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士

第三十二回 慧眼亦难识真容(2) 文 / 布丁熊掌

    县令惊愕的准许了,宋义长开始仔仔细细的检查宅邸的每一处细节,首先是三重院落,然后是后院的书房、庭院和木材场,整个院落没有一处不认真检查的。一直到检查到赵天壬主人卧房的时候,他突然笑了起来。又仔仔细细的在卧房内外看了几遍,回到大门口对县令说道:“看起来肖公子是罪责难逃了,不过我想各位连那方寿山石都没有找到,口供也没有录到,想要清楚结案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我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目击证人,如果有了这名证人的供述,想必各位结案的时候就要有力的多了。”

    县令喜道:“是什么人?请先生立即将他请出来。”

    “这事情只怕有点困难,”宋义长说道:“这个证人估计武艺不凡,轻易人少了抓不住他。”

    县令说道:“这里两班衙役和力手总有五十多人,难道还能叫那人跑了不成?”

    宋义长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请随我来,大家一定要小心行事,只怕那证人太厉害,十个八个人不是他的对手。”

    说罢他在班头耳边耳语了几句,班头面露惊讶之色,随即带了几名衙役先行离去。

    宋义长带着县令、县尉和几十号人来到赵天壬的卧房外,推门进去,冲着只有几件简单家具摆设的东墙喝道:“赵老爷,在夹墙里躲了这么久,也应该出来见见太阳了吧。”

    众人大惊失色中,墙角吱呀一声推开一扇暗门,一个略带几分猥琐、眼神异常锐利的老人慢慢的迈步走了出来、

    宋义长转身对县令说道:“这就是本案不得不见的重要证人赵天壬赵翁。”

    县令如同看见了鬼魂一样,颤声说道:“你、你不是被烧死了?那我们这几天在查的是什么案子?”

    赵天壬确实桀桀干笑了几声,声音仿佛是将无数砂石放入铜锅中摇晃,沙哑难听:“果然好厉害的南朝书生,你是怎么识破我的计谋的?”

    “简单的很。”宋义长慢慢的说道:“阁下不愧是大冶县一等一的聪明人,你设了这个圈套来陷害肖公子,合县上下上万人没有一个人能看破的。并不是大家智谋不够,实在是你这个计划过于精巧隐蔽,以至于连我也看不穿当中的奥秘。”

    “可惜的是,你缺乏一种画家所谓的点到为止的功夫,你自己亲自参与的画蛇添足的一笔,毁掉了整个精巧细密的阴谋网。”宋义长说道:“昨夜你连夜叫那仆妇印上去的半截血手印,就是让你露出行藏的致命错误!”

    赵天壬一愣,沉声说道:“我原知道不应该找章氏加那个手印上去,但如果不及早将肖容定案了结此事,我也不容易从容脱身回北边去了。”

    “不必多说,宋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而已。”宋义长从包袱里取出一封书信:“这是白翊杰给你的亲笔书信,当中的事情可能你已经知道了。”

    肖容把书信打开仔细读来,兴奋的说道:“这么说来,白兄打算将大冶、萍乡和汉阳三地的矿藏、匠户的输卒混为一体?这倒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只是让我主持大冶冶炼的事情,我不过寻常一个不学无术的落地秀才罢了,怎么能担当的起这么重大的任务?”

    “白翊杰看上的人,绝不会有错。”宋义长拍了拍肖容的肩膀:“好好做吧,有白翊杰在前头为咱们开路,功名的道路就在脚下了。”

    肖容问道:“那宋兄又有什么打算?”

    “我这就要离开大冶县,”宋义长露出了意味不明的笑容:“不过在离开之前,还有一件小事要做。”

    河南地永城县的芒砀山脚下是一片宽广的平原,原来这里是金国用于耕作的农庄。这里阡陌纵横,良田美景,曾经是一片诗意碉园。窝阔台大汗南下洛阳,直取开封的时候路过此地,将上万倾庄稼全部蹂躏,农人尽数屠杀。村庄全都焚毁,这里无人经营数年,野草早已经长了数尺长,将俯身皆是的白骨骷髅都掩盖的快要看不见了。现在这里望上去就是一片了无人烟的草场而已。

    这正是让每一个蒙古人觉得安心的环境。一直到入主中原十多年后,还有在高墙大院里住的不舒服的蒙古贵族向窝阔台大汗提出要将北方所有汉地居民斩尽杀绝,悉空其地作为草场的建议。这种荒谬的建议自然不可能付诸实践,时人都传说是良相耶律楚材以汉地能收税多少布帛粮食相劝的结果,其实蒙古用于攻略金国的主力部队很多都是汉地的军阀,要尽杀他们领地内的人民无疑是让他们自断生路。

    虽然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执行,但窝阔台部下的蒙古军将,甚至包括世代居住在中原的汉、女真、契丹等部的军将,不折不扣的执行蒙古人“敢发一箭相抗者即行屠城”的传统,在中原大地大开杀戒,数以百万计的平民膏血于野蛮人的刀锋上,往昔尚算繁荣的中原大地已经处处白骨暴野、千里无人的凄凉景象。

    草原上一队蒙古骑兵压着一群神情麻木的百姓朝着一座山头行进着。这些人正是在去岁入侵京湖的时候被掳掠的汉人百姓,其中的老弱大半已经在敌人严厉的催逼之下死在路途中,剩下的人不过识且偷生而已,只是今日,苟且偷生的日子也到了尽头。

    山头上整整齐齐的排着两排铁甲精骑,高举的旗帜上书写着回鹘文字。一名身材高大的骑兵一手控着缰绳,一手高举着牛毛编制的大蠹,站在骑兵队前方。

    一名千户从队列中跃马而出,将手中碟杖朝山下的百姓一指,喝道:“前方百姓,全部杀死,一个不留!”

    骑兵队发出雷鸣般的应和,胡笳声里骑兵队分散成稀疏的阵势,朝山下猛冲下来。

    不明就里的百姓们突然看见山上的蒙古骑兵发疯一样的朝着自己冲了过来,再也不顾押送的骑兵大声呼喝,纷纷转头四散而逃。

    冲下山的骑兵们一面追逐着奔逃的百姓,一面开始开弓放箭,看的出来,他们都经历过严格的弓箭训练,每一次扬手开弓,必然有一个百姓中箭倒下。随着他们距离着步行奔跑的百姓越来越近,开弓的频率也越来越峻急,到最后居然个个有如连珠飞射一样,箭雨连绵不绝的射向越来越少的百姓,最后只剩下几十个拼命跑在最前面的壮年男丁。前方的骑兵收起了弓箭,纷纷抽出腰间的长刀,猛力呼喊着家族的名号朝着最后的幸存者们冲杀过去,经过一阵淋漓畅快的劈刺,将剩余涤生者全部劈杀在地,成为了和草场上白骨作伴的新的冤魂。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