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夺鼎1617

第十五章 第一桶金的由来(上) 文 / 猛将如云

    半个月之后,盐户村被整体搬迁,成为了最早的一批搬迁户,所有的灶户按照人头分得了土地,高高兴兴的走了。

    很快,沿着海岸犀修建起了一片片盐池、卤水池、结晶池。用青条石砌筑,安装了抽水车,十几条健壮的牯牛日夜不停的在抽水车上工作着。

    “整个盐户村,所有的海边土地都建成了盐田,盐池占地大约是三千亩土地,用五百俘虏担任盐丁,盐户村中驻扎着一队近卫营士兵,加强后将近一百人马。日夜驻守巡逻。外人绝对难以入内。”在盐户村担任警卫任务的阿金,这个朴实的苗家小伙子,如今是近卫营的队官。

    按照每十五亩盐田每日可加工一百吨海水计算,每十五亩盐田一昼夜可得粗盐三吨左右。

    经过试验,得到的数据令福伯和盐梅儿惊得几乎舌头都掉了出来。如果三千亩盐田都是如此的效率,每昼夜便可得到粗盐六百吨,合一百二十万斤!即便是打个对折计算,六十万斤也是惊人的。

    不过,后面的事情,更是令人大喜过望。

    “这几处泉水,我用秤子称过,后山的这眼泉水最轻,含杂质最少。且又经过了一昼夜的晾晒,杂质都已沉淀。”一边说,李守汉一边指挥着盐丁将粗盐倒进水缸中,不停地搅拌,令盐粒尽快溶解。

    而后,将盐水倒入用棉花压制的紧紧的棉板上过滤。过滤后的棉板上留下了很多的杂质,黑色的、黄色的。经过几层棉板的过滤,盐水已经是清澈透亮。

    “很好!再用木炭!”

    经过木炭,哦,就是活性炭的过滤,基本上,盐水里已经没有什么杂质了。

    一个盐丁偷偷的伸出舌头了一下盐水,已经尝不到他习惯的那种苦涩的海盐味道了。“天哪!这个汉人真是神奇!真是天神选定的人物!”

    几经辗转,盐水最终倒入了几口大锅中,与其他锅灶不同的是,锅中镶嵌着铜板,防止盐水对锅的腐蚀。

    “尔等是我将军府的商人,日常经营的便是食盐。你们看看,这样的盐,该当如何?”

    李守汉召集了“裕和泰”盐号的掌柜蒋益礼和他手下的大伙计,丢给他们两份盐的样品。

    “大人,”蒋益礼仔细看了看洁白如雪,细腻如粉的精盐,“这样的盐,如果进货的话,应该是一百五十文一斤进货,二百文以上卖出。”

    大伙计看了看另外一袋盐,“大人,这样的盐,比掌柜的手里的盐略略差一些,但是,也能够卖到一百二十文以上。”

    正当吴存节在想怎么弄出十石米时,李守汉继续说道:“你派人通知一下,十天后每个村派一个既精通种田又精通养鱼的人到将军府,同时把布告也贴出去。另外,准备雌雄大鲤鱼各五十尾跟柳树枝若干,我十日后有大用。”

    “这……东翁要这个有何用?”吴存节更糊涂了。

    “啜!那么多废话干什么!”李守汉有点生气了,“老狼啊,你既然在我手底下办事就要明白一个道理:我的命令,你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同时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明白吗?”

    “学生明白。”

    “明白还不快去办!”

    十天后,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百十个村子的代表齐聚大将军府,李守汉来到他们面前,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都精通种田养鱼,这次让大家来就是我有一种养鱼的法子要跟大参详参详。”

    说完,遍让人把这百余人引到了塘爆带大家站定,李守汉又说道:“大家看,这塘里有我放的柳树枝和雌雄各五十尾鲤鱼,想必各位中间也有人清楚,鲤鱼喜欢在水草上产卵,为了便于作,我就拿这柳树枝当水草,想来上面已经有不少鱼卵了吧,我就把这柳树枝捞起来看看。”说着李守汉将手一挥,几名军士小心翼翼的将柳树枝给捞了起来,只见那柳树枝条上布满了鱼卵,看上去异常扎眼。

    “这些鱼卵应该让他们留在水里孵化成小鱼啊,大将军把它们捞起来做什么?”看到李守汉异乎寻常的举动,大家自然感到不解,于是一些胆子大的就问道。

    “呵呵,诸位又说不知,这鱼卵要是放在水田里,便会被各种东西吃掉,还没来得及孵出鱼苗,便要损失大半。我把它们捞起来,便是要保证鱼卵能够大多数孵出小鱼来。”李守汉笑着答道。

    代表们纷纷,要知道鱼离开了水就会死,鱼卵也不例外,哪有把鱼卵拿到岸上孵化的道理?

    正当代表们不解的时候,李守汉又发话了:“诸位这几天要忙活一下子了,等下每十人各领一支柳枝,把它铺开来放在院子里晒太阳,隔一阵子要往上面洒些水,一共要延续三天。在铺开柳枝跟洒水的时候要小心些,别把鱼卵给弄破了。”

    “大将军莫不是在寻我等消遣?”终于有人发出了对李守汉不满的声音了,“郑某种田养鱼三十年,从未听说过鱼离开水还能活的事情!”

    李守汉一愣,随即笑着问道:“不知这位兄台怎么称呼?”

    那人拱了拱手答道:“兄台不敢当,在下姓郑名全芳,贱字馨远。在下自志学之年开始遍研习《四月民令》、《四时篡要》、《经世民事录》、《齐民要术》等书,虽不敢说精通,却也对农桑渔牧只是略微知晓,真不知大将军如何让鱼卵在岸上孵出鱼苗?”

    人才啊!妥妥的人才啊!李守汉心中叫道。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17世纪什么最重要,一样是人才!在这个读书人只知道读四书五经的年代,居然能有一个另类读了那么多农业技术书籍,这对李守汉而言简直比中了五百万还要幸运啊。

    “这位馨远兄,可否愿意与守汉赌赛一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