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娱乐

第九十五章 你说书呢吧? 文 / 扬州越

    林越和郭德于迁二人已经很熟悉了,也不跟他们废话,直接了当地跟他们讲了自己为他们准备的职业规划。

    郭德一听就傻了,瞪圆了一双小眼睛就嚷道:“你说书呢吧?”

    林越给他安排的第一步职业规划,就是说评书,而且是在网上说!

    大唐的说书艺术流传已久,不过向来不被主流艺术圈所认可。

    在古代,评书艺人往往被归类于下九流之中,社会地位极低。

    为了讨生活,评书艺人们往往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吸引观众,说的故事也往往是千奇百怪,其中有很多的是毫无逻辑性可言的。

    这也没办法,说书人往往是在酒楼茶馆乃至大街上表演,观众的流动性大,如果不这么干根本留不住观众。

    在古代由于识字率低,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脯所以即使是错漏百出的故事照样听得津津有味,而到了近现代,评书里这些不靠谱的段子就屡屡遭人攻讦,在南都当地,还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你说书呢吧?”是形容对方说话不靠谱,或故意夸大其词。

    由此可以看出评书艺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多低了,就差和骗子并列了。

    在大唐,即使是一些大师级别的说书艺人,也顶多是在某某晚会上露个脸,或者干脆就是下乡慰演出啥的,艰难讨生活。

    郭德倒也专门学过评书,这点林越也知道,他从小就对喜剧艺术感兴趣,各门各派都学过一些,大多是传统艺术。

    只不过大唐的主流喜剧艺术是电视剧电影,甚至西大陆的脱口秀都比大唐传统艺术有市场,郭德学的那些技艺压根儿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因此郭德这些年没少让人消遣,现在一听林越让他说书,还是在网上说,顿时觉得林越就是在消遣他。

    林越很认真地跟他解释自己的想法,其实评书艺术没落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故事太夸张,有漏洞,而是因为那些段子太老了,不接地气。

    郭德和于迁首先还是要顾着《整蛊之王》剧组的工作的,不过正常拍一期节目也就一两天的事儿,他俩还是有足够的空闲时间的。

    林越和郭德商量了一下,第一部评书作品准备选择《济公传》,大唐也有佛教,不过并不盛行,因为整个大唐都是道教奠下。

    但是这并不影响《济公传》这个故事的精彩性,济公的传说在大唐流传已久,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论传播度甚至要超过地球,所以这个故事是很有市场的。

    其实道教有更多的流传更广的故事,但是林越却偏偏找了个佛教的故事,倒不是他故意而为之,而是他内心深处其实有深深的草根情结。

    道家的故事太正了,因为道家长期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神仙的形象被他们描述但正面化了,显得一点人味儿都没有。

    林越做《整蛊之王》,里面的创意都很生活化,就像是在你身边发生的,某个朋友的整蛊游戏一样。

    他做《西游归来》,神仙都平凡而可爱。

    如今做评书,他也选择了更亲民的《济公传》。

    这种草根情结可能他自己都不是特别了解,他出生草根,天生就有这种情结,而这也深深浸透到他的作品当中,这也是他的作品屡屡创造奇迹的原因,观众自然喜欢贴近自己生活的作品,不需要高贵冷艳的影视艺术。

    林越将他的一些想法和创作的一些段子完完整整地告诉了郭德,毕竟这是第一部作品,林越还是要帮他打开思路的,以后主要还是靠郭德自己创作了。

    郭德听得极其认真,时不时地拿笔做记录,然后默默地思考一番,林越和于迁也不打扰他。

    不过这货也不知想到什么,动不动就猥琐地笑出声来,相当的投入,看得林越和于迁一阵无语。

    天赋这种东西是很难说的,林越觉得换做自己,无论多么精彩的段子,说出来也肯定达不到多么搞笑的效果,而郭德和于迁两人只是几个细微的动作就让人看得发噱。

    所以把相声艺术交到郭德和于迁的手上,林越是很放心的,这俩人都是天生的喜剧演员。作者扬州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