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士

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尽曲方谐(4) 文 / 布丁熊掌

    “他真这么说?”白翊杰放下手中的铸铁管,回头问道。

    郑云鸣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身后的杨掞、王登、朱胜、秦武等人都掩嘴偷笑着。

    白翊杰又转回头来继续端详着手中碟管,叹道:“夫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此话当真不假。”

    郑云鸣快马从长沙赶回到襄阳的当日,还能赶得上在襄阳城西的双井试验场里的竞标大会。

    所谓火器购买的竞标,是郑云鸣在幕府的协助下想出的新主意。由官府辖下的工匠和民间工匠提出自己研发的新式火器,然后在试验场给襄阳的将帅们进行演放,由官府决定是否进行大规模采购,如果官府决定采购,则生产的每一支火器官府都按照一定比例给付发明人一定的酬金,这一笔费用称作专享利权,简称为专利费。

    关于竞标办法的告示一经公布,马上在京湖上下引起了的反响,当即就有热心工匠计算出来,依照官府公布的专利费提取比例,工匠们发明一件新式武器的获利要比往年的悬赏和犒赏高的多得多,即使是素来以悬红丰厚甲于西陲的郑云鸣副都统给予的赏钱都不及专利费带给发明者的好处。

    以在第一次京湖防卫战中大放异彩的竹将军为例,整个战争里京湖生产了竹将军一千六百支,其中大部分都是装备土龙军。依照官府的公布,每支竹将军发明者可以收取专利费一贯又二十一文,依照市面流通的七十七文贯钱计算,一千六百支竹将军将可以给发明者带来两千贯的利润。而接下来竹将军将在京湖大量制造,而且按照敌人每年秋冬季节必然进犯的规律,将来竹将军的制造数量岂止成千上万?那么仅凭发明这么一个小东西,就足以让人富甲一方了。

    所以当京湖制置大使司择日在双井试验场里公开开始对火器竞标时,不光是襄阳和江陵的工匠们,就连远在荆南、江西,甚至是上游的四川都有工匠陆续赶来,带着各种各样自己的奇思妙想前来博取制置使和各位将领的青眼相加。

    小小的双井试验场就如同热闹的集市,工匠们摆开了摊位大声招呼着将领们来看看自己发明的新兵器。

    白翊杰手中碟管,是鄂州铁匠钱乙五的发明,他按照郑云鸣给火器起名的路数,将自己打造的这种小型火器命名为小号铁将军,但郑云鸣查看之后,认为将来要将多人协同演放、安放在基座上施放的大口径火器和单人施放的小口径火器区分开来,后来定了规矩,炮口直径在六分四厘以上者统称为炮,名号则以各种将军名之,六分四厘以下者统称为火,名号以各种铳号为准。

    铳之一字,原来是指的战斧上用来固定铁销的小孔,郑云鸣提议将其用于小型身管发射火器的统一名称,自此铳炮声威就成为荆楚军的标志之一。

    钱乙五的这支铁铳,铳身全长一尺二寸,膛深六寸有余,炮口八分,全铳分为铳膛、药室和尾銎三个部分,药室部分隆起用于填充火药,上面开有火门,可以填充引火线。火铳尾部可以安装木柄,发射的时候用手臂夹住木柄,以火点放。整个火铳重七斤半,一个士兵足以单人发射,但其仅仅使用重七钱的铅子作为弹丸,射程仅数十步,发射的铅子力道也很不足。

    郑云鸣对此很不满意,这件铁铳虽然已经大致有了一些金属火器的模样,而且看的出来发明者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铁铳整体上还是原封不动的照抄竹将军的形制,只是为了单兵使用将其缩小了而已。并且看的出现这件铁铳制作粗糙,管壁厚薄不均,真的拿到战场去杀敌的话,只怕还没有发铳伤敌,自己就先被炸膛取了性命。

    他示意白翊杰放下这支火铳,沿着摊位一家家的查看。

    郑云鸣几乎要笑出声来,他原本的打算是希望有人能够研发出金属身管的火器,自己只要采办就行了。不想先是有人献上竹,然后又是石头,现在连泥丸都呈上来了。

    他翻转检视这硕大的泥丸,泥丸上牵有一根引火犀显然里面装满了火药。

    “里面不仅仅有火药,而且还有引烟的毒剂,平时放在木桶里储藏,守城之时点火扔下,可以焚烧毒害敌人。”

    发明者虽然讲迪滔不绝,郑云鸣却兴趣寥寥,大宋开国以后曾经发明过许多这样的纵火烧烟式的武器,远有靖康年的霹雳炮,近有端平初年的突火筒,这种被发明者起名叫做万人敌的大泥团,最多也就是这些武器的增强版而已。

    他只肯开价一百贯买断,不过制置使赵葵对这种传统武器的改进版本兴趣十足,在郑云鸣的赏格之外又额外加赏了五十贯。

    竞标会的气氛日益热络起来,郑云鸣应接不暇的时候,却发现角落里坐着一个中年人,他既没有像众人一样簇拥在自己身爆也没有大声吆喝叫卖着自己的发明。只是安安静静的坐着,就好像是一个无关的人进来看看热闹,并不想参与一样。

    郑云鸣看的有趣,吩咐马光祖和王登应付蜂拥而来的献宝者们,自己悄悄的来到这人弹子前面。

    那中年工匠看见荆鄂副都统突然前来,登时慌了神,手足无措的想要拿起自己的发明给郑云鸣观看,不想过度紧张,一失手将手中的火铳掉在了地上。

    郑云鸣听见火铳坠地的声音,与前面那支粗制滥造的货色大有不同,登时来了兴趣。他俯身捡拾起这支火铳,在手中掂了掂分量,大率有十多斤重。主要的部分大体上和第一支粗制滥造的火铳相似,但仔细看来,在微末的部分却又不同。

    这一支火铳的前膛部分不再是直筒结构,而是从铳口到药室不断增厚。

    聪明的办法,郑云鸣想到,但凡火药击发时,以在药室中突然出现蹬压最大,越推动弹丸向铳口前进,其压力越低。这本是简单的道理,但这些工匠是在几个月之前才知道有身管发射弹丸的火器存在,能够参透这一条道理的人,必然是对事物观察极精细的人。

    他抬起头来笑道:“这个前薄后厚的火铳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膜匠见郑云鸣说话如同传说中的一样和善,心情稍微安定了一些,涨红了脸说道:“这这个是是是很简单单的”

    郑云鸣看着他费劲说话的样子,微笑着拍拍他的肩头,示意他不用再说。继续把玩着手中这根新玩具。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