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买卖因缘

第16页 文 / 沈寒晴

    “明明是个性宽厚之人,又何必总是扮作恶人呢?”辛梓修温声质疑,仍是记着她为让他前来提的条件。

    “有时候做恶人比较见效。”齐幽容弯唇浅笑。他不是就来了吗?

    “可是如果我不来,就真的阻止粮食装船?”

    “你进行到装船那一步了吗?”她再笑眼看他。

    他恍然了悟,如此算来倒是他平白将她往坏处想了。

    “你也不必自责,其实我确是小心眼的人。”齐幽容收了笑,缓缓慢声道,“你日后就会了解了。”

    他无言以接。只是她说日后……来日方长啊?他不禁想到了他与她的关系,微微赧颜。

    “让我看看你的伤。”她望着他道。

    辛梓修怔了下,因为在出神,慢了下才反应过来,“啊?这……”见她直盯着自己,忙将手臂背到身后,“这两日已经快好了,多谢挂心,还是不看了吧?”这下他的脸红连她都看出来了。

    “你怎么还这么腼腆啊?”齐幽容失笑,自顾搬来圆凳坐近,“你与我之间不用如此生疏吧?还是一定要有第三人在场?我叫进来一个便是了。”

    他不是腼腆,以前见着她觉得安心,后来看清她的样貌,安心的感觉未变,但偶尔多了一丝慌乱,并不全是因为她的绝色姿容,而是她似乎总能引起他分神或勾动他某些朦胧的感觉。她于他,像是久别重逢又至关重要。

    他本不是做作繁缛的人,当下心里很快坦然,“不用再叫人了。”他自己拉高衣袖,解开绑缚的布条,其实也没什么可看的,板儿早上替他换药时他已经看过,伤处全然封口,已经快好了。

    齐幽容一直盯着他拆开布条的动作,微皱起眉,直到伤口完全展露,低头查看,眉峰才略微平缓。极轻地叹了一口气,从袖袋中掏出一个圆盒,打开再为他敷上一层透明药膏,重新缠上绷带。

    “这是?”他虽不懂药,但也辨得出味道不一样。

    “另外向世伯讨的,不留疤。”她极淡的笑了下。

    啊?他又不是女子,怎会在乎有没有疤。“多谢费心。”他也只能如此说,感念她的心意。

    齐幽容微勾了下唇,却看不出笑意。他心中不禁也微苦。见她收起药盒,他挪回手臂坐正,不料她竟忽然握住他的手。

    小鹿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渔竿,架在船舷上和板儿比赛钓鱼,明明谁都没有钓到,却神气得好像满湖鱼都已标上她的名字。

    齐幽容轻偎着栏杆,望向远处岸边的点点翠绿。听到脚步声走近,知道是他,也未回头便轻声道,“其实我刚才说让你的漕粮不能装船也并非全是虚言。”

    辛梓修走过来站在她身侧,“愿闻其详。”

    “只不过让粮不能装船之人是你,却不是我。”她笑着补充。

    辛梓修挑起眉,这又是何意?

    “你的粮价压不下来吧?价格不合适你当然不能同意交易装船。”她轻轻以手指扣着木栏,“其实齐家这次做的是转运生意,也可如一般中间商人一般,高价进再高价出便是,既然缺粮,又何愁卖不出去?你此时手上的银子怕是连五十万石的需用都有了。”她倚靠着栏杆,柳眉轻扬,抬眼笑看他。

    “这是考我,还是试我?”他维持刚才的气定神闲,“齐家转运漕粮不只为谋利,更为平抑物价、解民饥之苦。如果只为谋利,别的商人就能做,又何需齐家。只待江南早稻收获,那时江南米贱而北方因饥荒米价飞涨,到时再运去不是更大赚一笔?但赚了钱,怕是失了一个‘道’字。北方两京米价约是江南的四倍,已经相差很多,收粮之价还是能降就降吧。”

    小鹿在旁边转过头,眨了眨眼,咦?辛爷有时候说话和好像哦,都是“道”来“道”去的,难怪能凑一对。

    齐幽容眉眼含笑,“那如果想让粮价降到合适,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呢?先生心中最合心意的价格又是多少?”

    “时间。此时各粮贩都知道齐家大量收粮,抬着价都待着我方拖得不能再拖,届时也只能高价收。如果再有一月时间,我能压尽他们的水分。”他脸色不善地哼了声,又颇为自嘲地笑了下,“不过我中意的粮价,一石白米一两以下,怕是不可能了。”

    再有一月时间能降到一两二钱银子已经很好了,这还要仰仗梅雨天将至,粮贩运来的粮不易储存。现在的粮价高居一两六不降,他连一两五以下的预期都未达到,那帮奸商分明是趁机有意抬价。只怨时间不待人,否则他能一点点耗干了他们。

    第6章(2)

    “半个月,一两以下,你可相信?”齐幽容抬眼看他。

    辛梓修眉眼跳动了下,“如果半个月内能用一两以下收到粮,我愿拜为师。只不过如今我恐怕已不能再等半月时间。”

    “算了吧,你可别把我们家辈分弄得更乱了。”她掩嘴偷笑,“你依我言再等半个月,我保你一两以下收进,至于那延迟半个月的时间,你放心,漕粮五万石几日前已于泗州起运了。”她本不想这么早告诉他,但早些说也免了他心急。

    “泗州?五万石?”他缓缓重复,乍然了悟,“我明白了。泗州延运河位于扬州之北,先行起运可至少比扬州少用两旬时间,而五万石可暂解一时之急,至少北方大户不敢囤粮以待高价,因为齐家后期还有大批粮食运至。”

    齐幽容点了下头,“但这也只是小部分,我更早前传书北方各地,令齐家各商号广散荞麦之种,补种或杂种于先前干旱之地,荞麦两个月便可成熟。而运河漕粮遇顺利时尚需耗费两三个月时间,等到漕粮运抵,荞麦早已成熟,大部分人的口粮不成问题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