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夺鼎1617

第二十九章 拖网捕鱼与海难者(下) 文 / 猛将如云

    昨天大家很支持,今天希望更加给力些,要是能够冲上五千的话,咱就是豁上这条老命,也要加更感谢大家。闲言少叙,5000多字奉上。

    “大人,这群贼厮鸟是我们在海上捞起来的海难者”回到港口,许还山将那些锦衣卫都给绑了起来,然后把那几个罪犯打扮的人交到了李守汉面前。

    “这是从那些锦衣卫身上搜到的身上的物品和文书。”

    还好,包裹文书的是一层桐油刷过的布,里面的几份文书虽说有些水迹,但是内容倒也清清楚楚。

    “李沛霖?李沛霆?”

    “前辽东宁远伯李成梁的族中孙辈?”

    守汉这才想起,今天已经是大明万历四十八年的腊月二十六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中华民族300年命运的萨尔浒之战,已经结束。明军,在三大征胜利的余晖里,无可奈何的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惨败。虽然始作俑宅那个志大才疏的杨镐已经被杀,但是,牵连的官员还是数不胜数。邸报上说,时任户科给事中李奇珍的弹劾李成梁、李如柏父子,“开门揖盗,养虎自贻,……试问辽东败坏,谁为作俑,成梁割地媚虏,…”却不想,今日,他的子侄却被发配到了这里?

    这个李沛霖、李沛霆,想必是李某的家族成员,受牵连被发配到琼州,在过海峡的时候,遇到风浪,才沦为海难者的吧?!

    守汉心中暗自思忖着。

    老实讲,对于明末的这些文人,言官之类的,李守汉一点好印象也欠奉,但是,眼前的这两个人却是能够让他了解到明朝核心的一些内幕。

    “让王先生过来,给这些人看看,能救活的一定能够要救!还有,这个,”守汉指了指躺在软的李沛霖,“一定要治好他!还有,把那些锦衣卫沉到海里去!”

    天启元年正月初五。开市。

    人们很不情愿地从过年的情境中开始走出来,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开始之中。

    “想不到,本以为琼州已是天涯海角,却不想,天涯尽头却是桃源。”

    扶着青竹手杖,步履有些蹒跚的李沛霖,和已经恢复了五六分元气的李沛霆贪婪的看着街道上的人来人往。“哥哥,你小心点”说话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肌肤若雪,目如秋水,眉目如画,系着一件新的淡黄色裙子,一边扶着李沛霆。

    在医馆里躺了几天,在王廷奇的精心治疗下,李家的人很快得以恢复。他很快得以恢复。今天是李沛霖和李沛霆二人第一次走出医馆的大门,来到河静的大街上。

    同他们在中原腹地看到的那些南南北北的大城大邑相比,河静算不得什么大城市。这一点河静的居民们也承认,他们习惯的将河静称为镇上。但是,这样的小城,却有些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东西。

    李沛霖眯起眼睛,躲避着阳光的刺目,同时尽可能的观察着街道上的人们和景致。

    街道是用那所谓的水泥铺成,坚硬、整齐,并且异常洁净,道路两边种着大树,树荫挡住了热烈的阳光,显的比较清凉,这些大树都是从外面的移植过来的,道路还有排水沟,被水泥板盖住了,污水什么都流入了排水沟,每个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红砖垒的池子,民众都把垃圾倒入了池内。时不时的有挑着担子的人们以及那些矮小的滇马或者温顺的水牛拉着车从上面经过。干净的水泥路面上看不到牛粪马粪,有人在专门的用铲子收取牛马粪,这是农民自愿来收取的,好用来沤肥,施加到农田里。不过,大多数的牛马,屁股后都带有粪兜。

    几个头戴圆形铁盔,上身一袭红衣,下身一条黑色裤子的差役,排成一列在街头巡视,不时的吆喝着什么。听到街道旁边的人们小声议论,李沛霖知道,这是所谓的巡防营。大概职责和内地的差役差不多。

    街道的两侧,大大小小的店铺都已经开门营业,卖咸鱼腌肉干果的南北干货店,卖成衣的新式裁缝店,卖丝绸棉布的织品店。熙熙攘攘的人流在店铺伙计们的招呼下,为新一年的生活采购着物品。

    城外时不时的传过来一阵阵隆隆的巨响,街道上的人们司空见惯的头也不抬,只管忙着自己手边的事情。

    李沛霖和李沛霆有些诧异,那隆隆的声响,分明是炮声,而且,要么是在海上,要么就在城外不远处,城内的人们,为何如此悠闲自得?

    “先生,不必惊异,”身边陪着他一同在街头的吴存节,一副见怪不怪的神情。“海上的炮声,是水师的儿郎们在演火炮,实炮船。城外的炮声,大概是兵工厂的炮所在试炮。”

    哦!二人似乎有些明白了。

    大年初五,便演人马,制造火器,看来,这里的主政宅其志不小啊!

    街道的一头隐隐约约有一些骚动,随着一阵阵尖利的哨音,一队人从街道的那头走了过来。

    那是一群征召入营接受训练的壮丁!从十七八岁到二三十岁,年龄跨度很大,但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兴奋和光荣的神情。

    “第三,便是不愿逃。”

    “咿呀?还有不愿逃?”李秀秀张大了小嘴,表示着自己的诧异。

    “方才说过,这些人在各处做苦役,虽然苦些累些,但是可以保证吃饱,还有些辛苦钱。他如果逃了,可是连当天的饭食都没有地方寻觅。”

    三兄妹听着吴存节的讲解,看着街道上那几个正在一个烧腊摊前购买熟食的土人奴隶,似乎若有所思。

    “噢!吾知之矣!”小姑娘拍手欢叫!“就好像娘屋子里养的那只鹦鹉一样,就算是把脚锁打开它也不会飞走的!娘的那只鹦鹉可漂亮了!是整个北京城各府里内眷们都……”

    小女孩突然停住了话,阿娘已经死了,那只漂亮的鹦鹉也不知道如今在那个达官贵人的金屋之中。

    “慢回身!上菜!蹭油了您!”小二的吆喝声及时打破了尴尬。“您的水煮牛肉。慢用!”

    三兄妹定睛望去,但见油汪汪的海碗里,绿的是菜,红的是肉,白色的是蒜末,只不过,铺在上面红艳艳的一层,这便是吴存节说的辣椒吗?

    “哇!好辣!好辣!”小女孩急不可待的夹了一口,结果立时大叫起来。

    “你看看你,慌什么?”李沛霖很是宠溺这个小妹妹,端起一杯茶递给秀秀,“喝点水,会好一些儿。”

    “这是我家将军制的菜,让人用从外洋寻觅、栽种的红辣椒配上牛肉制成,最是开胃下饭不过。安南地方潮湿,所以,吃些辣椒有利人除湿。”

    “嚄,看来,李将军倒是个全才。”

    “岂止是什么全才?!我家将军可是天帝选中的人物!”爱说话的店小二又接过了话题,顺手递给秀秀一碗饭,“这河静谁人不知?将军是天帝选中的人物,所以,才会分田地,造大船,炼精钢……”

    “好了,你先去忙你的吧!”吴存节觉得这位小二,固然是对李守汉推崇备至,却也是话痨一个。

    “上面说的那些倒也罢了,如果不是天地眷顾,佛祖垂青,怎么会让倒伏绝收的稻谷重新站起,继续灌浆?而且还丰收?”

    小二显然是守汉的拥护者。也难怪,一系列的事件让河静的民众相信,李守汉就是神了。

    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没有注意到,李沛霆的眼睛里忽然闪过一丝光芒。

    一顿饭吃的数人不亦说乎,特别是小丫头崔秀秀,不停地叫嚷着辣,却又不停地夹着牛肉下饭。

    用罢酒饭后,三人又在吴存节的引领下,前往码头和军营。

    码头上,那一日可行千里的战舰,开山裂石之威的炮火,一网便可捕捞数万斤鱼虾的拖网渔船,更有那猎杀海中巨鲸的捕鲸叉,无不看得人瞠目结舌。

    军营之中,那些士兵的训练强度之大,训练内容之多,让见惯了九边边军和京营官兵的李家兄弟惊讶不已,“便是当年戚少保的戚家军,也不如也!”更令二人称奇的是,士兵们的训练热情之高。很在兄弟二人眼中很奇怪,士兵们训练,居然还有热情。但是,那士兵们高亢入云的呐喊声,歌声,说明了一切。

    “哥,你想好了?”当晚,在李沛霖的房间之中,两兄弟的密谈已经有了结果。

    “当然。且不说我等身负泼天也似的血海深仇,单单这数十口,如何在这安南谋生都是问题。今日街头所见所闻,河静区区弹丸之地,人民鼓腹而歌,市面繁荣,兵甲犀利。这些,都是寻常。在为兄眼中,最令我惊讶的便是政事堂之设。有此机构,李将军政令、军令便可直到各处村寨,如臂使指,畅通无阻,再无阻滞。内地官府政令不过县的弊端,在河静,是绝无可能。由此可见,这李将军,其人其志,又岂在安南河静一隅之地?”

    李沛霖走到书案之前,在一张信笺上写下了几行字。

    “安南战乱久矣!将军有意平乱乎?暹罗高棉无主,将军有意乎?”

    “学生李沛霖、李沛霆拜上。”

    “大哥,为何要这样写?”

    李沛霖意味深长的道:“将军若是有意中原,必定会一统安南暹罗和高棉,这才有逐鹿中原的本钱,他对土人的种种举措,就是出于此。”。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