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乱入

第十四章  青釭剑再现 文 / 梦萌大话王

    在得知刘表病危的消息后,刘备就偕同赵飒、周瑜一同赶到荆州。在州牧府刘备没有见到刘表,却见到了刘表的长子刘琦。为保全刘琦,刘备带着他回到了新野城。

    刘琦一脸忧伤地对刘备说:“刘皇叔,为何会这样?我一直都依着华大夫的吩咐,另外给父亲煎药服用的,可为何父亲还是??????”说着说着刘琦就已泪流满面了。

    刘备安慰刘琦道:“正所谓药医不死人,而兄长其实早已病入膏肓,华大夫也只是为兄长拖上一段日子而已。估计华大夫如此做法,也是想给你在心理上稍作抚慰。而生老病死实乃人伦大道,贤侄莫要太过伤心!”

    “我知道父亲的用意,是希望争取更多是时间来为我铺路。哎~~可是我真是太无能了!”刘琦深叹了一口气:“母亲大人与其弟弟蔡瑁总督已经掌握了荆州大权,如今我大权旁落,已经是无法顺利继承家业。而如今荆州襄阳城内更是谣言大作,说父亲因为不屑我太过懦弱无能,已改立弟弟刘琮为继承人。”

    “这等事情怕是蔡氏一伙所为。”周瑜和赵飒两人相对一视,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周瑜此时提醒刘备道:“刘皇叔、刘公子我们此时应该更需要防范的是蔡瑁此人。蔡瑁虽早已掌握实权,但像现在这样如此明目张胆地造谣生事,显然是有所依仗。而此人一直就有意投向曹,若我估计不错的话,曹军的先头部队早已直逼荆州;又或者是,曹军的先头部队早已潜伏在荆州襄阳周爆这也许就是蔡瑁的最大依仗。若真是如此,新野忱计也不安全了,刘皇叔,我建议你还是做好弃城的准备吧。”

    “我怎能弃城而逃呢!再说我又能逃到哪里?”刘备显然是不会接受周瑜的这个建议。

    “且听你家诸葛先生是怎样说的。”周瑜为在座众人倒茶,似乎在等着诸葛亮发表高见,可诸葛亮却一直摇着羽扇、笑而不语。

    ~~~~~~~~~~~~~~~~~~~~~~~~~~~~~~~~~~~~~~~~~~~~~~~~~~~~~~

    荆州襄阳城内,刘表已经因病去世,此时由蔡瑁主持在刘府中设立灵堂。灵堂中蔡瑁正安慰着刘琮:“琮儿,你不要太过伤心。按照主公的遗愿,你应该振作起来,承担起统领荆州的重任,为荆州百姓谋福祉!”

    听蔡瑁这样一说,在灵堂内的官员、武将和儒生们纷纷质疑起来,其中一名孙姓的官员就说:“蔡大人,按照祖宗礼法,不是应该由公子琦作为继承者来统领荆州吗?怎么现在却改立公子琮呢?这可是有违祖宗成法!”

    “别管他们,我们要反抗曹贼!”灵堂内一员武将大吼道,拔出佩剑向夏侯惇袭来。

    “骸不自量力,愚不可及!”夏侯惇冷笑着,此时从夏侯惇身旁闪出一员武将挡在夏侯惇身前。只见那员曹将提剑一挡,就将荆州武将的佩剑砍断,继而曹将上前将那名荆州武将击杀在地。

    “削铁如泥还杀人不见血——果然是好剑!”夏侯惇一声赞叹,“子云今后可要用好此青釭剑,要为丞相再立新功!”,夏侯恩收剑回应说:“大哥,小弟一定用此剑立下更多战功!”。

    夏侯惇见杀人立威已达到效果,遂对在场的众人说道:“丞相赐下此青釭剑,就是让我等斩杀乱臣贼子的!此人就是抵抗朝廷犯上作乱的下场!”。

    众人纷纷注视着夏侯恩手上的宝剑——剑身厚重,剑格与剑身同色,除了剑柄是乌黑之外,剑身与剑格均为黄铜色——赫然就是青釭剑无误!

    夏侯惇转过身来对刘琮说:“刘公子,朝廷已经下令,由曹丞相亲自带兵进驻荆州,帮助荆州镇压江东的乱臣贼子,你尽可放宽心。”刘琮似懂非懂地点头。

    接着夏侯惇又问蔡瑁:“蔡大人,有没有按照我们的说的去做?”。蔡瑁恭敬地作揖道:“夏侯将军,本将已调一半兵力守城,另一半在城外安营扎寨等待候命。而荆州的水军,也随时听候夏侯将军的调遣。”

    ~~~~~~~~~~~~~~~~~~~~~~~~~~~~~~~~~~~~~~~~~~~~~~~~~~~~~~

    “报!赵将军到!”新野城主府中,一名斥候来报。心急如焚的刘备赶紧到门口迎接一英武将领:“子龙此次可带回什么要紧的消息?”。这员武将英姿飒爽,浑身散发出与关羽、张飞一样的强者气息——正是常山赵子龙!

    “主公,我率领斥候部队连日来在前线布防、查探,发现曹大军已经南下。而且曹军在得到司马家的造船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后,竟然组成水军突破了汉水一线。曹军沿江而下,其行军速度远超预期,估计其打前站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襄阳!主公,依我看要赶紧离开新野,否则要是曹军一旦夺取襄阳,我们南下之路必然受阻,要想冲破曹军防犀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啊!”赵云据实汇报后向刘备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好让刘备早作打算。

    “赵将军所言有理,但是如今仓促出逃却不是最好的办法!曹军的先头部队只能起到震慑作用,而更需要担心的是曹军主力大部队即将到来,而新野为荆州的要冲之地,因此我们必须先打好这一仗。在挫伤曹军锐气后,再施计拖延其行军速度,从而为我们的转移计划争取到更好的时机以及更多的时间。”诸葛亮轻摇羽扇,信心满满地说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