。

    吕翔

    初为袁绍部将,袁绍死后追随袁尚,后投降曹,封列侯。

    袁谭

    字显思,汝南郡汝阳(今河南商水)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袁谭是袁绍的长子,据守青州。袁绍死后,立袁尚继位,引起袁谭不满,自号车骑将军,并与他的两个弟弟连年交战。他利用曹的势力击败兄弟,然后背叛曹,被曹消灭。

    审配

    初为袁绍谋士,袁绍死后追随袁尚。袁谭请曹攻打翼州时,审配被曹活捉,因拒降而被曹杀死。

    逄纪

    初为袁绍谋士,袁绍死后追随袁尚,不久被袁谭杀死。

    袁熙

    字号不详,汝南郡汝阳(今河南商水)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袁熙是袁绍的第二个儿子。袁绍死后,因立袁尚继位而引起袁氏兄弟连年交战。袁谭利用曹攻击其两个兄弟,袁熙和袁尚被曹打败之后逃到辽东,被公孙康诱杀。

    辛毗

    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县)人。生卒年不详。

    辛毗初随袁绍。袁绍死后,袁氏兄弟交战,辛毗受袁谭派遣去向曹求援。辛毗说服曹去消灭袁氏,曹先后任命他为议郎、丞相府长史。曹丕继位之后,辛毗出任侍中,封关内侯,后任曹真的军师,晋封广平亭侯。魏明帝继位,晋封为颍乡侯,死后谥号肃侯。

    审荣

    审配侄子。审荣素与辛毗交好,因审配杀死辛毗全家而对审配不满。在曹攻打翼州时,开城门将曹放入城,致使审配被曹杀死。

    高干

    袁绍的外甥。曹攻打袁氏兄弟时,高干战败投奔单于遭到拒绝,在投奔刘表途中被部将王琰杀死。

    王琰

    袁绍部将,曾经追随高干。高干被曹打败欲投奔刘表,王琰与途中杀死高干而投奔曹,封列侯。

    公孙瓒

    字伯?,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公孙瓒初为郡中书佐。太守器重他并以其女相嫁,并派他师从卢植学习五经。后举孝廉,做郎官,任辽东郡附属国长史。因威震鲜卑族而升任涿县令。光和年间,公孙瓒平定韩遂叛乱,升任骑都尉、中郎将。董卓进京之后封公孙瓒为奋武将军。

    袁术与袁绍交战时,公孙越战死。公孙瓒欲报复袁绍,袁绍不得不与之结好。后来公孙瓒日益骄矜,总是忽略别人的好处而不忘其过失,侵暴百姓,残害名士。建安四年,袁绍攻打公孙瓒,并掘地道毁坏公孙瓒的防御。公孙瓒自料必败,便杀死妻儿,然后自杀。

    臧霸

    字宜脯泰山郡华县(今山东龙口)人。生卒年不详。

    臧霸少时以勇壮而名,随陶谦破黄巾军期间任骑都尉。后来招兵自立,助吕布抗曹。后归降曹,任琅琊国相,在曹讨伐袁氏兄弟期间,任威将军,封都亭侯,又任徐州刺史。在曹攻打孙权期间,任扬威将军。曹丕继位之后,先后出任镇东将军,封武安乡侯、开阳侯。在与曹休讨伐孙权时任执金吾,死后谥号威侯。

    高顺

    初为吕布旗下大将,曹攻占下邳时,高顺被曹活捉。

    郝萌

    吕布的部将。在袁术与吕布交战期间受吕布命去与袁术结盟,途中被张飞杀死。

    侯成

    吕布的部将。吕布困守下邳时,侯成因违反禁酒令而遭到吕布责打,侯成怀恨在心因而偷盗吕布的赤兔马,投奔曹。

    魏续

    吕布的部将。曹攻打下邳时,魏续和宋宪一起缚住困乏的吕布,投降曹。

    宋宪

    字子鱼,平原郡高唐(今山东禹城)人。生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死于太和五年(公元231年)。

    华歆初为地方小吏。何朝时召华歆入京任尚书郎。孙策占据江东时对华歆亦器重。后来曹通过天子征召华歆,被封为议郎,升任尚书。曹建立魏国时,华歆任御史大夫,曹丕继位时封他为相国、安乐乡侯。曹丕称帝时,任命华歆为司徒。魏明帝继位,封华歆为博平侯,曾经谏议魏明帝着重治理国家,使魏明帝撤回伐蜀军队。华歆死后谥号敬侯。

    管亥

    黄巾军部将,因在北海攻打孔融,被前来救援的关羽杀死。

    刘琮

    刘表之子。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投降曹。曹曾经许诺封刘琮为荆州刺史,后来却派遣于禁将其杀死。

    刘琦

    刘表之子,曾任江汐守。在刘表死后跟随刘备,任荆州刺史,后来病死。

    蔡瑁

    初为刘表部将,刘琮投降之后,曹封其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赤壁之战时,周瑜设反间计使曹杀死蔡瑁。

    张允

    初为刘表部将,刘琮投降之后,曹封其为助顺侯,水军副都督。赤壁之战时,周瑜设反间计使曹杀死张允。

    文聘

    字仲业,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人。生卒年不详。

    文聘是刘表的大将。曹攻伐荆州时,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文聘随之投降并受到曹厚待。曹占领荆州之后,任命文聘为江汐守负责边防,封关内侯。因对东吴作战有功而升任后将军,封为新野侯。

    文聘在江夏任职几十年,威信甚高。死后谥号壮侯。

    诸葛诞

    字公休,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生年不详,卒年甘露三年(公元258年)。

    诸葛诞与诸葛亮同宗,初为尚书郎、荥阳县令。后来入朝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因魏明帝恶其沽名钓誉而罢官。曹芳继位之后复职,诸葛诞又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因讨伐毋丘佥等人叛乱而升任镇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封高平侯。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朝廷为削弱其兵权而召入朝为司空,诸葛诞起兵反叛并投降吴国,在吴国出任左都护、大司徒、骠骑将军,封寿春侯,后被司马昭杀死。

    蒋班

    初为诸葛诞手下谋士,因谏议诸葛诞而被其怀疑,遂投降司马昭。

    焦彝

    初为诸葛诞手下谋士,因谏议诸葛诞而被其怀疑,遂投降司马昭。

    金旋

    字元机,京兆人氏(今西安市)。历任黄门郎,汉阳太守,议郎,中郎将,武陵太守等职。在刘备攻打武陵时,金旋因拒降而被其手下从事巩志杀死。

    刘度

    零陵太守。在刘备攻打零陵时投降,继续担任零陵太守。

    巩志

    武陵太守金旋的从事。在刘备攻打武陵时,巩志谏议金旋投降,遭到拒绝之后便杀死金旋。巩志投降刘备之后出任武陵太守。

    韩玄

    长沙太守,平生性急,轻于杀戮。在刘备攻打长沙时,韩玄怀疑部将黄忠欲投降而下令杀之。魏延劝止不住便将韩玄杀死。

    刘贤

    零陵太守刘度之子。在刘备攻打零陵时被俘,获释之后劝其父投降刘备。

    邢道荣

    零陵太守刘度手下将军。在刘备攻打零陵时被,邢道荣被赵云杀死。

    赵范

    桂阳太守,在刘备攻打桂阳时投降,投降后继续担任桂阳太守。

    马岱

    字号无,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生卒年不详。

    马岱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腾之侄。曾经跟随马腾攻打曹,兵败之后化妆成商人逃回西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岱跟随马超攻打曹,兵败逃往陇西。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马岱跟随马超投奔张鲁,翌年随马超投降刘备。

    马岱再蜀军中经历多次战役,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魏延造反被马岱除掉,马岱代替魏延职务,任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庞德

    字令明,南安郡(今甘肃陇西)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庞德少时为郡吏,随马腾攻打羌族,因功升任校尉。建安年间屡立战功而升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后归马超。曹打败马超之后,庞德归降曹并任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攻打关羽时兵败被俘,因拒降被杀。曹丕继位之后,追封庞德为壮侯。

    陈应

    桂阳太守赵范手下部将。在刘备攻打桂阳时,陈应被赵云杀死。

    鲍隆

    桂阳太守赵范手下部将。在刘备攻打桂阳时,鲍隆被赵云杀死。

    刘璋

    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刘璋是西汉景帝后裔,刘蔫之子。刘璋起初跟随汉献帝,任奉车都尉,在刘蔫生病时回到益州。刘蔫死后,刘璋任益州刺史,却因缺少明断,听信谗言而使部下四散。曹攻打荆州时,刘璋讨好曹,被封为振威将军,此后派遣张松去见曹。张松因未被曹录用而诋毁曹,于是刘璋与曹断绝关系而不顾部属反对,欲结交刘备,请刘备攻打张鲁,结果刘备占领成都并将其遣送至南郡。孙权占领荆州之后任命刘璋为益州刺史。

    吕?

    字季阳,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人。生年不详,卒年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

    吕?历任典曹校尉、新都县令、绵竹县令、巴西郡太守、汉中郡太守、蜀郡太守、尚书、尚书令等职。在为官时体恤百姓,清廉俭朴,政绩卓著,而且办事从不拖沓。但是入朝之后因为爱使用文俗吏,而使名声受损。

    霍峻

    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县)人。生卒年不详。

    霍峻先从刘表,刘表死后归附刘备并忠心耿耿。在与张鲁和刘璋作战时,表现出色。刘备特意为他开设梓潼郡,任命霍峻为太守,兼任裨将军。霍峻去世之后,刘备曾亲率百官吊唁并留宿其墓地。

    杨怀

    刘璋手下部将,曾任白水都督。刘备入西川时,杨怀奉刘璋命镇守涪城,被刘备设计诱杀。

    高沛

    刘璋手下部将。刘备入西川时,高沛奉刘璋命与杨怀镇守涪城,被刘备设计诱杀。

    张任

    刘璋手下部将。镇守雒城时被攻打刘璋的刘备活捉,因拒降而死。

    吴懿

    刘璋手下部将。刘备入西川并攻打雒城时,吴懿投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吴懿与魏军作战时战死。

    吴兰

    刘璋手下部将。刘备入西川并攻打雒城时,吴兰投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吴兰与魏军作战时战死。

    雷铜

    刘璋手下部将。刘备入西川并攻打雒城时,雷铜投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雷铜与魏军作战时战死。

    刘繇

    字正礼,东莱郡牟平县(今山东福山)人。生卒年不详。

    刘繇十九岁举孝廉,任下邑县令,后因郡太守托他安排自己的亲属而弃官离开。

    刘繇避乱到淮浦县,朝廷任命他为扬州刺史。袁术称帝时,刘繇率军抵抗袁术,后被孙策打败,逃往豫章,不久病死。

    张英

    刘繇部将。孙策攻打刘繇时,张英被孙策部将陈武杀死。

    陈横

    刘繇部将。孙策攻打刘繇时,陈横被孙策部将蒋钦杀死。

    薛礼

    刘繇部将。孙策攻打刘繇时,薛礼死于乱军之中。

    严白虎

    原系匪盗,占据吴郡并自称“东吴德王”。孙策攻打吴郡时,严白虎战败逃赚后被董袭杀死。

    严舆

    严白虎的弟弟。孙策攻打吴郡时,严舆与孙策谈判失败,被孙策杀死。

    王朗

    字景兴,东海郡(今山东郯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二年(公元228年)。

    王朗精通经学,初为郎中,被陶谦举为茂才,朝廷任命王朗为会稽太守。曹征召王朗,封为谏议大夫,历任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等职。魏文帝继位,王朗升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后任司空,晋封乐平乡侯。魏明帝继位,晋封王朗为兰陵侯,死后谥号成侯。

    王朗著有《易》,《春秋》,《孝经》,《周官》注释作品,流传于世。

    周昕

    严白虎的部将。孙策攻打吴郡时,周昕被孙策杀死。

    虞翻

    字仲翔,会稽郡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

    虞翻初为王朗手下功曹。孙策打败王朗之后,礼遇虞翻并任命其富春县令。虞翻曾经被朝廷任命为侍御史,后来拒绝曹的,而去东吴出任骑都尉。

    虞翻禀性不合俗,常遭诽谤并因直言进谏而被孙权流放到丹杨郡泾县和交州。虞翻勤于讲学,曾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解,流传于后世。

    黄祖

    刘表部将,曾经担任江汐守并设计杀死孙坚。在孙权为报仇而攻打刘表时,黄祖被昔日部将甘宁杀死。

    苏飞

    刘表部将。在孙权为报仇而攻打刘表时,苏飞被吴将潘璋擒获,后被甘宁保释活命。

    陈就

    刘表部将。在孙权为报仇而攻打刘表时,陈就被吴将吕蒙杀死。

    邓龙

    刘表部将。在孙权为报仇而攻打刘表时,邓龙被吴将甘宁杀死。作者破楚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