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士

第二十一回 金蟾碧血满征衣(3) 文 / 布丁熊掌

    他冷静的陈述着,李必庆的脸色却是由愤怒慢慢变得死灰,瘫坐在地上喃喃说道:“罢了,罢了,真的是我输了”

    郑云鸣目视了杨掞一眼,他什么时候才能懂得聪明不外显的道理呢?

    他又问道:“襄阳事败的消息现在还没有传到北方,依你之见,胡人当作何反应?”

    李必庆沉默了半晌,说道:“曲出现在在唐州有一支金国降军三千人,领兵者是辽阳都提控撒里伯瑾。如果胡狼那厮真的有所安排的话,应该是这支军队沿着武当山麓星夜南下前来支援。另外,大军在钧州夺取了民船一百多艘,唐州原有五十多艘船,曲出还下令赶制船只,估计现在应该有超过二百艘船可以调用。大军也可能乘船从汉水沿江而下而来。”

    郑云鸣对这番回答很是满意,吩咐道:“将这厮带下去好好看押,此人狡狯异常,千万不要让他走脱了。”

    几名背嵬亲兵上来押了李必庆下去,陆循之说道:“鞑子水陆并进,我们必须好生防范。”

    “武当山有山林之险。”葛怀说话的时候,满嘴胡须都在着:“只消给俺一千人就能守住隘口,一兵一卒也不让那蒙古人进来。”

    “不可大意。”郑云鸣顺手从乌木筒中抽出一支将令:“葛老率右翼营并游奕营二千人去,如果遇到敌人大军,火速返回襄阳一同固守。”

    他又拿出一支将令给杨掞:“明早带领一千军士会同张膛一百快船扼住汉水上流,遇到敌船即行攻击,不要等待城里命令。”

    杨掞接了将令说道:“城中乱军当如何处置?”

    “明日我自有计较。”郑云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口气冷静的吓人。杨掞禁不住猜想:

    总管应该不会想是要直接坑杀这将尽万人的大军?

    至少第二天被军士驱赶着催促着从西门涌出的克敌叛军中,不少人有着跟杨掞一样的想法。

    高悬在城门上的是四十多个血淋淋的首级。

    这是参与反乱的大小将领、军校和佐使的人头。

    看见上司的头已经被高悬在城门上,催赶自己的土龙军兵士个个又是杀气腾腾的模样,叛乱军中有人高喊道:“郑云鸣是要咱们的命!”

    “不能去西门!”“不能去城外!”“他们连坑都挖好了!”

    几个人调头就要往城里跑,还没跑出几步,一支箭嗖的射在他们面前。

    朱胜张开了手中的江,箭头指着逃脱宅他身后弓箭手们张弓搭箭,神威凛凛的站在乱军身后。

    毕资伦被宋军捕获后,金国方面给出的公开说法是自杀身亡,这当然是为了树立所谓忠臣义士的形象。但时逢乱世,许多人在南北两朝间叛服无常,早就有人知道了毕资伦实际上是被关入了宋军的大牢中。他被关押这么多年而不投降南朝,在漂泊在南北的流亡人中早已经成为一个精神上的。

    毕资伦哼了一声,整整衣冠走上土岗,朗声说道:“在下,故大金提控毕资伦,现在充作土龙军参议官,照说社稷沦陷,我毕资伦无颜苟活于世!但我和郑总管还有约在先,所以现在还不是殉国的时候!大金虽然不在了,但是还有这么多曾经为大金国奋战的将士,我要保证你们在南朝过的如意!不会被人欺负!所以我现在留着这条残命,就是为了你们!”

    土岗下的军士多半都是文盲,平时上司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哪里分得清道理?毕资伦这么一番话说下来,居然有许多人拍掌叫好起来。

    那年轻的克敌军士做了个手势,众人立即安静了下来,全都眼看着他。那年轻人朝着郑云鸣单膝跪地,低头抱拳说道:“从今以后,愿意听从总管调遣!”

    他当先这么一跪,当下数千人尽数跪倒,齐声喝道:“愿意听从总管调遣!”

    “好!”郑云鸣高声喝道:“从今而后,大伙儿一同扶保大宋,共诛鞑虏!”

    众人欢呼声里。王登悄悄的对陆循之说道:“那个领头的年轻人必然是克敌军中隐藏的领袖,不可不细查此人底细。”

    陆循之回头低声回答:“那还用你说,昨天闻风者已经将此人详细资料整理了一份送到你的帐幕里了。只不过你昨天一直陪在总管身爆根本没来得及回自己营帐休息吧。”

    王登一愣,问道:“为什么要送到我的帐幕里?”

    “总管亲自下的命令,让他直属你亲自统辖。”陆循之望着人丛中激动的呼喝着口号的那少年军士:“这是一只小老虎,不放在你部下,只怕没人能镇住了他。”

    京湖安抚置制大使衙门的正堂上,赵范坐在交椅上看着郑云鸣带着随从走进来。

    这位襄阳城暂时的主人面见旧主的时候依然礼敬如常,就好像是平日里参见京湖的大帅一般。

    但京湖的大帅此时已经换下了官服,换好了代表着罪人身份的白色囚服。

    襄阳动乱,兵民死亡以万计,几乎半个城区被焚毁,这决不是几句话能敷衍过去的祸事。现在仍然还在战争期间,赵范可以肯定朝廷的处分会比平常来的更快和更重。

    他已经不可能在这把交椅上坐多久,依照国家处置犯错臣子的一贯做法,甚至连京湖都不太可能再有他容身的地方。

    作为祸首的王旻遭受的处分一定更严重,考虑到这次蒙古人攻略的峻急,为了严肃军纪将他斩首也是应当的。

    其余将领受到的处罚轻重程度虽然有所不同,但北军从今往后更加令临安不放心。

    甚至南军的李虎、杨福兴之辈,虽然说不上处罚,却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